地址:北京市海淀區(qū)中關村北大街100號(北樓)北京大學建筑與景觀設計學院一層 Email:info@landscape.cn
Copyright ? 2013-2022 景觀中國(www.cncwe.org)版權所有 京ICP備05068035號 京公海網安備 110108000058號
金鳳村旁的金鳳書院
秦嶺里的桃花源
2016年初夏,我們從秦嶺腳下的金鳳村順著小道沿北坡而上,在一個三叉路停下,四周林木茂密。林間隱隱有一個小口,順口向上幾步,才發(fā)現(xiàn)迎面一個空置的三開間二層小樓,平頂,白瓷磚貼面。在小樓南側靠里一些,一棟老房子已圮。拆下的磚瓦被棄置在一邊,夯土墻已被壓平,塵歸塵,土歸土。站在場地中央環(huán)顧四周,四面不同種類的樹木,高低錯落,將這塊僅一畝半的空地圍繞其中。爬上小樓的房頂,視線比樹梢略低,路已隱沒,而北面關中平原的村子透過樹葉隱現(xiàn),向西望秦嶺北麓的山嶺,起伏連綿,山勢逼人。一個秦嶺里的桃花源,這是我們第一次去現(xiàn)場的強烈感受。
金鳳書院鳥瞰—五面風景的院子
在這之前,秦嶺植物園的業(yè)主表示希望在這幽靜處修建一個小型的文化設施,一是作為園區(qū)研究人員工作交流的場所,二是留出空間能對一些專業(yè)的書籍進行收集與整理。場地的選址在金鳳村邊,因而這棟房子取名金鳳書院。
概念生成
四面風景的穿透
我們想建一個院子,作為書院設計命題的回應,但它卻需要有四面風景的穿透,用作對綠蔭環(huán)繞的場地的回應。在這聽似矛盾的前提下,我們開始在場地的東南角新建一棟一層的房子作為研究人員學習交流的工作室,間隔一定距離向西設置一個小的茶室。這兩個一大一小的空間被同一個屋頂覆蓋,形成一個L型的布局。同理在場地的西北角再新建一棟兩層的房子用作住宿,間隔一定距離向東設置一個藏書閣,也同樣構成一個L型的布局。兩個L性的體塊自然而然在場地中間圍合出一個院子。而這兩個L型又稍稍分離,且轉動一定的角度,讓東西向的視線和風景在院內貫通。而在每個L型體量下的空隙,又讓風景從南北方向互相穿透。站在院子中央,既能感受到建筑的圍合感,同時又體驗著四面風景的穿透。
金鳳書院入口
書院入口局部
穿透風景的院子(西北向)
穿透風景的院子(東南向)
穿透風景的院子(東向)
穿透風景的院子(西向)
枯山水的抽象庭院
如果說外部的綠蔭圍出了一個場地的桃花源,兩個L型體量圍合的,應是一個抽象的核心。在我們的構想中,這里是靜思的庭院,抽象的枯山水是她恰當?shù)谋憩F(xiàn)方式。庭院內不種植植物,僅留灰白色的細沙和幾組頑石,構成一個抽象的精神世界。而只有青石板鋪就的汀步,將這抽象的庭院與外部真實的風景銜接在一起。與此同時,為了增加進入這個場地和庭院的期待感,我們將進入場地的入口進行了調整。新的入口設置在場地北側,與場地的高差更大,也更為隱蔽。從入口進入庭院,需要更多的曲折與迂回。這也會讓心情,漸漸平靜下來,更好的去體驗這桃花源深處的幽靜讀書處。
抽象的庭院
老房子的復魅
與當代的二層平頂小樓相比,已塏的土墻和散落的青瓦似乎更帶有一種場地的傳統(tǒng)魔力。我們決心復魅已塏的老房子,雖然結構和空間已經現(xiàn)代化了,但我們還是把材料表達留給了傳統(tǒng)。黃土加秸稈制成泥墻抹面,青瓦再收集依舊鋪在斜屋面上。不經意間,你會認為這棟房子還是之前塏掉的那棟,只不過空間與布局,帶來了熟悉中的陌生。
第五面的風景
當初站在小樓屋頂去欣賞秦嶺的那一刻感動依然縈繞著我們。我們設想在新建筑的屋頂上加一個平臺,一個能毫無遮擋的去感受秦嶺風景的地方。為了詩意的到達這個地方,一個從庭院開始的云徑是必要的。之所以稱其為云徑,是因為它迂回上升的態(tài)勢。而屋頂上的這個平臺,展現(xiàn)出一個與庭院四面水平風景不同的第五面——跳脫的風景。
屋頂上延伸的平臺
庭院與屋頂平臺的構成
第五面的風景
結語
金鳳書院是土木石嘗試使用不同的設計方式回應秦嶺里每個具體場所的實踐之一。如果說插頭崖游客中心的核心理念是嘗試創(chuàng)造秦嶺中的山水聚落,而金鳳書院則更像一首感性,自由的秦嶺寫意詩。
內院一景
書院室內
圖紙
分層軸測示意
一層平面
二層平面
屋頂平面
1-1剖面圖
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