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發(fā)現  /  訪談  /  正文

建筑師馬巖松:爛尾樓很大程度是政府太急于開發(fā)

admin 2009-03-02 來源:景觀中國網
建筑師馬巖松從小在北京胡同長大,現在他的MAD 建筑事務所也隱藏在東二環(huán)內的一條胡同里。盡管他現在最有名的設計作品,比如重建的美國紐約世貿中心遺址 ——“浮游之島”,比如加拿大的瑪麗蓮·夢露大廈,都是為國外設計,但提到國內城市的廢墟,他一點都不陌生。
  建筑師馬巖松從小在北京胡同長大,現在他的MAD?建筑事務所也隱藏在東二環(huán)內的一條胡同里。盡管他現在最有名的設計作品,比如重建的美國紐約世貿中心遺址?——“浮游之島”,比如加拿大的瑪麗蓮·夢露大廈,都是為國外設計,但提到國內城市的廢墟,他一點都不陌生。?

  比如,他看到過很多地方為了建新房子,被拆的很多老房子成了廢墟。??
?
  更讓他感觸的則是嶄新的廢墟,比如北京亞運村。“不知你去過沒有?現在雜草叢生,還有很多空著的地。那個地方沒有人氣,是一個封死的城??盏?。”?馬巖松說。?

  北京的CBD一步步在生長,在規(guī)劃中,CBD將來還有更多的高層建筑??吹竭@一切,他禁不住質疑:我們真的需要這么多高樓嗎?現在還有很多寫字樓空著,也就是說,我們沒有那么多需求——難道未來的人都要去坐辦公室嗎?我覺得這個很危險,實際上把城市當做了一個大模型。?

  他說,這一切都與中國極不成熟的城市規(guī)劃有關。?

  有再生可能的廢墟?

  
南都周刊:說到廢墟,首先想到的就是你為紐約世界貿易中心遺址設計的“浮游之島”,那是你的成名作。你做這個設計時,其實面對的也是一片廢墟。廢墟是那個設計的起點嗎??

  馬巖松:有人說,“浮游之島”像一朵蘑菇云,好像它又被炸了一回似的,哈哈。確實,它有在一個空虛的地方冒出來的感覺。其實看任何一個新的建筑,都像從空地里冒出來。我當時想著的是紐約世貿大廈倒了,實際上是紐約最強的一個信心倒了,它代表著資本的強大,現代主義革命里頭那種建筑的力量,還有工業(yè)化生產等等文明的東西,一瞬間,沒了。所有人都開始懷疑,所有人的心里都空白了一大塊,這時候你要用新的東西把廢墟填滿。所以我當時就想,那必須有一個更代表著未來的一個東西,它實際上不是一個建筑,而是一種對人性的補充。?

  南都周刊:實際上,它本身也應該是有再生可能的廢墟。?

  馬巖松:對。因為紐約有上百年的歷史,那些樓都是不同時期建造的,好像是一個大家庭,有年輕的、有老的、有中年的,有的人死了,這才是(正常的)社會。不像咱們,一弄一個新城市,所有的樓都差不多。?

  南都周刊:我前段時間去玉泉路,那兒有一個一直沒完工的“世界風情園”,600多畝,一直荒在那。很多人都把那兒當做一個城市探險的地方。?

  馬巖松:我覺得那地兒可以玩那種打槍的(游戲)。?

  南都周刊:真人CS??

  馬巖松:對。有這么一個地兒可以,但如果一個城市越來越多的這種地兒,這個城市都變成CS了……所以我覺得如果單談城市,還是要談一個最基本的——以什么為標準的城市,就是說“希望這個城市任何一個地方都充滿活力”。?

  南都周刊:日本建筑師磯崎新說,未來的城市就是一個廢墟。你覺得,城市有沒有必要為這種廢墟留有一定的空間?或者說,這種廢墟的存在是不是一種正常的狀態(tài)??

  馬巖松:首先得弄清楚廢墟是什么意思。你看798吧,那個破房子,它人氣還挺旺的,但是你要挪到別的新樓就沒人去了。我覺得,一個城市最主要還是看人的活力,也就是城市的活力。你看有些未來的電影,可能就像磯崎新說的未來的城市就是一個廢墟,那些建筑都特破,看起來亂七八糟的,不像我們今天說的這種嶄新的、整齊的。但是,里面有活力,它有未來人的生活在里面,這是一個特別健康的城市。這種混雜的東西實際上就是你允許一些東西死去,允許一些新的東西出來,抹平了。?

