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址:北京市海淀區(qū)中關村北大街100號(北樓)北京大學建筑與景觀設計學院一層 Email:info@landscape.cn
Copyright ? 2013-2022 景觀中國(www.cncwe.org)版權所有 京ICP備05068035號 京公海網安備 110108000058號
文化公園是成都老公園之一,它所在的青羊區(qū),位于戰(zhàn)國時秦國張儀修建的少城遺址之上,也在清代為八旗子弟修建的滿城之中,青羊區(qū)得名于其中被譽為“川西第一道觀”的“青羊宮”,而青羊宮與文化公園僅一墻之隔。
原來早在唐宋時期,成都城內就開始設有專門的花市燈會。1951年,新中國的成都市政府為傳承傳統(tǒng)花會,將青羊宮旁邊的一片田野開辟為花會會場,一邊舉辦花卉展覽,一邊銷售來自各地的花木及土特產品。在連續(xù)舉辦第八屆花會后,干脆將參展花卉、花木就地種植,并且挖湖堆山、修亭筑廊,逐漸形成了一個有圍墻的花園,取名“青羊宮花園”(這可不正是如今“園博會”、“花博會”的鼻祖嗎)。60年代花園更名為“成都市文化公園”,仍作為每年成都燈、花會的主要舉辦場所,寄托并延續(xù)著成都人從古至今的幾多情懷。
把地圖縮小我們發(fā)現,今天市區(qū)內游客必去的一些景點都圍繞在文化公園周邊2公里范圍內,比如杜甫草堂、武侯祠、錦里和寬窄巷子,這些成都名片和浣花溪公園、人民公園、百花潭公園等老牌公園一起,分布在南河(現與府河并稱錦江)沿岸,形成了二環(huán)內最傳統(tǒng)、也是名氣最大的“老成都休閑目的地群”。
▼文化公園所在的成都市青羊區(qū)與歷史上的少城、滿城范圍關系
▼南河兩岸的老成都文化休閑目的地群
然而在這個陣容豪華的目的地集中區(qū)內,文化公園卻是最為“低調”的,在旅游攻略網站上推薦評語也相當一致:
- 成都市文化公園現在是普通的免費公園,如果專程去完全沒必要。
- 就是一個普通公園,里面最有特色的應該是抗戰(zhàn)時期的英烈集體墓碑。如果是去青羊宮、杜甫草堂、四川省博物館、浣花溪公園等鄰近景點,可以順道游覽。否則可以不用專門去游覽。
- 要體驗普通市民生活,如果順路可以去看看,就在成都著名青羊宮旁邊。專程就沒有必要了。
可見文化公園雖是周邊市民日常散步健身、賞景活動的熱鬧之地,卻并非一個游客打卡的去處。果然一問,團隊小伙伴們居然都沒去過,于是趁著剛開完年會 “專程”前往拜訪。
朱俊安 十一工作室主任
闊別已久的老公園,果然還是一樣的配方一樣的味道。
這是一個典型的老公園,入口正對荷花池和挖湖堆砌而成的土石山構成了公園的山水格局。假山、浮雕、花壇、松島、尖亭、長廊……這些標準元素組合成了公園的主體形象。沒想到的是,其中還不時可見近年新加入的現代元素,鮮艷的色彩在環(huán)境中格外醒目。
除了賞花散步,喝茶打牌就是公園里最主要的活動內容了,從水邊到林間、從廊下到院中,茶座時時可見,而從座椅的不同還能一目了然地分辨茶位費的高低。
▼從支磯山上俯瞰荷花池和入口
▼公園中傳統(tǒng)亭廊和現代元素的“混搭”
繞湖走了一圈,轉過一處假山瀑布,照片中的浮雕墻映入眼簾,墻下應該就是魚池所在,但由于綠籬的遮擋從外圍道路上很難看到里面的情況。
沿著路邊厚厚的綠化帶走,終于找到一個窄窄的小徑,這是魚池唯一的入口。走進去一看,真是別有洞天,原本以觀賞為主功能的水系兩側滿是崎嶇起伏的太湖石,而此刻釣魚的家長和孩子們把這汪小小的水面圍得嚴嚴實實,并且以各種姿勢或站或坐或趴在假山石上,各顯神通地釣著魚,熱鬧非凡,堪稱公園最有趣的景致。
▼原魚池封閉的外圍和狹小的入口
▼條件“艱苦”卻樂在其中
和管理處交流了解,這條水溪用作釣魚業(yè)態(tài)經營已經多年,但一直沒有針對功能的變化進行過改造,僅由經營者增加了一些簡陋的安全設施,每到周末和假期,釣魚喂魚活動非常受小朋友喜歡,狹窄的場地常常爆滿。
