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迪華:自己的和本地的城市才可能是低碳的
admin
2010-05-12
來源:景觀中國網(wǎng)
今天討論城市化,經(jīng)常會遇到一個詞,叫“快速城市化”。每當這個時候,我總是要問自己,我們還需要快速城市化嗎?是不是需要從更加深層次的角度來討論這個問題?于是,我開始從與城市化有關的熱點話題中尋找答案。
今天討論城市化,經(jīng)常會遇到一個詞,叫“快速城市化”。每當這個時候,我總是要問自己,我們還需要快速城市化嗎?是不是需要從更加深層次的角度來討論這個問題?于是,我開始從與城市化有關的熱點話題中尋找答案。最終,我找到了三組與中國城市化進程有關的三組關鍵詞。
第一組,城市化:西煤東送、西電東送、南水北調、西氣東送、農民工、春運。
當我們討論中國城市化的時候,很快會發(fā)現(xiàn)在過去的30年時間里,我國的城市化是伴隨著西煤東送、西電東送、南水北調、西氣東送、農民工、春運成長的。東部地區(qū)應用這些財富吸引西部地區(qū)的農村人口到東部地區(qū)來,春節(jié)的時候他們又回到家中去探望父母、孩子,拜祭先人。我們還會發(fā)現(xiàn),卷入到這樣一個巨大的流動漩渦當中的人,他們的尊嚴受到了屈辱,今年年初溫家寶總理明確提出,要讓我們的國人有尊嚴的活著,包括那些為東部地區(qū)城市化建設做出特別貢獻的農民工們。
第二組,城市化:上班難、上學難、交通堵塞、停車難,高房價,蝸居。
我們每一個生活在這個城市中的人,親身經(jīng)歷著我們建立起來的城市的變化,他們的親身感受放在一起就是這組關鍵詞。顯然,這樣一個城市化的結果,其內部運行的是高能耗的,是高二氧化碳排放的。然而,我們還在為這樣的城市化歌唱,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樣一種讓人啼笑皆非的現(xiàn)象呢?因為我們需要國民生產總值(GDP),需要巨大的GDP來維持這樣的城市的運行,實際上維持這樣一個高二氧化碳排放的城市能夠繼續(xù)運行下去。
第三組,城市化:拆遷、外地人、本地人、自己、家園。
當我們看到城市化過程中令人歡欣鼓舞的建設成果時,我們不得不面對的一個問題是“我們的家園在哪里”?不要以為生活在大城市里面的人,他們都有了自己的家園。其實不是這樣。在北京這個大都市里,每天都有老年人就在自己的家門口走失,從來沒有離開過自己的“家”的老人們,當他們老了的時候,會發(fā)現(xiàn)自己的“家”找不著了。帶著這樣的對城市人的理解思考城市化,并且還要想著使城市變得更加低碳的時候,我們的心情應該是很沉重的和迷茫的。當前指導思想下建設的城市,不大可能有低碳城市。
快速城市化的一個結果是,家園的消失和家園難覓,是所有人的尊嚴都受到屈辱。所以,我們應該思考,中國的城市化究竟要走向何處?于是,我重新組合上述關鍵詞,并形成了自己對“低碳城市化”的一些見解——“自己的和本地的城市才可能是低碳的”。
眾所周知,城市依靠輸入巨大的物質和能量資源來建設和維持,全世界都一樣,中國也不例外。今天在此討論的是面向未來的中國城市化道路,我的觀點是世界上沒有成功的經(jīng)驗可供借鑒,只有教訓可以供我們參考。
回到本次論壇“低碳城市化與行動”的主題,我們能夠做什么呢?我相信,自己的和本地的城市才可能是低碳的,家在自己的土地上,和諧的文化城市中國才會出現(xiàn)。我建議的行動有兩項。一是反思。反思世界的城市化經(jīng)驗與教訓,低碳生活和低碳城市化是世界的新話題,沒有國際和國內經(jīng)驗可供借鑒,但可以通過反思過去教訓獲得啟示。二是從“零”開始探討中國的低碳城市化,啟動中國低碳城市化的實踐,摸索城市化的中國經(jīng)驗,有朝一日把中國的實踐經(jīng)驗輸送到全世界。
(注:李迪華系北京大學景觀設計學研究學院副院長、助理教授)
給Ta打個賞
發(fā)表評論
熱門評論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