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發(fā)現(xiàn)  /  思想  /  正文

Frederick Steiner:人類世的生態(tài)學智慧——規(guī)劃的藝術

景觀學與美麗中國建設專委會 2018-04-03 來源:景觀中國網(wǎng)
原創(chuàng)
Steiner教授借助在德克薩斯州奧斯汀市的城市規(guī)劃和校園規(guī)劃兩個案例,歸納整理出在人類世背景下,景觀設計師應采取的普世規(guī)劃策略。

本文系由Frederick Steiner在北京大學建筑與景觀設計學院題為《人類世的生態(tài)學智慧——規(guī)劃的藝術》講座歸納整理而成。Steiner教授借助在德克薩斯州奧斯汀市的城市規(guī)劃和校園規(guī)劃兩個案例,歸納整理出在人類世背景下,景觀設計師應采取的普世規(guī)劃策略。

 20180319_165200_279.jpg

Frederick Steiner近照


—    Steiner教授簡介    —

introduction

 20180319_165200_280.jpg

俞孔堅教授進行開場簡介  ?劉鈿

Steiner教授是北京大學建筑與景觀設計學院學術委員會成員。我和我們學院的學生翻譯的第一本書就是Steiner撰寫的——The Living Landscape: An Ecological Approach to Landscape Planning,現(xiàn)在這本書仍被列為教科書,供學生使用。Steiner教授的專業(yè)領域并不局限于景觀,還包括建筑,城市規(guī)劃等。如今他從德州大學奧斯汀分校返回學生時代的賓夕法尼亞大學,(在那里他師從Ian McHarg)擔任設計學院院長一職。讓我們熱烈歡迎Steiner教授!

 640.webp (26).jpg

The Living Landscape一書

Hebert Simon說過:“意欲將現(xiàn)狀變得更好的行動都可以稱為設計?!毕旅嫖覍⒄{(diào)用自己對德克薩斯州的2個設計實踐的思考與反思,詳細講述如何在人類世的生態(tài)背景下,做出明智的規(guī)劃,并一一羅列出規(guī)劃需要遵循的一些基本步驟。

人類世:定義為人對地球的生物物理進程的改變有巨大影響的當今地質(zhì)年代。

這就是德克薩斯州,也是美國面積第二大的州,同時擁有22000000人口。在德州,人們對自己的身份有強烈的認同感,許多市民樂于把德州的地圖粘貼在汽車上,以表達自己作為德州人的自豪?;疑牟糠质潜本?,大家可以感受到尺度上明顯的反差,但是在北京這片土地上卻生活著29000000人口。北京和德克薩斯州的人口仍然都在增長,在這個背景下,景觀設計師的職責也許在于幫助人們更好地適應這種變化的局面。紅色部分標明的是奧斯汀市在德州的地理位置。

 20180319_165200_282.jpg

德州與北京面積的對比

 20180319_165200_283.jpg

奧斯汀在德克薩斯州的位置


現(xiàn)在我們把尺度縮小,縮小到校園的尺度。地圖紅色部分就是德州大學奧斯汀分校,地圖朝上的方向與地理北基本重合(略微有所傾斜)。校園西側(cè)綠色的線性圖示就是德州的一條重要的河流,另一條河流穿越校園而過,老校區(qū)的東側(cè)界面由城市高速公路界定。

以上就是本次講座的兩個案例(一個是奧斯汀市,另一個是德州大學奧斯汀分校)的基本情況概括。接下來我會列舉出在實踐中規(guī)劃的步驟——通過解構(gòu)、剖析這兩個項目,傳達講座的主旨。

 20180319_165200_284.jpg

德州大學,奧斯汀位置圖


—    設定目標:對愿景的的宣言    —

setting goals—a declaration of aspiration ‘Tomorrow belongs only to the people who prepare for it today’—— Malcom X

20180319_165200_285.jpg

這是奧斯汀市自1979之后我們城市的第一個城市規(guī)劃—IMAGINEAUSTIN comprehensive plan:vibrant,livable,connected。

當我說“我”這個單詞的時候,它并不是一個虛指。因為作為規(guī)劃者,我們也同市民真正介入了整個規(guī)劃制定的進程中。第一步,我們需要設定原則和目標。

我們詢問當?shù)氐木用?,你們理想中的奧斯汀應該是怎樣的?下圖中這一家舉著的牌子上寫著:公園。這個家庭和許多奧斯汀的移民一樣,來自墨西哥,為了尋求更好的生活在這里工作、扎根。所以說他們的回答代表了許多市民的心聲。圖片的左側(cè)列出了奧斯汀城市發(fā)展的七大原則——雖然map地圖是設計師非常喜愛的表達方式,但更多時候,設計師需要制作的是list表格。在奧斯汀城市規(guī)劃中,我們和市民,委員會一起制作了許多與下圖相似的列表,以表達規(guī)劃的概念。

