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首頁  /  發(fā)現  /  思想  /  正文

任翀:濕地變公園的生態(tài)新視角

admin 2012-02-24 來源:景觀中國網
前不久,崇明西沙正式掛牌國家濕地公園,這也是上海第一家國家級濕地公園。在很長一段時間中,大部分人對濕地的了解往往局限在自然保護區(qū)的概念上,覺得濕地難以踏足,觀光游覽有很多限制。但是,隨著濕地公園的興起,濕地離百姓的距離越來越近。在西沙國家濕地公園的掛牌儀式上,專家學者一致表示,將濕地打造成公園,不僅是生態(tài)保護的新方式,也將開啟生態(tài)旅游的大幕,為更多的人提供親近自然、感受自然、愛護自然的機會。

  前不久,崇明西沙正式掛牌國家濕地公園,這也是上海第一家國家級濕地公園。在很長一段時間中,大部分人對濕地的了解往往局限在自然保護區(qū)的概念上,覺得濕地難以踏足,觀光游覽有很多限制。但是,隨著濕地公園的興起,濕地離百姓的距離越來越近。在西沙國家濕地公園的掛牌儀式上,專家學者一致表示,將濕地打造成公園,不僅是生態(tài)保護的新方式,也將開啟生態(tài)旅游的大幕,為更多的人提供親近自然、感受自然、愛護自然的機會。


 

大部分人對濕地的了解往往局限在自然保護區(qū)的概念上

  

  城市需要溫潤

  
濕地向來有“地球之腎”的美譽。人們既可以在濱海灘涂觀賞萬鳥飛翔的壯闊圖景,又能在小橋流水邊感受江南水鄉(xiāng)的溫婉悠揚。不同類型的濕地生態(tài)系統體現了豐富的生物多樣性,在滋潤城市的同時,也為城市提供了重要的生態(tài)保護屏障。

  然而,受人類活動影響,濕地的面積正在逐漸縮小。復旦大學教授王祥榮介紹說,目前全世界的濕地面積在5.14億公頃左右,其中加拿大的濕地面積居世界首位,約有1.27億公頃。我國的濕地(包括稻田和人工濕地)面積約3848萬公頃,雖然位居世界第四位、亞洲第一位,但由于長期農業(yè)活動和經濟開發(fā)的影響,我國濕地(不包括水稻田)在1990年到2008年近20年間,總面積減少了11.46%。因此,加強濕地保護和合理開發(fā)利用是維護生態(tài)環(huán)境的重要內容,而通過建立國家濕地自然保護區(qū)、國家濕地公園、城市濕地公園等形式“造園”,恰恰是保護“地球之腎”的重要手段。

  專家解釋,通過建設公園,可以搶救性地保護人為活動干擾比較大的城市周邊濕地,維護和發(fā)揮濕地的多種生態(tài)功能。我國從2005年到現在,已經建設了258個國家級和地方級的濕地公園,總面積超過148萬公頃。這些濕地公園為城市帶來了良好的生態(tài)效應,包括涵養(yǎng)淡水、排毒納炭、提高水質、保護生物多樣性等。與此同時,濕地公園也帶來了不同凡響的旅游資源。

  很多人還記得電影《非誠勿擾》里杭州西溪濕地的美景:舉目望去,滿眼都是清淡雅致的綠和微波蕩漾的水,竹翠梅香、鷺集燕翔,一葉扁舟,無限浪漫,分外寧靜。在電影播出后,西溪濕地成為杭州不亞于西湖的旅游景點。而在專家眼里,西溪濕地不僅是旅游勝地,更是生態(tài)保護的典范。華東師范大學教授王天厚介紹說,西溪濕地綜合保護一期工程實施后,不僅恢復了秋雪庵、梅竹山莊、西溪草堂等知名景點,而且有效保護了區(qū)域內的自然資源。目前,在西溪濕地內的植物中,蘆葦、荻、柿、梅規(guī)模最大、最有特色,其中保留下來的老柿樹就達到2802棵;與此同時,濕地內的鳥類資源也日漸豐富,除了白鷺、雀鷹、白額雁、斑嘴鴨等濕地鳥類外,還引來各種平原鳥類、農田鳥類,濕地內的鳥類種數約占杭州所有鳥類的一半??梢?,濕地公園的建設帶來了景觀建設和生態(tài)保護的雙贏。

  走進濕地看什么

  
有些人覺得,濕地無非是水體多一些、生物多一些,景色會千篇一律。其實,大自然的畫筆十分精彩

  天空中飄著朵朵白云,地上一片連著一片的水洼在陽光照耀下,閃著粼粼的波光。水中草邊、島上島下,各種野禽和水鳥自由自在地覓食或嬉戲。大片的蘆葦已經干枯,與濕地上碧綠的草氈形成鮮明對比。蘆葦在瑟瑟的微風吹動下發(fā)出颯颯的聲響,與不斷傳來的鳥叫混為一體,一派寧靜祥和的自然景象。這就是冬日西沙濕地的風景。專家說,不同地域的濕地風景有所差別,對游覽者來說,細細品味濕地,就好比揣摩造物者的匠心。

