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首頁  /  發(fā)現(xiàn)  /  訪談  /  正文

杜曉帆:保護文化遺產須強化“核心”價值

admin 2013-06-21 來源:景觀中國網
保護文化遺產,須強化“核心”價值——訪聯(lián)合國文化遺產保護專員杜曉帆博士
  保護文化遺產,須強化“核心”價值——訪聯(lián)合國文化遺產保護專員杜曉帆博士

  “這些年,中國文化遺產保護成績卓著,走在發(fā)展中國家前列,在世界文化遺產保護領域,有了更多話語權。”

  在中國第8個文化遺產日到來之際,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駐華代表處文化遺產保護專員杜曉帆博士在京接受記者專訪事作出上述表示。

  巨大改變:從“文物”到“遺產”

  記者:杜先生,您認為,文化遺產日的設立是否給中國文化遺產保護帶來新的氣象?

  杜曉帆:從清華大學所作的調查來看,中國人這些年對文化遺產、非物質文化遺產、世界文化遺產等關注度明顯提高。過去的“文物”,成為中國人的“文化遺產”,包含著更多的感情。這種改變,與文化遺產日的設立具有很大關系。

 ?。保梗福纺辏保苍?,第11屆世界遺產委員會會議上,中國的故宮博物院、周口店北京人遺址、泰山、長城、秦始皇陵和敦煌莫高窟首次進入《世界遺產名錄》,當時中國媒體幾乎沒有太多反應。而現(xiàn)在,任何一個項目申遺成功,社會反響都十分強烈。真是不可同日而語!

  不久前公布的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有了文化景觀、工業(yè)遺產等新的文化遺產類型。這反映了中國文化遺產的認知、理念與世界共融。

  “景觀”遺產:帶來“喜”與“憂”

  記者:說到文化景觀,很自然讓人想到今年中國的申遺項目——紅河哈尼梯田。

  杜曉帆:這是一個很有價值的項目。我多次去參觀考察過。人類在如此生存環(huán)境中,以如此智慧創(chuàng)造出了這樣令人驚嘆的農業(yè)遺產。而且,它至今與當?shù)厝说纳钕⑾⑾嚓P。但是,對于它申遺成功后的前景,我有些憂慮。

  紅河哈尼梯田申遺成功后,一定會引來大批旅游者。當民眾感到在梯田里勞作,遠不如搞旅游的回報時,還愿意在梯田里辛苦耕作嗎?假如這些梯田被政府買下來,雇老百姓種,耕種淪為表演了,延續(xù)千百年的社會關系、組織也改變了,這種文化景觀有何意義?文化傳承從何談起?

  記者:您這種擔憂依據何在?

  杜曉帆:上世紀末,菲律賓伊富高梯田申遺成功,涌來大量游客,當?shù)孛癖姾苋菀撰@得收入,沒人愿意種地了,甚至將梯田加以改造,滿足旅游者的需要。結果,每過幾年,就被列入瀕危名錄了。

  摒棄功利:須認識“核心”價值

  記者:您怎么看到這些年中國的申遺熱?

  杜曉帆:申遺熱不只在中國,出于功利目的申遺的,也不只是中國。日本一家明治維新時期的繅絲廠為了申遺,多年來不惜花費財力人力,直言不諱提出申遺目的是改變當?shù)亟洕鸂顩r。

  我認為,申遺熱不是壞事,對于遺產地的宣傳,對于遺產的保護、傳承等,都是有好處的。老百姓想通過申遺成功,改變自己的生活境遇,無可厚非,難道遺產地的百姓就必須守著千年不變的生活?

  不否認,文化遺產有經濟價值,但是,任何文化遺產都不能變相為文化產業(yè),這違背了申遺的本義。

  記者:如何改變這種狀況?

  杜曉帆:最大問題在理論層面,就是如何認識文化遺產的核心價值,如何看待文化遺產對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終極意義。在哲學層面上,中國人可能思考少了點,而對于現(xiàn)實的、利益的考慮多了點。正因為如此,當下中國在面臨自己的文化遺產時,時常在操作中出現(xiàn)違背核心價值的問題。

  另外,還須樹立這樣的意識:所有文化遺產的保護之責,屬于中國政府和13億中國人,而不只是遺產地所在政府。比如平遙古城申遺成功后,所有責任都交給了當?shù)?,當?shù)丶纫柯糜伟l(fā)展經濟,又要保護好古城,能做到嗎?

  當務之急:健全法律

  記者:作為聯(lián)合國文化遺產保護專員,如何看待中國在世界文化遺產保護上所做的工作?

  杜曉帆:前些年,中國個別世遺項目在旅游開發(fā)中出現(xiàn)過問題,但及時進行了改進。應該說,中國在世界遺產項目保護上的努力,得到了國際社會的認可。

  中國在文化遺產保護上,幾乎涵蓋了世界其他國家很難遇到的各種問題。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特別希望中國與周邊國家共同努力,摸索出好的方法、理念,為世界發(fā)展中國家遺產保護作出更大貢獻。比如在人口如此眾多的國家,如何展示敦煌、故宮、長城等世界文化遺產的價值?如何采取保護和開放的矛盾?這是需要智慧的。

  記者:中國要保護好如此豐富多樣的文化遺產,當務之急是什么?

  杜曉帆:需要進一步完善法律。比如,新出現(xiàn)的古村落等文化遺產,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中就沒有提及。

  現(xiàn)在,中國需要更多的人對此進行認真研究,深入調研。有了充分的理論研究,才可能在相關政策法規(guī)的制定、完善中提出高水平的指導性意見。
  • 給Ta打個賞

11

發(fā)表評論

熱門評論

相關訪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