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址:北京市海淀區(qū)中關村北大街100號(北樓)北京大學建筑與景觀設計學院一層 Email:info@landscape.cn
Copyright ? 2013-2022 景觀中國(www.cncwe.org)版權所有 京ICP備05068035號 京公海網安備 110108000058號
2018年3月7日, 美國伊利諾伊州芝加哥:普利茲克建筑獎暨凱悅基金會主席湯姆士·普利茲克今天宣布,來自印度的巴克里希納·多西教授當選2018年普利茲克建筑獎獲得者。該獎項由凱悅基金會贊助,是國際上公認的建筑界最高榮譽。
▼Doshi outside of the Institute of Indology (Photo courtesy of VSF)
過去70年來,多西作為一名建筑師、城市規(guī)劃師和教育家,一直在努力塑造足以影響整個印度乃至國際的建筑話語。在Charles-édouard Jeanneret(即人們所熟知的勒·柯布西耶Le Corbusier)和路易斯·康兩位二十世紀建筑大師的影響下,多西深入理解建筑的精髓,并將其轉化成一個個經典建筑作品,既體現出對東方文化傳統(tǒng)的深厚敬意,又著力于改善印度人居條件與生活品質。自二十世紀五十年代以來,他融入建筑設計中的道德價值與觀念有著深遠的影響,跨越各個不同類型的社會經濟階層,觸及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
“我的作品由我的生活、哲學與夢想延伸而來,我致力積累創(chuàng)造一座建筑精神的寶庫。獲此至高殊譽,我要感謝我的導師勒·柯布西耶。源于他的教導,我對社會身份的定義產生質疑與思考,這驅使我為建造出可持續(xù)發(fā)展的全方位住所而不斷探索,尋求全新適應當地區(qū)域特征的當代建筑表現形式?!倍辔鞅硎荆骸拔覞M懷謙遜和感激,由衷感謝普利茲克評審團對我的工作給予如此感人至深無上的肯定。這又一次堅定了我的信念:‘當生活方式和建筑融為一體時,生命才能開始慶祝?!?/p>
多西的建筑包羅萬象,人類生活的基本需求、自我與文化的聯結互通、對社會傳統(tǒng)的理解三者之間的關系成為其探索的對象,既考慮特定地點及環(huán)境,又表達對現代主義的回應。從天氣時節(jié)的變化節(jié)奏到廟宇寺院的陣陣鐘聲,這些童年時代的回憶都啟發(fā)著他的設計靈感。他將建筑描述為身體的延伸,他能夠在考慮氣候、景觀和城市化因素的同時專注于建筑的功能性,這種能力在選擇材料、處理重疊空間以及運用自然與和諧元素時尤為彰顯。
“多西教授曾經說過,‘設計將棲身之處變成家園,將住房變成社區(qū),并將城市變成吸引機遇的磁場’,”普利茲克先生評論道:“巴克里希納·多西畢生的工作真正地見證了獎項的使命——展現建筑的藝術性,并為人類貢獻無價的服務。我很榮幸能夠在獎項的40周年之際,將這一殊榮頒發(fā)給一位為我們所有人辛勤奉獻60多年的建筑師?!?/p>
建筑師于1989年設計了位于印多爾的阿冉亞低造價住宅項目,通過系統(tǒng)整合房屋、庭院和迷宮般的內部通道,目前這里容納著超過80,000名居民在此生活。6,500多套住房中,從緊湊的一室戶到相對寬敞的大戶型不一而足,為中低收入居民提供了容身之所。重疊交融的多層結構和過渡區(qū)域強調居住環(huán)境的流動性和適應性,滿足印度社會慣常的生活方式。
多西的建筑既富有詩意,又兼具功能性。受到迷宮一般的傳統(tǒng)印度城市與寺廟的靈感啟發(fā),印度管理學院(班加羅爾,1977-1992年)的設計將建筑、庭院和畫廊相互串聯,盤錯而生。其中還設置了各種各樣的避暑空間,石砌工藝的設計應用、寬闊走廊與學府青蔥的綠植景觀交織融合,游客往來,仿如同時置身于室內和戶外。當人們穿越建筑物和空間時,多西邀請他們去體驗自己周遭的環(huán)境,并且提示了空間轉化的可能性。
▼Centre for Environmental Planning and Technology (Photo courtesy of VSF)
2018年普利茲克建筑獎評委會在評審辭中寫道:“多年來,巴克里希納·多西的建筑創(chuàng)造從一而終——嚴謹認真,遠離浮華,絕不盲從潮流。憑借高度的責任感,秉持通過高品質務實建筑為國家和人民作出貢獻的愿望,他為公共管理機構和公用事業(yè)部門、教育和文化機構創(chuàng)建項目,并為私人客戶設計住宅?!痹u委會表示:“多西能夠敏銳洞察建筑物所處的情境,他的方案綜合考慮到社會、自然環(huán)境和經濟等各個維度,因此他的建筑完全貫徹了可持續(xù)性原則。”
多西的個人工作室名為Sangath桑珈(艾哈邁達巴德,1980年),梵語的含義為“一起行動”。公共空間的布局包括花園和戶外圓形劇場,突顯出多西對協(xié)作和社會責任的關注。拱形屋頂、馬賽克瓷磚飾面、綠蔭草地和下沉空間可以緩解嚴酷高溫。這里對于馬賽克瓷磚的細節(jié)處理,與艾哈邁達巴德洞穴畫廊(艾哈邁達巴德,1994年)遙相呼應,這一位于地下的流線形藝術畫廊由鋼絲網水泥建造而成,同樣擁有從龜殼獲得靈感的拱形屋頂,收藏著藝術家馬可布勒· 菲達 ·侯賽因的作品。
多西的其他知名建筑作品還包括環(huán)境規(guī)劃與技術中心(現CEPT大學,艾哈邁達巴德,1966-2012年)等學術機構;泰戈爾紀念劇院(艾哈邁達巴德,1967年)、印度學院(艾哈邁達巴德,1962年)和Premabhai 大廳(艾哈邁達巴德,1976年)等文化空間;Vidhyadhar Nagar總體規(guī)劃和城市設計(齋浦爾,1984年)和人壽保險公司混合收入住房(或稱“Bima Nagar”,艾哈邁達巴德,1973年)等住宅小區(qū);以及卡馬拉家宅(艾哈邁達巴德,1963年)等私人住宅。
多西解釋道:“我們周圍的每一個物體,以及大自然本身——光線、天空、水和風暴——一切都處在和諧的交響之中。而這曲交響樂就是建筑的真諦。我的作品就是我人生的故事,不斷演進、變化和探尋……試圖剝離建筑的角色,將目光聚焦生活本身。”
多西是第45位普利茲克建筑獎獲得者,也是首位來自印度的獲獎者。2018年度普利茲克建筑獎頒獎典禮同時作為這一榮譽獎項創(chuàng)立40周年的紀念活動,定于今年5月在加拿大多倫多的阿迦汗博物館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