  像西沙濕地,地處崇明島西南端,總面積4500畝,是崇明國家地質公園的核心組成部分,也是上海目前唯一具有自然潮汐和成片灘涂的自然濕地,被市科委認定為“濕地涉港臺修復實驗基地”。目前,園內主要保存著兩大類共17種典型的地質遺跡,展示了世界第一大河口沖擊島滄海桑田的地質景觀。如果游覽者細心,還能發(fā)現這里的生物種類與城市完全不同。據悉,西沙濕地公園記錄到的高等植物有23科91種,包括蘆葦、野茭白、藎草、馬蘭、糙葉苔草、旱柳、落羽杉等;記錄到的魚類有62種,同時還發(fā)現過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中華鱘、國家二級保護野生動物淞江鱸、胭脂魚,以及非常罕見的鰣魚、江豚等;記錄到的鳥類也有14目108種。可以說,濕地植被、珍稀鳥類和特有的長江水產資源等構成了西沙絢麗的河口濕地景觀。

  對久居城市的人來說,濕地好比“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的桃花源,每一個濕地的景色都各具特色。記者了解到,除西沙外,上海還有六大開放性的濕地公園,包括崇明東灘濕地公園、炮臺灣濕地公園、青浦淀山湖(包括大蓮湖濕地修復區(qū))、奉賢海灣森林公園、浦東金海濕地公園和浦東南匯東灘濕地。其中,崇明東灘濕地公園是上海最主要的觀鳥濕地,公園的隔壁就是東灘國家級鳥類自然保護區(qū),剛被評為“中國生態(tài)保護最佳濕地”;寶山吳淞炮臺灣濕地森林公園,因清政府曾在此建造水師炮臺而得名“炮臺灣”,不僅是距離市區(qū)最近的濕地公園,還可以感受歷史的滄桑;淀山湖區(qū)域擁有上海市淡水湖泊濕地生物種類的80%,是上海地區(qū)為數不多的野生珍稀物種棲息地……正因為濕地如此美妙,專家們期待,當濕地的特色被一一發(fā)掘后,人們認識自然、保護自然的積極性也會越來越高。

  生態(tài)旅游的魅力

  
最近公布的世界動物園戰(zhàn)略顯示,參觀動物園已經成為僅次于看電影的第二大流行休閑文化。專家分析,動物園受歡迎的重要原因是因為它能滿足人們對自然的好奇心。

  但動物園只是生態(tài)旅游的一小部分,濕地公園的興起將帶來更多可看、可聽、可觸的自然旅游資源。作為綠色產業(yè),生態(tài)旅游在不破壞生態(tài)環(huán)境的條件下,既能幫助人們學到很多自然知識,也能在經濟上創(chuàng)造很大的利益。

  事實上,很多發(fā)達國家已經在生態(tài)旅游上掘金。上海野鳥會的負責人姚力介紹,觀鳥旅游是生態(tài)旅游的表現形式之一:“在西方有一句諺語:"觀鳥是你一生走入大自然的門票",足以說明觀鳥在西方文化中的地位。在英國,70%的國民有看鳥的習慣,英國皇家鳥類保護協會有100萬會員;在美國,觀鳥愛好者也數以千萬計。由于觀鳥吸引了大量人群,使得與觀鳥有關的設備、旅游線路十分紅火。在北美,相關產業(yè)產品每年產生的經濟效益達到250億美元,并且為社會提供了6萬多個就業(yè)機會。”相比之下,中國的生態(tài)旅游起步較晚。比如在觀鳥方面,在上世紀90年代末才出現中國自己的觀鳥者,目前全國的觀鳥者數量在2萬人左右。

  姚力覺得,這些年觀鳥活動雖然是在從小眾化向大眾化方向發(fā)展和普及,但在產業(yè)鏈形成方面還缺乏規(guī)劃和建設。在他看來,可以利用崇明東灘保護區(qū)、東灘禁獵區(qū)等上海著名的觀鳥地點推廣生態(tài)旅游,吸引國內外更多的觀鳥愛好者前來觀鳥。同時,也應當加快開發(fā)附屬產品,包括設計推廣觀鳥用品、觀鳥旅游紀念品等,逐步形成觀鳥旅游的配套產業(yè)鏈。

  業(yè)內人士也指出,觀鳥只是生態(tài)旅游的一個項目,圍繞現有的濕地公園資源,可以進行更廣、更深的生態(tài)旅游產業(yè)發(fā)掘。比如,利用崇明島的濕地、灘涂,可以開發(fā)“野外生存”、“露營營地”、“蘆葦迷宮”等特色項目,這與傳統的風景名勝觀光截然不同,從而增加生態(tài)旅游的吸引力。

  • 給Ta打個賞

11

發(fā)表評論

您好,登錄后才可以評論哦!

熱門評論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