微信圖片_20180329105857.jpg 

奧斯汀發(fā)展目標

市民一同參與了調(diào)查等活動,我們對居民參與的活動類型和參與人數(shù)進行了詳細的統(tǒng)計:約2000市民參閱到了互動,考慮到奧斯汀的人口數(shù)量,這個數(shù)值非常高。

我們還讓人們用貼紙粘貼在平面圖上或者用小紙條在旁白附上自己的意見——表達他們在某個特定地點的理想愿景。這也是這個規(guī)劃目標產(chǎn)生的一種途徑。

20180319_165200_286.jpg

微信圖片_20180329110012.jpg

德州大學,奧斯汀發(fā)展目標規(guī)劃

在對德州大學,奧斯汀的規(guī)劃中我們也如法炮制,首先制定了校園規(guī)劃的原則。


—    閱讀景觀:理解人類生態(tài)    —

Reading Landscape:An Understanding of Human Ecology

在我們的規(guī)劃之前,奧斯汀市最近的兩次規(guī)劃,一次是1976年由Wallace, McHarg, Todd主導的奧斯汀河流開發(fā)管理規(guī)劃;還有一次就是完成于1979年,名為“明日奧斯汀綜合規(guī)劃”的計劃,倡導者同樣是1976年規(guī)劃的三人。

1976年計劃得以實施的原因很大程度上可能受到Ian McHarg的著作《Design with Nature》的深遠影響。當時奧斯汀的市長可能在閱讀完該書之后,決定聘用McHarg擔任規(guī)劃的主導者,以期更好地推動城市開發(fā)。這種現(xiàn)象與俞孔堅博士在中國的實踐實現(xiàn)的途徑——通過說服城市決策者來落實生態(tài)規(guī)劃、設計——是有很大相似之處的。

 20180319_165200_287.jpg

奧斯汀河流開發(fā)管理規(guī)劃

20180319_165200_288.jpg

明日奧斯汀綜合規(guī)劃

 20180319_165200_289.jpg

Design with Nature一書

McHarg通過他孰知的千層餅疊圖法,得到奧斯汀河流域開發(fā)的建議圖示,分別甄別出流域內(nèi)適合開發(fā)和需要保護的地區(qū)。規(guī)劃的貢獻不僅保證了奧斯汀河提供清潔水源的功能,同時在炎熱的盛夏時節(jié)為奧斯汀的居民提供棲身、游玩的場所。當然流域內(nèi)眾多生物的棲息地也得到了較好的保護。

20180319_165200_290.jpg

奧斯汀河發(fā)展適宜圖

 20180319_165200_291.jpg

在奧斯汀河游泳的市民

對奧斯汀市新的規(guī)劃中,我們繼承了McHarg的精神。比如,我們劃分出城市內(nèi)不同的區(qū)域,并對每個區(qū)域的水域采取不同級別開發(fā)強度的管控標準;我們還針對流域內(nèi)瀕危鳥類的生存環(huán)境,對陣下藥,希望能創(chuàng)造有利其繁殖的環(huán)境;關注水體、植物、公共空間和動物的生存。我們也響應人們對于城市東部綠化覆蓋率低的抱怨,規(guī)劃建造更多的公園,提供更多的綠色??偠灾?,水體、植物、公共空間、動物等都納入我們閱讀、理解景觀的范疇。

 20180319_165200_292.jpg

奧斯汀河分區(qū)發(fā)展綱要

 20180319_165200_293.jpg

奧斯汀市域地圖

接下來讓我們回到我們的第二個項目——德州大學,奧斯汀的規(guī)劃。

這是Paul Cret,他出生于法國,后在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教授建筑專業(yè)。早期許多中國建筑學留學生都在他門下學習,所以他對中國建筑的影響并不比他在美國小。

他主持了德州大學奧斯汀分校的校園規(guī)劃設計??梢钥吹秸麄€校園的平面和北京大學的校園有許多相似之處,Paul Cret也非常喜歡庭院、院落式的建筑群落。

 20180319_165200_294.jpg

Paul Cret

 20180319_165200_295.jpg

德州大學,奧斯汀設計平面圖

 20180319_165200_296.jpg

德州大學,奧斯汀設計鳥瞰圖

 20180319_165200_297.jpg

德州大學,奧斯汀現(xiàn)狀

隨著校園使用時間的累積,以及學生數(shù)量的增加,校園的現(xiàn)狀已經(jīng)不能滿足學術、科研、生活的要求,于是校園規(guī)劃應運而生。我們委托Cesar Pelli及其合伙人承擔了校園建筑改造和新建的任務。

