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址:北京市海淀區(qū)中關村北大街100號(北樓)北京大學建筑與景觀設計學院一層 Email:info@landscape.cn
Copyright ? 2013-2022 景觀中國(www.cncwe.org)版權所有 京ICP備05068035號 京公海網安備 110108000058號
正如耐人回味的小說都有相同的特征:主題明確且內容銜接上時空交叉,小說結構因此而顯得嚴謹、邏輯性強。歷史建筑正像小說中的插敘、倒敘和夾敘夾議,人們因此加深了對似水流年中經歷的珍視。歷史建筑大多外觀質樸,主體結構基本完好,具有令人驚嘆不已的細節(jié),它們應該被繼續(xù)使用下去。如何繼續(xù)原有的用途或者尋找新的用途,一直是歷史建筑保護的焦點問題。將一個基礎設施不怎么樣的舊房子變?yōu)楸娙朔Q道的家園;將一座原本堂皇的磚石建筑剝去數十載歲月的浸染,還其本來面目是人們努力的方向。
一 幾個案例
1 居住建筑的保護
上?;春B罚ㄅf稱霞飛路),在20世紀30年代中葉就達到了鼎盛期,受西洋生活方式的影響,伴隨著大家庭生活方式的逐漸解體,這里出現(xiàn)了新式里弄住宅[1]。1924年重建的尚賢坊,位于淡水路和馬當路之間,著名作家郁達夫曾在此拉開浪漫愛情的序幕。它乃紅磚清水墻,還具備磚砌發(fā)券的過街樓、小天井、陽臺、亭子間、老虎窗等里弄住宅特有的要素。
尚賢坊在南北高架的縫隙中得以保留實屬不易。它由此成為老建筑保護中的一項典型案例,通過立面修整、拆除違章搭建,保持了獨具一格的巴洛克裝飾風格。人們可以借此體驗淮海路舊有的市井風情。
2 公共建筑的保護與改建
尚賢坊的對面就是氣宇軒昂的中環(huán)廣場,紅坡頂、老虎窗、凝重的紅磚墻,還有檐口等部位細膩的紋理告知人們它與眾不同的身份。它最初作為法公董局,后又是比樂中學校址,90年間曾數易其主。20世紀90年代初,淮海中路商業(yè)街全線改造,法公董局被確定須嚴格按照文物保護的要求進行保留。為此,中環(huán)廣場的開發(fā)商專門為老建筑的保護、新老建筑的連接進行了設計。老建筑用特殊的方法進行了全面清洗,并在新、老建筑間僅15 m寬的空間內設置一個中庭作為共享的過渡空間,使新老建筑渾然一體。
沙美大樓原名沙美銀行大樓,位于外灘附近的滇池路黃金地段。它距今已有約100年的歷史,先后作為沙美洋行、上海信托,后亦曾作為居民住宅、企業(yè)辦公等用途。“沙美”保留了外灘建筑的特色,空間開敞,多處采用了巴洛克式的雕刻,使整幢建筑物盡顯歐洲古典主義的雅致風范。因其地處外灘金融貿易區(qū)內,尤其適合國內外銀行、保險、證券業(yè)和大型企業(yè)集團公司的需求。基于建筑堅固的結構和精美的裝飾,原則上基本維護原貌,僅做必要的整修。但由于配套設施不完備,水電基礎設施條件較差,幾乎沒有停車場地,若成套改造成本較高,高價位使其難以找到合適的買主,這是它在尋求改造定位時必須面對的問題。
3 近代工業(yè)廠房的改建
歷史建筑的活化幾乎成為最有效的保護手段,哪怕是最乏味的倉庫和廠房也不宜輕易拆掉,而應充分利用它們的空間高度、磚石木等天然材料的質感、獨特的結構體系進行改造利用。上海最有名的倉庫大概要算蘇州河西藏路口的四行倉庫。1937年10月上海棄守前夕,堅守在此與日軍作戰(zhàn)的八百壯士,憑借這一鋼筋混凝土的堡壘,書寫了愛國主義的頌歌。這座鋼筋混凝土結構的大樓極為堅固,可承荷載達到2 t/m2,最初是四家銀行的儲備倉庫。從結構體系上說,它采用的雙向板無梁樓蓋是近代廠房、庫房中非常實用的形式,與普通樓蓋相比,梁扁小、凈空高、柱形優(yōu)美。這樣的建筑質量和建筑結構體系為建筑師“舊瓶裝新酒”的重新創(chuàng)作帶來了機會。四行倉庫的一部分入住了一位叫劉繼東的建筑師,他喜歡含蓄而內斂的作品,正如這外表普通的建筑融會在市井中。3層有一個階梯教室,現(xiàn)澆混凝土的臺階鋪上木質座椅與淡灰的柱子十分協(xié)調,據說這柱身的顏色是主人費了很大周折,完全按照倉庫的灰白色調制而成的。劉繼東的創(chuàng)意倉庫更像一個剛解開絲帶的禮物盒,讓人愛不釋手。他在完整保留了原來的色調、裝飾、結構的基礎上,將空間進行了重新分割、塑造,空間的流動感一覽無余。
二 啟示
1 改建再利用的要求
