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 Shaheed 公園原有的標志性噴泉和圓形露天劇場則被一個12000立方米容量的人工湖取代。湖水的容量將決定園區(qū)植被種植的數量,以實現(xiàn)自給自足。景觀建筑師從設計初期便著手于將國家的原生態(tài)景觀融入方案中。從北部的沙漠高原一直到南部的綠洲,從鹽堿洼地到阿拉伯膠樹林,土壤和植被的使用如實地在公園的截面上反映了科威特自然景觀的狀態(tài)。位于人工湖一側的訪客中心和行政辦公樓則是中庭建筑試驗性的改造。訪客中心的室內地平略低于室外,建筑的兩側設有開口,與中庭一起形成了一個自然的通風系統(tǒng),帶走室內的熱空氣。由于在設計階段建筑功能尚未完全確定,建筑在整個過程中不斷的圍繞核心疊加功能,如同一個古代的城鎮(zhèn)一般逐漸擴張,縱使完全被土壤所覆蓋,仍能從起伏的地形和體量一窺這個過程。
在花園朝向Sha’ab 大門的另一端,是戰(zhàn)爭烈士博物館。建筑沿用Peter and Alison1970年引入科威特的“毯式建筑”形式,在入口層為城市打造了一篇“陰影綠洲”。建筑依照不同的功能被劃分為不同的體塊,展廳、咖啡廳、辦公室、研究中心都覆蓋在自由的種滿了棗椰樹的屋頂平面之下。順著建筑延伸部分之上的小棗椰樹林前行,穿過一個建于戰(zhàn)爭年代的地下通道,將來到城市的古城大門。棗椰樹林的邊界臺階式的花園所限定,鋪地采用了葡萄牙式的立體鋪裝,行人亦可在其上穿行。相同的臺階式元素也出現(xiàn)在博物館和花園共用的衛(wèi)生間、祈禱室和服務設施處,以界定它們的邊界。
Al Shaheed 公園的重建方案正如A+P Smithson 在1982年威尼斯雙年展中展示的方案所言:“在過去的1951年中城市里沒有一個有歷史性意義的地方。一個抬升的步行系統(tǒng)將成為科威特的必去之處”。但這不應該成為一個單一性的假設,有局限的范圍或是一個僅是策略性的局部介入。這個由各種公共性建筑組成的區(qū)域將與城市從各種層次上有所聯(lián)系,從而成為一個極具影響力的整體性概念。每一個被植入于公園的公共性建筑將被解讀為有明確的邏輯意義和公共性的存在,成為一個階段性的措施。這個綜合性的項目將成為除了私人商場以外的,鼓勵國民真正的去使用、介入的公共性場所。如今,這個宏大的構想正從政府的實踐和公共政策中逐步顯露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