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博大精深的概念
admin
2008-01-24
來源:景觀中國網(wǎng)
對于“天府”這個概念,有些含義是我們知道的,并能意識到;有些是知道但意識不到,經(jīng)過分析,是可以浮現(xiàn)出來的。推而廣之,就我們頭腦中的知識而言,我們知道的比意識到的多得多。沒意識到的更深刻,因為它可能反映了我們所屬文
對于“天府”這個概念,有些含義是我們知道的,并能意識到;有些是知道但意識不到,經(jīng)過分析,是可以浮現(xiàn)出來的。推而廣之,就我們頭腦中的知識而言,我們知道的比意識到的多得多。沒意識到的更深刻,因為它可能反映了我們所屬文化的一些深層次東西。
人們把“天府’與“物華天寶,安居樂業(yè)”聯(lián)系起來。叫做 “天府”的地方應(yīng)該自然條件優(yōu)越,物產(chǎn)豐富。這些都是我們能意識到的。
還有一些雖然不是常識,但是只要查找一些書籍辭典也能掌握,這也不是我所說的我們意識不到的那部分“天府”的含義。比如:一般人都以為“天府之國”是專指四川盆地的成都平原,其實不然。在歷史上,所謂“大府之國”或“天府”這樣的稱號,在中國的版圖上曾經(jīng)賦予至少7個地方。比如:最早是西安所在的關(guān)中盆地,被稱為“天府之國”,而后太原所在的汾河盆地被稱為“天府之國”;太湖平原在唐以后被稱為“天府之國”,北京所處的河北北部也曾戴上“天府”的桂冠。宋以后,福建的福州地區(qū)所在地閩中丘陵地區(qū)亦獲得了“天府”的稱號。清以后,滿族人的發(fā)祥龍興之地——沈陽地區(qū)也被賦予了“天府”的稱號。
如果你仔細研究一下這些歷史上的天府,就會發(fā)現(xiàn)天府并不僅僅是“自然條件優(yōu)越,物產(chǎn)豐富”的富饒之地,那些大平原,譬如東北大平原、華北大平原、長江中下游的諸多大平原雖然都是沃野糧倉,但我們的先人并不把這些地方稱之為“天府”。
為什么我們的祖先不把“天府”的稱號送給這些大平原?回答這個問題,就開始接觸到了“天府”這個概念中難以被清晰地意識到的那部分含義。
認真分析,你會發(fā)現(xiàn)天府原來是中國人心里的秘密——它隱含廠中國人關(guān)于風水的理念,是中國人集體潛意識的一部分。
北京大學的俞孔堅教授把天府看作是中國人關(guān)于風水寶地的放大版。中國人的風水寶地是這樣—種模式:依山面水,俯臨平原,左右護山懷抱,眼前朝山、案山拱揖相迎。簡單地說,中國人的所謂風水寶地,不是—馬平川的大平原,也不是凸起的高地,而是三面圍合的山間盆地。
而且據(jù)俞先生分析,中國人風水這種模式的形成,深受“關(guān)中盆地”地形的影響,因為我們漢民族的文化成型期——周、秦、漢、唐的核心區(qū)就在關(guān)中盆地。而更有意思的是“關(guān)中盆地”又是最早被稱為“天府”的地方?!妒酚?middot;蘇秦列傳》載,蘇秦游說秦惠王時說:“秦四塞之國,被山帶渭,東有關(guān)河,西有漢中,南有巴蜀,北有代馬,此天府也。”這是“天府”這個概念的濫觴。
為什么中國人喜歡將這種三面圍合、—面開闊的地方作為理想的居住之地?主要原因還是認為這樣的環(huán)境有安全感。三畫環(huán)山,—面開闊,就意味著三面已經(jīng)有山作為屏障來拱衛(wèi),只有一面臨敵,這對于防守而言,的確是一種理想的地形。將這種觀念擴展,將這種地形擴—大,風水就變成了天府。
說到這里,我們又引出了“天府”的又一個很重要的含義:天府是安全之地。