如今看來,這片場所暴露的問題越來越明顯,已經到了必須要加以改造的程度:比如風貌不佳,破舊雜亂,和外圍不斷更新的環(huán)境不協(xié)調;再比如功能割裂,單一出入口,視線封閉,脫離了外部環(huán)境,有悖于公園公共性;同時,安全隱患也非常大,假山石壘砌的駁岸并不適合高人流量的親水活動,防護設施簡陋,容易造成落水、受傷。
郝陽 項目負責人
項目雖然mini,但對我們仍不失是一次城市微更新的特別嘗試,老公園是在老社區(qū)老街道之外另一種有代表性的場景,為此我們可以說是毫無“偷工減料”地經歷了一個項目應有的全流程,最終出來的結果也是大家都滿意,同時收獲頗豐的。
▼考察后歸納整理問題和需求,進行第一輪的頭腦風暴和草圖
過程中經歷了好幾輪的討論,簡單來說我們梳理出了四個方面的改造策略:
基于改造場地為大公園公共綠地內的一處有經營功能的節(jié)點的屬性,我們將改造內容歸納劃分為經營空間、公共空間和二者邊界三部分。
▼確定分區(qū)
基于現狀問題分析總結,賦予場地明確的空間屬性,將原有消極無用空間歸納整合,規(guī)劃公共區(qū)域和經營區(qū)域邊界,方便不同人群的使用與管理
在公共空間的區(qū)域內,我們結合人流走向和視線,在保留現狀大樹的前提下,將主園路一側的三塊現狀綠化隔離帶打開,供人進入和停留,為游人提供額外的林下公共休憩空間。
▼公共空間
將場地內緊鄰公園主園路的無用空間規(guī)劃為游人參與空間,同時在鋪裝樣式上與公園整體風格統(tǒng)一協(xié)調
聚焦到經營區(qū)域內,首先通過減少消極綠化帶和景石來增加可用的垂釣空間,接下來就需要解決現狀崎嶇的駁岸與釣魚體驗之間的矛盾了。通過與經營者夫婦的溝通,提供的主要玩法有釣小魚和喂大魚兩種,我們以此為需求將水池整合劃分為兩個,并對水岸形式進行了針對性的改造。
對于喂魚池,通過臺階入水的形式使孩子可以更加安全的親近水面和魚群,能有將食物喂到魚嘴邊的感受;而對于釣魚池則通過垂直駁岸結合矮欄桿的方式,增強釣魚的舒適、方便和安全。
水岸上拆除的湖石我們并沒有丟棄,通過挑選后重新組合擺放在池邊轉角處和水中央,一方面打破呆板的幾何線條,一方面能讓改造后的場地與身后的浮雕墻以及公園整體傳統(tǒng)的景致仍有視覺上的關聯性。
▼經營空間
結合場地現有業(yè)態(tài),調整駁岸使其與業(yè)態(tài)融合,其次組織交通,在場地內部形成一條環(huán)線
▼空間邊界
虛實結合的空間立面,明確了公共空間與經營空間邊界,方便運營管理的同時保證視線通透,結合座椅、管理用房形成功能復合的展示立面
劉賽君 設計師
我在場地邊界的深化設計時,前后優(yōu)化了好多版方案。
我們首要的訴求是希望通過邊界立面的重建帶給游人煥然一新的感覺,我最初采用了一條折線的廊子,沿邊界做了一條有頂有墻有坐凳的多功能廊架,可以為兩側停留空間提供有頂的灰空間;立面加入傳統(tǒng)園林建筑的鏤空花窗,形成視線通透虛實結合的立面;最后同時對現狀管理用房進行重新設計,使其與廊架在對外形象展示上整體統(tǒng)一。
而后續(xù)討論推敲最多的也正是這個邊界,因為大家意識到在類似微更新的過程中應當盡可能的保持冷靜和克制,用最輕的介入產生最大的改變才是最優(yōu)的選擇。通過幾輪的研究,我們最終選擇了一種形態(tài)更簡單、造價更低的方案,能滿足需求的同時更能融入大的公園環(huán)境。也就是通過兩組曲面格柵劃分出場地的內外邊界,同時用植物將其圍合起來,形成了交通的有效隔離,又保證了視線的通透,最終完成的弧形格柵掩映在綠色中,本身也成為了一個新的視覺點。
▼由繁入簡的邊界設計
胡偲佶 109工作室主任
魚池區(qū)域屬于文化公園內的一個節(jié)點,因此施工期間不能影響公園整體使用,也需要盡可能的縮短施工周期,這也要求施工圖設計具有更高的合理性和落地性。
選材——根據材料價格、市場保有量,選擇易于獲取的平價材料。
肌理——采用新材+傳統(tǒng)工藝,比如臺階石材采用傳統(tǒng)人工手鑿開槽工藝,又如在石板之間嵌入舊石料和瓦片等,讓地面給人“新而不假”的感覺。
