誤讀(misreading)是比較文學中的一個概念,很早就有人稱,一千人心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但是如何解讀在建筑設計中不同人的理解以及不同背景、價值觀或認" />   誤讀(misreading)是比較文學中的一個概念,很早就有人稱,一千人心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但是如何解讀在建筑設計中不同人的理解以及不同背景、價值觀或認">
首頁  /  發(fā)現(xiàn)  /  訪談  /  正文

杭間:有關誤讀

admin 2012-11-28 來源:景觀中國網(wǎng)
杭間:中國美術學院教授,原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副院長   誤讀(misreading)是比較文學中的一個概念,很早就有人稱,一千人心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但是如何解讀在建筑設計中不同人的理解以及不同背景、價值觀或認

杭間:中國美術學院教授,原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副院長

  誤讀(misreading)是比較文學中的一個概念,很早就有人稱,一千人心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但是如何解讀在建筑設計中不同人的理解以及不同背景、價值觀或認知的關系,在不同學術圈中的學者都有自己的判斷。這些思維線索實現(xiàn)了不同時代人群的傳承,但是否也存在代際間隔?是單向漸次,還是雙向旋轉的?這種對設計的誤讀在哪些系統(tǒng)里可以被解釋為是積極的主動行為?而年輕化的設計群體又會如何走向?這些問題都存在討論的張力。誤讀同樣體現(xiàn)了關系,自我與歷史之間的關系、自我與他者之間的關系等,當誤讀發(fā)生后,人們對他者的閱讀最終也會走向思考自己如何看待自己的問題。筆者采訪了跨越藝術、工藝和設計等研究方向的學者杭間教授,了解具史學背景的人文學者如何看“誤讀”。

  記者:最近莫言先生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而在不久之前,王澍獲得了冠之以建筑界諾貝爾獎的普利茲克獎。您會如何看待這種跨語際間的文化發(fā)展和交流現(xiàn)象?如何看建筑領域的文化“逆差”?

  杭間:歐美國家在近一百年來,將建筑設計落實到地的機會少之又少,恰逢東亞地區(qū)經(jīng)濟復蘇,他們?yōu)槔婧蜋C會而來并不奇怪。在經(jīng)濟危機之后,歐美建筑師的機會變得更少,走出歐洲中心并不難理解。但經(jīng)濟危機不會影響優(yōu)秀設計師本身的學術性、風格、水平和追求,他們的工作依舊是非常嚴謹?shù)摹?

  在這樣的語境下,一些人想當然地認為王澍獲得建筑普利茲克獎,中國建筑界似乎就可以進入具有中國特色的體系化傳播階段,但我認為王澍的獲獎是一項孤案,我更愿意相信,這一獲獎行為是普利茲克獎對他本人在個人研究和創(chuàng)作活動方面的認可和肯定,而并不能說王澍可以代表中國建筑師的整體水平,以此推演,也不能說高行健、莫言能代表中國文學界主流的水平。中國設計發(fā)展水平進展到何階段,需要我們反觀中國一線,二、三線城市和更邊緣的鄉(xiāng)鎮(zhèn)來實事求是地考察、評價。一線城市在經(jīng)過近30年的發(fā)展后形成了今日千城一面的局面,京、滬、深、廣等地的新銳建筑大部分由國外歐美國家設計師中標設計,二、三線城市在經(jīng)過城鎮(zhèn)化發(fā)展后失去了與其周邊地區(qū)原有的鄉(xiāng)村性的聯(lián)系,這樣的城市面貌如何是正面的呢?中國建筑設計到目前依然有很長的路要走。

  那些認為王澍或莫言獲獎是迎合或滿足西方標準的人,都沒有很好地理解王澍的設計或莫言的作品。退回到一百年前看,魏源寫《海國圖志》的時候、鄒容寫《革命軍》的時候,當時也有很多人戲稱他們是洋奴買辦,通過學習西方的文化將知識販賣給中國。但就建筑領域而言,建筑本身除了地域間影響差異、民族間生活習慣差異等之外,依然有具普世價值的功能被引介。人們對于建筑的學習,并不僅僅是對西方思想的傳承與借鑒,也是對現(xiàn)代社會之文化關系的吸收,從這一意義上看,建筑的普世價值并沒有被一些國人真正理解。那些一再重審中國傳統(tǒng)建筑如何優(yōu)秀的人,也應看到中國傳統(tǒng)建筑在現(xiàn)代生活中并不是一成不變的,更應承認中國傳統(tǒng)建筑有其自身的缺陷。北京城在數(shù)年前推廣的大屋頂形制屢遭詬病,一些學者對傳統(tǒng)大屋頂采取了消極的評價,但對中國傳統(tǒng)建筑形式的創(chuàng)新并沒有真正讓人嘆服的突破。在材料、環(huán)境和社會等因素已經(jīng)因時代改變后,雖然王澍深知自己可以做普及性的建筑,但畢竟站在21世紀全球化的今天,有責任為中國人的生活貢獻一點具超越性的思考和實踐。

?

  • 給Ta打個賞

11

發(fā)表評論

熱門評論

相關訪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