20180319_165200_298.jpg

Cesar Pelli

平面圖上的黃色代表了德州大學,奧斯汀的標志性顏色。這是校園更新擴建之后的效果圖,與實際情況差別不大。

 20180319_165200_299.jpg

20180319_165200_300.jpg

校園景觀設計的工作由Sasaki事務所的Daniel Kenny承擔。Sasaki通過一系列圖解,很好地分析并指出了校園景觀的現(xiàn)狀和問題所在。例如通過校園密度圖示,可以得到:核心區(qū)域、中心區(qū)域、擴建校區(qū)的密度依次下降;通過樹木遮蔭圖,核心區(qū)雖然建筑密度最高但綠化覆蓋率也是最高的事實被揭露出來。

20180319_165200_301.jpg

20180319_165200_302.jpg

20180319_165200_303.jpg

 


—    甄別適宜性:發(fā)現(xiàn)機遇和制約    —

Determining suitabilities:a discovery of opportunities and constrains 

許多設計師不喜歡現(xiàn)實的掣肘和制約。但是制約恰恰是機遇發(fā)生的一個前提。如下圖演示,通過疊加植被、土壤、坡度等不同景觀系統(tǒng)的圖層,可以得到直觀的土地開發(fā)建議區(qū)域圖。在適宜開發(fā)的地區(qū),可以安排商業(yè)、居住、工業(yè)等功能。

 20180319_165200_304.jpg

20180319_165200_305.jpg


—   設計選擇:對首選未來的探索    —

Design Options:An Exploration of Preferred Futures

這是奧斯汀一個針對城市街道重開發(fā)的景觀改造。在設計完成后,很好地履行了街道景觀的商業(yè)、娛樂、休憩功能。

微信圖片_20180329110706.jpg

奧斯汀某街道

應對業(yè)主的要求,整潔連貫的草坪和粗獷、充滿活力的本土植物很好地融合在一起。

20180319_165200_306.jpg

Native Texas Park, George W. Bush Presidential Library and Museum, Southern Methodist University

通過以上兩個案例,我們發(fā)現(xiàn)只要合理地使用植物,我們就可以營造期望的景觀效果


—    可持續(xù)場所計劃    —

Sustainable Sites Initiative

20180319_165200_307.jpg

LEED評價系統(tǒng)是評價建筑綠色、環(huán)保、節(jié)能的一個權(quán)威工具。雖然景觀的具體內(nèi)容——例如保護水體,使用本土植物等同樣價值非凡,但遠不如LEED體系設計精巧。所以我們的團隊試圖制作一個評價系統(tǒng)對景觀簡稱項目進行量化評價。 

評價系統(tǒng)分4個等級,從低到高依次為:certified70分,silver85分,gold100分,platinum135分。在內(nèi)容評價上我們采用了生態(tài)系統(tǒng)服務(包括支持、供給、調(diào)節(jié)服務)的四個面向來科學地組織整個評價框架。我們的視野不局限于鄉(xiāng)村或者郊區(qū),因為其實城市的景觀系統(tǒng)同樣能提供生態(tài)系統(tǒng)服務共同實現(xiàn)可持續(xù)發(fā)展的目標。

最終我們形成了導則,借助導則去評分,評價已經(jīng)落實的景觀項目。

20180319_165200_308.jpg

Sustainable sites initiative可持續(xù)場所計劃分級圖

20180319_165200_309.jpg

Sustainable sites initiative可持續(xù)場所計劃第一版

為了驗證這個計劃的可行性,我們接受了150個建成景觀項目。它們的范圍不僅包括美國的不同氣候區(qū),還包括加拿大、冰島、西班牙的景觀。

測試完成之后,我們發(fā)現(xiàn)這個計劃表現(xiàn)良好。在經(jīng)過改進之后,我們發(fā)行、制作了這個導則的第二個版本:指導目錄涵蓋了從場地背景到建成、維護等內(nèi)容。之后,學校將這個評價系統(tǒng)出售給了GBC Inc。