澳大利亞的《巴拉憲章》肯定了“改造性再利用”:對某一場所調整使其容納新功能,這種做法因為沒有從實質上削弱場所的文化意義而受到鼓勵和推廣。改造性再利用的關鍵是為歷史建筑尋找到恰當的用途,這種用途使改建場所的重要性得到最大限度的保存和再現(xiàn),而對重要結構的改變要降低到最低限度,改變需要經過精確記錄,并使這種改變可以復原,具有可逆性。對歷史建筑的改建,英國態(tài)度可謂各國表率,它每年用于修復、改建歷史建筑的費用是新建費用的80%。改建性再利用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改建使歷史建筑以及環(huán)境除了擁有歷史價值以外,還能發(fā)揮更大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也使建筑物煥發(fā)出新的生命力。但英國遺產保護局同時強調改建必須能反映建筑的原貌,必須維持50%以上的主立面原貌,并不得改動樓梯、結構柱等主要元素。改建建筑應盡量提供更為合理的抗震、防火標準,符合無障礙設計標準以及設法增添衛(wèi)生設備等,使建筑在較長的時間跨度內具有適應性。由此可見,歷史建筑繼續(xù)使用與合理使用是統(tǒng)一的,使用性質上是合理的,當原用功能已喪失時,保持建筑外觀、維持建筑安全運行的功能也是可行的。在發(fā)展趨勢上,歷史建筑沒有逐漸或反復被改變使用性質,以避免不斷傷筋動骨所造成的損失;使用歷史建筑的保護者應具有較為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和建筑保護意識,珍視歷史建筑業(yè)已存在的真實性。比如尚賢坊居民依然是上海為數越來越少的使用馬桶的群體之一,戶內廁所遲遲未能解決。因此,盡管保護歷史建筑正在大力提高環(huán)境的舒適性,但保護依然會給居民帶來許多不便。反過來,如果居民把建筑作為自己的誕生之地、祖居而備加愛護,并且以建筑具有較高的文化歷史價值而自豪,那么他們就會積極參加改善居住環(huán)境的建設,即使有不便的地方也容易克服。
2 保護的經濟效益
為歷史建筑尋找合適的用途是一件煞費苦心的事情,既要避免改變用途對建筑物造成損傷,又要有足夠的租金來維持日常的維護和管理工作,掌握好尺度不易。保護歷史建筑勢必花費甚巨,比如中環(huán)廣場修復費用是重新造一幢新樓的6倍,但它堪稱淮海路上最亮的光點。它的文化意義和社會效益無論如何不能僅用一時的經濟投資衡量。歷史建筑還在繼續(xù)使用下去,古老和年輕不再對壘,加之建筑本身所具有的卓越區(qū)位,保護能夠賺錢也不再是一句口號。但歷史建筑在運作中的問題依然很多。毗鄰外灘黃金地段的沙美大樓的日租金約為4元/m2 ,比起外灘建筑群12元/m2 的日租金該樓便宜了許多,但即使是皇帝的女兒也難出嫁,至今還沒有找到合適的主人。究其原因我們發(fā)現(xiàn),它周圍盡管多為古典風格的歷史建筑,但大多被作為住宅使用,沙美作為辦公建筑孤伶伶難成氣候。一幢建筑的保護不能脫離它所在的歷史環(huán)境與現(xiàn)實。功能置換在歷史建筑保護中是一個涉及眾多學科、很多部門的大課題。外灘作為中心商務區(qū),主要是大力發(fā)展第三產業(yè),上海市政府提出分批搬遷中心商務區(qū)的200多家工廠和大量居民住宅,騰出黃金寶地用于發(fā)展高層次的第三產業(yè)。1995~1996年原黃埔區(qū)人民政府也曾發(fā)文,將商業(yè)街劃分為從特一級南京路到第四級滇池路等,進行房屋的置換,給予補貼,逐步完善商貿功能。這些措施都極大地促進了外灘地區(qū)的結構變化和功能調整。隨著置換工作的全面開展,沙美大樓的經濟價值必將逐步展現(xiàn)。
3 新的文化景觀
記得歐·亨利的小說《最后一片葉子》所講述的故事發(fā)生在紐約的格林威治村,那里隨處可見上百年的建筑上爬滿了藤葉,滄桑感和低廉的租金非常符合藝術家的情調。多少年后,這里誕生了藝術家自己的樂園,咖啡屋、酒吧、畫廊的建立,讓這里的生活變得豐富多彩。由此,不僅成熟社區(qū)中的歷史建筑得到功能置換,發(fā)揮更大的社會與經濟效益;而且那些淹沒在高樓大廈中,有幸保留下來的庫房等近代歷史建筑,也通過建筑本身的集聚效應而得到社會的普遍關注。名人的不斷造訪、媒體的介入和自身舉辦公益事業(yè)的宣傳,可能形成新的文化圈。它們不再是大規(guī)模更新的“汪洋中的一條船”,它們能帶動周邊的同類建筑形成活躍的文化新景觀。伴隨著蘇州河示范段的延伸,得天獨厚的自然景觀和深厚的建筑文化底蘊一經結合,近代倉庫建筑可能成為城市中又一閃光點。隨著蘇州河治理工程的深入,很多道路即將拓寬,舊有倉庫也面臨被拆除的危險,立法保護成為當務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