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看設計   /  景觀  /  正文

貴州環(huán)境教育主題兒童樂園設計

admin 2016-12-16 來源:谷德設計網
  • 項目名稱:
  • 項目地點:
    貴州省 桐梓縣 中關村
  • 項目規(guī)模:
    1,200sqm

緣起 ORIGINATION

項目位于貴州北部山區(qū),隸屬于桐梓縣的中關村。不同于北京中關村,這里經濟落后,地處偏遠,距離最近的縣城也有一小時車程的山路。

初到中關村,村里的孩子們引起了我們的注意,他們父母多在城里打工,留給爺爺奶奶來照顧吃住。由于經濟條件和意識的局限,使得父母只關心孩子會不會“長大”,無力關心孩子怎樣“成長”。而扶貧政策指導下的鄉(xiāng)建,大多圍繞產業(yè)、文化、就業(yè)等問題展開,建設大潮并沒有直接惠及孩子們。

我們希望能為村里的孩子做點什么,能夠讓他們感受到溫暖和親切的事。我們決定從建設兒童樂園開始。

方案設計 PROJECT DESIGN

方案的成形來自多方面的考慮,空間上滿足鄉(xiāng)村兒童活動的需求,材料和施工則注重低成本、低技術建設,更深遠的意義則是我們對于兒童環(huán)境教育的考慮。

材料的選擇——鄉(xiāng)村建設是“修舊起廢”的智慧

在鄉(xiāng)村建設過程中,產生的尾料、廢料,以及拆除卸的舊物,大量堆積于場地中。我們決定用這些來“拼湊”兒童樂園。

“現(xiàn)代化”使得都市生活不得不嵌入巨大城市運行的節(jié)奏中,人尺度的動作早已失去了意義。正如這些零散的工程尾料,無法達到建設材料的標準規(guī)格,也很難再以“材料”的身份嵌入建設的流程當中。但是,在鄉(xiāng)村,設計回歸到人的尺度?!澳?shù)、標準“等要求顯得無力。所有的設計和施工都可以“因材而異””。這正是鄉(xiāng)村生活的智慧,可以縫縫補補,可以拼拼湊湊,一切發(fā)生皆是“因緣際會”。正因這樣,才會有不同于城市,生動而豐富的鄉(xiāng)村世界。

鄉(xiāng)村兒童樂園,其空間和設施的設計有更大的自由。方案在設計中盡量容納了更多的“廢料”。材料的“雜亂”反而能夠激發(fā)體驗的豐富性。配合當?shù)厥┕ぜ夹g,更能給場地增添本土的特征。

參與式營造——關系的產生是兩段時間的縫合

我們試圖讓村民參與到項目的建設當中,一是希望獲得因某些 “不確定性”而產生的有趣結果。二是希望參與建設的過程能讓人與場地產生天然的聯(lián)系。設計中留有大量的空白,為村民的參與提供了可能性。號召村民來參與建設并沒有花費太多組織精力,僅僅是提供機會,便吸引了大量的小朋友和村民前來。我們準備了顏料和水泥,允許村民空白的地方寫寫畫畫,小朋友在水泥上印下植物的葉子,和自己的手掌、腳印,以及歪歪扭扭的字跡。

是人賦予場地溫度,抑或是場地給人以記憶與牽掛。參與讓不同生命的兩段時間縫合在一起,這便是人與人,人與場地之間關系的產生。

智慧的延續(xù)——教育是潛移默化的影響

此次建設中,我們用舊物與廢料來營造兒童樂園,將鄉(xiāng)村生活中節(jié)約與循環(huán)利用的思想,在這個樂園中以可見的方式呈現(xiàn)出來。場地中“資源回收中心”的設計,正是對于此次嘗試的總結。

“資源回收中心”以紅磚做為基礎,方鋼為骨架,表皮采用了工地常見的竹跳板。材料易得且施工簡單。建筑內可以收集玻璃、金屬、紙張等常見材料。小朋友在穿過建筑時能看到關于“資源回收再利用”的完整介紹。可以系統(tǒng)的了解資源回收再利用的做法及其對鄉(xiāng)村環(huán)境改善的意義。

盧梭說:最好的教育就是,學生看不到教育的發(fā)生,卻實實在在的影響著他們的心靈。這正是我們此次設計資源回收中心的企圖,希望鄉(xiāng)村中關于“節(jié)約”的智慧能成為一種習慣在下一代身上延續(xù)。

成果——“場地”到“場所”的轉變

開園的那天,安靜的山村再次被擾動起來,幾乎所有的小朋友都來到了這里。我們注意到一個時常被孤立的小朋友跟大家在一起玩秋千。一個眼神的交匯,他沖我們開心的笑了。在回去的路上,他從身后跑過來,遞來一個“八月瓜”(當?shù)厣缴系囊肮?。朋友說這是要感謝我們吧。細想來,或許是我們做的事讓他感覺親切而已。

看到樂園里熱鬧的景象,想起前人在討論“場所精神”時提到,人對場地產生“認同感”“歸屬感”等情感,“場地(site)”因此變成“場所(place)”。設計師并沒有魔力能讓一塊場地直接轉變?yōu)閳鏊椖康穆涑刹皇沁@個轉變的結束,而是開始。我們能做的只是提供一個讓村民愿意接受的場地,愿意開始在這塊場地上生活。我們是播種者和身體力行的示范者。

“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云推動另一朵云,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生成自由,喚醒生命。”這正是我們來到農村,住在農村的意義。希望我們的工作,能給這里的村民帶來一點點好的改變,希望我們的建設不辜負這塊的土地。

0

發(fā)表評論

您好,登錄后才可以評論哦!

熱門評論

相關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