關(guān)中盆地、四川盆地之所以被稱之為天府,很重要的是先人認識到這里是安全的。
像華北大平原、長江中下游的諸多大平原和東北大平原,古時候往往是群雄逐鹿之地,不是天府。
如果我們找來一張地勢圖察看,我們就會發(fā)現(xiàn)古時候被稱為天府的7個地方都不是大平原,都有山可依傍。
安全不僅僅是指能承受攻擊,抵抗入侵。安全也有無危險,安然、安定、安詳之意。
更深層的安全,是糧食或食品的安全。一切榮華富貴,一切高樓大廈,一切現(xiàn)代化的工業(yè)產(chǎn)品,皆可舍棄,唯獨吃的,不可舍棄。所以說“無糧不穩(wěn)”,一個沒有天府的國家,是不穩(wěn)的。
如果我們對“天府”這個詞,進行一番詞源探索,或許更能幫助我們尋找出天府的隱含之義。
“天”,會意字。一個人頭上頂著一片東西——天空,引申義為天然而非人工。
“府”,形聲字。從廣,表示與房屋有關(guān),付聲。廣既然表意,府的含義應(yīng)在廣中。“廣”,原讀yan,甲骨文和金文的寫法很像房墻和屋頂,其含義是依山崖建造的房屋。引申義:寬大的房屋。《說文》段玉裁注:五四壁而上有大覆蓋,其所通者宏遠矣,是曰廣。
天府,意為天然的府庫。從詞源來看,所謂天府者,天地似屋也。安全的“安”字,是一個會意字。“女”在屋宇下,就意味著安全無危險。天地似屋,首先給人的就是安全感。從這個角度,也驗證了天府是給人以安全感的地方。
天府,天地似屋,人與自然和諧相處。
天府雖是天然府庫,但并不排斥人的作為。人的作為只是彌補天的不盡人意處。比如氣候變化導致的旱澇之災(zāi)。但人的作為并不想控制天。比如最早的天府——關(guān)中盆地,如果沒有人的作為,也難以成為豐衣足食、生活無憂之地。早在戰(zhàn)國時期在關(guān)中修建的鄭國渠,就是選取涇河流經(jīng)的地勢高亢處,開渠引水,通過網(wǎng)狀的渠道系統(tǒng),讓部分涇河水自流灌溉關(guān)中大地的。
成都平原在都江堰未修之前,還不是天府。都江堰建成之后,《華陽國志》卷三《蜀志》稱成都平原“沃野千里,號為陸海,旱則引水浸潤,雨則杜塞水門,故記曰水旱從人,不知饑饉,時無荒年,天下謂之天府也。”
鄭國渠、都江堰都是讓河水自由地流淌,澆灌田地似乎是河水在流淌之時順便而為。而現(xiàn)在建在涇河和岷江之上的—座座水電站是強迫河水進入它們的囊中。
天府還是以天為主。它主要的產(chǎn)品是糧食、瓜果菜蔬及其他農(nóng)副產(chǎn)品。今日太湖平原、閩中一帶這些昔日的天府及珠江三角洲一帶已經(jīng)工廠林立,成為了世界的加工廠,還能稱它們?yōu)樘旄畣?
天府,天地似屋。意為我們的先人把大地當席,以天空為屋頂,天地之間皆是我家也。但是今天,那些為了所謂的財富和發(fā)達,為了所謂的經(jīng)濟高速增長,為了少數(shù)人當官或者成為億萬富翁的美夢,不惜把藍天染黑,把空氣變濁;那些向藍盈盈的河水、湖水中排放廢水,污水,讓水中的魚蝦絕跡:那些用黑水、化學水、重金屬含量很高的水,澆灌萬頃良田,把土地也污染了的地方,即使過去號為天府,今天它們還能保持天賦的桂冠嗎?
天府最深層的含義是追求一種天人合一的生活,這是一種東方的智慧,不同于西方征服自然的思路。天府的深層含義是簡單的生活,內(nèi)心的愉悅。
昔日的東方天府,今日變成了西方的工廠,“桃花源”成了“專業(yè)鎮(zhèn)”……發(fā)達了,富裕了,但代價呢?
今天我們的版圖上還有多少地方能夠讓我們以“天地為屋”呢?
給Ta打個賞
發(fā)表評論
熱門評論
相關(guān)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