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址:北京市海淀區(qū)中關村北大街100號(北樓)北京大學建筑與景觀設計學院一層 Email:info@landscape.cn
Copyright ? 2013-2022 景觀中國(www.cncwe.org)版權所有 京ICP備05068035號 京公海網(wǎng)安備 110108000058號
未來會是怎樣?十年后,人口壓力會不會爆發(fā)一場戰(zhàn)爭?五十年后,人際疏離會不會導致城市荒蕪?幾百年后,去瓦肯星球會不會成為新旅游項目?30年前誕生的多啦A夢的大口袋里至今裝著我們無法解釋的儀器,倒是疾病名字越來越多、人際距離越來越大。
每一個下一秒鐘都是未來。此次《新周刊》邀請15位創(chuàng)意人士設計一個心目中的未來事物,它們來自或遠或近的未來,有外表簡單內(nèi)有乾坤的小物品,有外觀眩目功能回歸簡約的城市建筑,更有打破現(xiàn)有概念界限的未來生活方式,但所有的未來都在當下有跡可循。設計師們的思考或出于對當下的愛,或處于對當下的恨,然而一想到未來,高科技還是返璞歸真變得不重要。正如我們每天都在計劃的本身就是對未來的設計。設計的范疇不同、理念不同,但只要設計下去,未來就會存在。
未來交通系統(tǒng):公交萬歲
設計者:王受之
設計者認為未來的50年不太可能出現(xiàn)革命化的新交通工具,目前的交通工具依然會存在。但最重要的變化是由于煤炭石油帶來的污染,人們開始注重開發(fā)非化石能源,私人小汽車因而受到壓制。軌道交通系統(tǒng)——高速鐵路、地鐵、輕軌將四通八達,絕大部分城市居民的家離開軌道車站不超過十分鐘走路的距離;建筑之間建造走廊和通道,這些“管子”與人行通道聯(lián)系,使人們的短途出行基本依靠走路和公交完成。同時,航空出現(xiàn)了兩個發(fā)展:寬體、短距離起降的支線飛機和高速的同溫層大型飛機被廣泛應用。
(王受之:著名設計理論家,國內(nèi)現(xiàn)代設計和現(xiàn)代設計教育的重要奠基人之一,現(xiàn)任洛杉磯藝術中心設計學院設計理論終身教授及汕頭大學長江藝術與設計學院副院長。)
現(xiàn)實版:倫敦
“在英國開車是種享受”。除去有環(huán)島交通中“進島的車要為出島的車讓行”、機動車要為行人讓行等這些約定俗成的交通“道德”準則外,為提倡市民使用公交系統(tǒng),倫敦市政府向每輛進入市中心的私人汽車征收每次5英鎊的費用。而倫敦的公共交通之發(fā)達也堪稱典范,既有發(fā)展了百年四通八達的地下鐵,也有十多個在市區(qū)內(nèi)的火車站,提供到達英國境內(nèi)及跨越英吉利海峽的各類列車;倫敦周邊共有5個機場,包括全球客流量最大的希斯羅機場。作為2012年奧運主辦方,倫敦直接在北京奧運閉幕式上的倫敦八分鐘上把一輛雙層巴士開進了會場,表達了其“公交是城市賴以生存的系統(tǒng)”的邏輯。但即便如此,市中心在高峰時間的堵車時間依然時有發(fā)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