  “中國最缺少城市規(guī)劃師”?

  
南都周刊:廢墟其實與城市規(guī)劃有一定的關系。有個說法,中國有建筑師、建筑設計院,但沒有真正的城市規(guī)劃師。你對這個說法怎么看?[NextPage]?

  馬巖松:中國城市規(guī)劃師是有的,只不過他們不好好干活?,F在各個地方蓋新城的活兒太多了,他們就給人畫圖掙錢去了。我覺得他們的工作還是(要注重)研究,研究每個城市的不一樣,每個地域的不一樣,每個社會形態(tài)也不一樣?,F在這種研究慢慢變成一個行政的東西,領導說:這塊地要干嘛,你們要怎么弄。規(guī)劃師就沒聲音了。?

  在國外,哪怕一個廣場——車怎么走,人怎么走,都不能互相矛盾。他們的每一個建筑都有專門的研究人員,他們有電腦模擬的人流,分不同時間、不同情況進行研究試驗,就更別說是一個城市了。所以我覺得這是一個很大的差距,中國最缺少的是做這方面研究的人。?

  南都周刊:現在國內,你們做一個設計作品,會跟城市規(guī)劃方面的人打交道嗎??

  馬巖松:如果是一個重要項目,法律規(guī)定要經過規(guī)劃部門的批準。但(規(guī)劃部門)往往形同虛設,他們基本上都是服從于行政的,就是領導先批方案,他們也就是簽字蓋章之類的。?

  北京在陳希同時代提出要奪回古都風貌,于是所有的建筑上面都加上什么小亭子破屋頂之類的。等他倒了以后,建筑師指責說這是行政(干預)。實際上陳希同不是設計師,他不知道怎么奪回古都風貌,都是設計師去畫這些東西。所以有時候,領導說,“我想要什么樣的東西”,它并不代表著“行行行,我給你來這樣”,有時候還是這些設計師不夠專業(yè)。?

  比如陳希同說,這塊地要蓋成一個主題樂園,你做城市規(guī)劃的,就應該(質疑)說這兒“是不是太大了”或者“位置不行”等等,我覺得應該有這樣質疑的人(存在)。?

  爛尾樓很大程度上是政府太急于開發(fā)了?

  
南都周刊:國外會不會也出現中國類似的問題,房子建著建著沒錢了最后成了爛尾??

  馬巖松:爛尾樓很大程度上是政府太急于開發(fā)了,什么人都可以拿地,什么人都可以參與拍賣,然后經濟形勢變化了,沒實力的就干不下去了。?

  以前有個老笑話說:現在只有中國在建設,其他國家都很慢或者說基本不建設了。那有什么錯啊?一個城市有一個很長時間的形成過程,你非要在很短的時間內“嘩”建一大堆建筑,我覺得這是一個思想上的問題。一個有著悠久歷史的城市,不同時代的建筑都有,我覺得這才是一個有活力的城市。?

  南都周刊:你心目中理想的城市應該是個什么樣子,它空間里的建筑是種什么樣的狀態(tài)??

  馬巖松:城市是社會的一個縮影,未來的社會就應該是一個開放的、自由的、多元的。多元就是說不同的價值觀在一起:不同的文明、不同背景的人、不同的信念,這些東西都混合在一起,大家都能交流。我覺得這是人類社會最大的挑戰(zhàn)。?

  城市應該包含多元的東西。不可能再發(fā)生這樣的事情:一個長官說,“我喜歡這樣的,全加一個屋頂,或者全有一個廣場”,沒有市民的意見在里面。城市要尊重很多人的利益,城市實際上就是一個大的矛盾體,這個矛盾體包括:新的,你覺得好的,我覺的不好的;你覺得是廢墟,我覺得不是廢墟的。我覺得社會要有這個包容度,城市就會有活力,有活力了,這些建筑新點兒舊點兒都不是太大的問題了。
  • 給Ta打個賞

11

發(fā)表評論

熱門評論

相關訪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