20180319_165200_310.jpg

Sustainable sites initiative可持續(xù)場所計劃第二版 

微信圖片_20180329110948.jpg

Sustainable sites initiative可持續(xù)場所計劃發(fā)展時間軸


—    選擇道路:致力于行動    —

Selecting a course:A Commitment to Act 

我們列出了未來德州大學奧斯汀分校的計劃和研究:包括學術規(guī)劃協(xié)調(diào),景觀平面圖,東校園規(guī)劃,學生住區(qū)生活規(guī)劃,城市協(xié)調(diào)。這些未來的潛在任務能幫助我們更好地審視目前的項目。


—    采取行動:充滿活力的表演    —

Taking Actions:A Live Performance 

在我們的校園規(guī)劃通過之后,落實的第一個項目是speedway:一條廢棄的道路,并被汽車占據(jù)了使用空間。我們和PW公司合作完成了這條街道的設計。在建成之后,這條街道變得充滿活力。

20180319_165200_311.jpg

改造前的SPEEDWAY

20180319_165200_312.jpg

SPEEDWAY的設計效果圖   ? PWP

在校園規(guī)劃中,我們建議在停車場和其他空間建立綠植墻,但是對于該措施是否能成功以及建成之后的效果,我們并沒有太大的把握。于是我們選取了由Paul Cret 設計的Goldsmith大廳作為實驗對象。我們在立面上植入了模塊化綠植種植區(qū)域,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生長,植物的長勢充分說明了這種做法是可行的,提供了可觀的生態(tài)效益。


—    適應變化:彈性的途徑    —

Adjusting to change:A road to resilience 

我對彈性的理解,簡而言之就是設計能適應時間的變化而演進。

在德州大學新建成的醫(yī)學中心,藝術家Ann Hamilton記錄了建筑使用者在建筑中表現(xiàn)出的不同神態(tài),并把不同的肖像制作成裝置置入建筑。Ann的藝術形式是對設計在時間變化中的細微變化的隱喻。

 20180319_165200_313.jpg

20180319_165200_314.jpg

ONEEVERYONE, Ann Hamilton, 2017  ? Ann Hamilton

在Waller Creek 競賽的最終五個入選者(包括土人設計)中。Michael Van Valkenburgh團隊打破規(guī)劃的連續(xù)性,將場地劃分成五個區(qū)域,預留出彈性的場地功能,獲得了青睞。

微信圖片_20180329111230.jpg

? Michael Van Valkenburgh Associates, Inc.


—    反思:遠離的清空   —

Reflections:A Clearing in the Distance 

Jefferson Davis是美國內(nèi)戰(zhàn)期間著名的人物,但其因為支持奴隸制度而飽受詬病。在弗吉尼亞州發(fā)生校園槍擊黑人的事件之后,Davis的雕像成了人們發(fā)泄的一個窗口。最終,我們決定把雕像撤離校園,置入博物館。我例舉這個案例是為了說明:我們對一個景觀有時候需要采取一種“置身事外“版的態(tài)度,用冷靜,全面的角度去看待它在特定時期下的存在形式。

微信圖片_20180329111321.jpg

德州大學,奧斯汀的Jefferson Davis雕像

微信圖片_20180329111324.jpg

人們在雕像底座寫上’Black Lives Matter’的字樣以示抗議

微信圖片_20180329111329.jpg

雕像被撤出校園

以上圖片若未注明出處,均由Steiner教授提供

—    提問環(huán)節(jié)    —

Q:您在您的書中提到landscape的定義是:人于自然以及兩者之間的有機互動。請問如何界定人類在生態(tài)規(guī)劃中的職責?

A:Lanscape本身是一個非常復雜的單詞。它一般包括2個含義:其一對應view看;其二,在德語語境中,它還蘊含著自然和文化進程中的關聯(lián)。當Landscape被轉(zhuǎn)譯為其他語種時,這兩層含義可能會被遺漏。如意大利語paesaggio對應英語中的view,它就缺失了景觀的第二層含義?;氐侥愕膯栴},我們作為人類和自然的中介者需要扮演的角色是什么呢?我本人深受受Patrick Geddess和Mcharg思想的影響,所以我決定用他們的理解去解答你的疑問。兩者的思想都受到達爾文進化論的影響。前者的想法源于赫胥黎的演化論:他認為有機體參與進化的機制,人參與進化的途徑是就是規(guī)劃;Mcharg 則受到Lawrence Joseph Henderson的影響。他贊同fitness適應的理念,設計人類可以利用適宜的環(huán)境就是對環(huán)境的適應。我們在實踐中借鑒沿用這兩者的觀點,在人類世界的時代,重新建立人與自然的聯(lián)系,并盡力適應。

20180319_165200_316.jpg

 講座場景

 


打賞
  • 給Ta打個賞

11

發(fā)表評論

您好,登錄后才可以評論哦!

熱門評論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