對于新建的池底和池壁,我們結合實際采用了更加快捷與低成本的方式,利用和優(yōu)化現有墊層,用磚砌替代鋼筋混凝土,大大減少了現場開挖量,控制施工過程對周邊公園正常使用的影響。
結合現狀管網,補充魚池給排水系統(tǒng);增加溢流口、強排管、排水主管、將原來孤立的水系與下游湖區(qū)進行連接,形成系統(tǒng)有效的給排水系統(tǒng)。
圖紙確定了假山石的位置和體量,材料來自于現場拆除保留的老湖石,而具體造型就需要現場完成了,我們和公園老師傅一起完成了山石的堆疊,受益匪淺。
朱俊安 十一工作室主任
如今釣魚池又重新開放,迎接著來往的家庭,熙熙攘攘,好一番熱鬧的景象。
孩子們在更加安全的水岸邊盡情的垂釣玩鬧,家長也放心地坐在不遠處的林下座椅上攀談閑聊,時不時走過去手把手的給自己孩子傳授一些釣魚訣竅,感受孩子們崇拜的目光;場地外的孩子們透過通透的景觀格柵好奇看著里面熱鬧的場景,正嚷嚷著拉自己的父母也進去玩耍;經營魚池的商家也打開了柵欄門,不釣魚的游客也能進去游覽參觀,場地原本冰冷的界限變得模糊,這里成為了文化公園中最具人氣的一角。
場地里那些保留下來的經歷了幾十年風雨的老樹們隨風擺動著樹丫,樹枝間的摩擦發(fā)出不間斷的吱吱聲,仿佛是在說如今腳下的魚池,好像比以前漂亮多了。從樹間透下來的陽光形成斑駁的光斑映在人們微笑的臉上,孩子的眼中洋溢著快樂的光芒。
▼重新開張的魚池和享受漁趣的孩子們
蔣侃迅
對于這次園中園的改造,我們以“營造”的態(tài)度投入了相當的精力,這正是源自于我們最初給自己提出的問題——這么一個被城市名片所包圍、擁有悠久歷史的老公園,我們?yōu)槭裁炊紱]有去過?
我們設計了這么多公園,絕大部分都是“新”的公園,我們一直努力想解決的問題,也是如何讓更多的人更好地去利用這些新的公園,這里面手段之多,可謂無所不用其極。但是這些老公園呢,它們不也是歷史留給公園城市的遺產嗎?要知道,對于九零年往前的幾代人,這些公園絕對是他們最好玩也最愛玩的地方,而這些地方不應該在新的公園、新的商業(yè)綜合體、新的游樂園的包圍下,緩慢地失去生命力。因此,這次大家努力的目標也很簡單:就是要把這個魚池改造成我們愿意帶孩子去,而他們也很喜歡的地方。而對于之前常去的老百姓,這兒還得依然是“那個魚池”。
從結果看,似乎取得了一點成效,我?guī)Ш⒆尤ヒ煌婢褪?個小時不想走,也聽到一些??土牡健斑@個釣魚的地方更好了”,而不是“沒了”或者“變了”。而這只是一個700多平的小空間,占不了整個公園的1/200,可以想象當產生5~10個類似場景的時候,這個老公園是否能成為年輕家庭周末玩耍的選擇之一。
由此可以延展出一個設計相關的命題:如何讓充滿歷史的傳統(tǒng)公園融入現代生活,卻又不能丟失掉它們的記憶和特有的氣質?在我看來于老舊社區(qū)常用的“針灸療法”在老公園同樣適用,而生硬植入現代設施或者大面積翻新卻是應該避免的懶惰做法。
魚池就像給文化公園來了那么一灸,雖不能治本,卻兼具了生態(tài)恢復、文化審美、兒童友好以及造血能力等多方面的提升,老公園的問題也得靠這么一針一針來慢慢改善,而老公園的實踐也完全應當作為城市更新的一類樣板來看待。
項目信息
項目名稱:成都市文化公園改造工程
業(yè)主單位:成都市文化公園管理處
項目地點:成都市青羊區(qū)
項目規(guī)模:改造面積734平米
設計團隊:一十工作室、109工作室、維他命工作室
設計周期:2021.3-4
建設周期:2021.6-7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請勿以景觀中國編輯版本轉載。如有侵犯您的權益請及時聯系,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
投稿郵箱:info@landscape.cn
項目咨詢:18510568018(微信同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