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發(fā)現  /  思想  /  正文

日本:阪神一淡路大地震

admin 2010-03-22 來源:景觀中國網
  日本:阪神一淡路大地震   1995年1月17日,日本發(fā)生里氏7.3級的阪神一淡路大地震, 因災死亡人數人6437人, 4.3萬人受傷, 11.1萬多間房屋倒塌。這是日本1923年關東大地震以來最為慘烈的一次地震。   在恢復重
  1995年1月17日,日本發(fā)生里氏7.3級的阪神一淡路大地震, 因災死亡人數人6437人, 4.3萬人受傷, 11.1萬多間房屋倒塌。這是日本1923年關東大地震以來最為慘烈的一次地震。

  在恢復重建的過程中, 日本政府制訂了《災民生活重建支援法》, 資助災民修復震毀的房屋、支付房貸的利息, 使社會生活盡快復原。不僅如此, 日本還注重提高社會的防災、減災能力, 大力建設“ 災害彈性社區(qū)”(disaster一resilient community),將減災融入災后恢復重建之中, 強調新建基礎設施和房屋的抗震性能。

  1995年被稱為“ 日本志愿者元年” 。在恢復重建階段,日本調動全社會力量, 發(fā)揮志愿者的作用, 鞏固、發(fā)展了一系列的伙伴關系, 提高社會公眾的防災意識, 如利用志愿者開展減災教育, 實施災害管理的培訓與演練。

  日本以打造具備強大恢復能力的防災、減災社區(qū)為中心,積極發(fā)展全社會的抗風險能力。從中, 我們看出恢復重建不僅要消除災害的影響, 還要著眼于未來災害的防范?;謴椭亟ㄒ{動各種社會力量, 形成各種伙伴關系, 編織一道全社會共同應對突發(fā)事件的網絡?;謴椭亟ㄐ枰l(fā)揮社會的基層單元——社區(qū)的作用, 進而使社會公眾能夠參與到恢復重建的行動中來。此外, 美國學者還提出阪神地震啟示人們,恢復重建的計劃應該在災前制訂, 以便于當災害發(fā)生后迅速啟動。

  本文節(jié)選自《國外地震災害恢復重建的經驗與借鑒》〔國家行政學院學報 2008(5):97-100〕
  • 給Ta打個賞

11

發(fā)表評論

您好,登錄后才可以評論哦!

熱門評論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