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發(fā)現   /  時事  /  正文

2008年射擊、自行車奧賽館設計競賽優(yōu)秀方案一瞥

admin 2003-06-17 來源:景觀中國網
  6月11日,沐著京城夏日涼爽的小雨,記者趕往北京國際會議中心觀看2008年奧運會比賽場館北京射擊館和老山自行車館設計方案競賽展,雖然因為SARS疫情的影響,此次展覽不對公眾開
  6月11日,沐著京城夏日涼爽的小雨,記者趕往北京國際會議中心觀看2008年奧運會比賽場館北京射擊館和老山自行車館設計方案競賽展,雖然因為SARS疫情的影響,此次展覽不對公眾開放,但當記者踏入展廳時,仍能感受到展覽的舉辦方國家體育總局的工作人員為此付出的辛勞,所有的參賽方案及模型都有條不紊地擺放著,就像靜悄悄地綻放在京城夏日的五彩繽紛玫瑰,默默地散發(fā)著芬芳,工作人員精心制作的紅底黑字的“眾志成城、抗擊非典”標語牌是那么醒目,其中最引入注目的當然是四個優(yōu)秀方案———清華大學建筑設計研究院、澳大利亞GSA設計有限公司設計的北京射擊館方案;廣東省建筑設計研究院、德國舒曼設計師事務所設計的老山自行車館方案。就讓已先睹為快的記者捧出朵朵馨香,與您共賞。   生機蓬勃的種子   “一顆生機蓬勃的種子正在破土而出?!边@是記者在廣東省建筑設計研究院第二所設計的老山自行車館方案(A05)的夜景效果圖前感受到的,該方案通過建筑本身的某些特征表現出旺盛的生命力。   方案的主創(chuàng)人員李振華建筑師在談到設計理念時對記者說,自行車比賽給人很強的速度感,他們在場館設計時運用了曲線組合、體量對位、空間張力的營造幾種手法,把速度感表達出來,同時,建筑也顯示出旺盛的生命力,而這種生命力,不是機械、外露地表現,而是彰顯其人文、內斂的生命力。   夜晚,整個建筑將呈現出動人的場景,設計者把建筑外墻模擬出發(fā)光,形成發(fā)光的“裂縫”的效果,加上整個建筑平緩貼地,暗示出一顆碩大的種子正噴薄而出,似乎使人感受到一種從地底下升騰出的無形力量。   在設計時,他們對總體環(huán)境進行了分析,設計者認為從觀賞視線的角度出發(fā),場館高度不宜太低,但考慮到場地附近的六層住宅在通風方面將會受到一定影響,高度定在20米左右,為了達到這一高度又不影響采光、通風,他們將整個建筑向下沉,周圍的環(huán)形車道也下沉,同時解決了內部交通的難點。   李振華說,為了更好地體現綠色、科技奧運,他們還使用了一種新型建筑材料,頂篷應用了智能調光的聚碳酸脂陽光板頂篷。賽后利用處理也比較靈活,將多余的用房“化零為整”,方案中以康體活動中心為實例進行設計,有自然的采光通風,交通條件好。   巨大的自行車輪   德國舒曼建筑師事務所所設計的自行車館方案(A03),外形就像一個巨大的自行車輪。   該方案的園林景觀總體設計目的在于使自行車館與周圍景觀和諧相融,場景的設計由三個不同的景觀帶組成,首先是場館的入口處,當觀眾從穿梭的巴士上下來時,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大片草坪,在高大路標的引導下,觀眾穿過波浪起伏的草坪來到一個較高的層面,在那兒,他們將穿過一片如鏡的水體。其次是中央廣場,廣場充分展現多個動態(tài)的水景,和寧靜的花崗巖鋪地相諧。廣場上500米長的木椅既為人們提供休憩的場所,又將南面的山體與北面的停車場連接起來,且充分闡釋出整個環(huán)境的柔和形態(tài)。該方案的賽車場頂端有一個以現代手法闡釋的傳統(tǒng)中式園林模式屋頂花園,觀眾既可以從那兒進入賽車場,也可從該建筑的北面漫步到南過的山丘。   該設計還充分考慮了生態(tài)理念,尤其是對水的處理。屋頂的水被儲存在一個水體保存系統(tǒng)中,并將被用于澆灌植物。中央廣場的雨水將被收集并排入位于波浪狀草坪低處的排水溝中,長椅西邊的停車場地面用植草磚鋪成,雨水將由此滲入地下而不會在地面匯集。   幾何圖形·雕塑感   站在由清華大學建筑設計研究院設計的射擊館方案(B02)的模型前,場館造型、綠化,甚至鋪裝和建筑物的一些細節(jié)都是由一個個相對獨立又渾然一體的幾何圖形組成,它們靜靜地立在那兒,似乎你正在欣賞的不是無生命的建筑,而是極富雕塑感的凝固音樂。   該方案的主創(chuàng)人員清華大學建筑設計研究院創(chuàng)作室副主任祁斌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說,他們設計的總體理念是使場館體現出奧林匹克“更高、更強”的精神,但射擊這項運動本身具有的特點是“靜”,它具有凝固性的力量,體現出內在的力量,所以他們在設計中包括從整個場館的造型、綠化、景觀、鋪裝,以及建筑物的一些細節(jié)都盡量采用幾何圖形,使它們體現出雕塑感。如決賽館前廣場,折形綠化作為圍合元素起到引導入口人流的作用。場館北面的槍彈庫融入起伏地景元素當中,周邊幾何化的草坡綠化延續(xù)成建筑的構成。決賽場入口處設淺水池,倒映出建筑輪廓。折線形起伏的綠化帶圍合出預賽館前廣場,平行四邊形 片墻標志出入口的位置。   祁斌說,他們的整個設計還充分考慮與整體的環(huán)境相諧調。射擊館所處的環(huán)境是一片低緩的綠地,他們將整個場館設計成平緩延伸的造型。該方案的賽后利用也獨具匠心,主館的南側靠近城市道路,設計者就設計出公共經營的空間,而場館的北側具有可單獨使用的功能。   據國家體育總局有關人員介紹,該方案的特點是設計者對人員的組織、賽后利用、殘障人士的利用考慮周到。   突出人文主題   澳大利亞GSA設計有限公司獲獎的BO4方案主要突出人文奧運的主題,設計方力圖創(chuàng)造一個具備強烈標志性的建筑,將獨一無二、可識別性融合進北京奧運射擊館的設計語言中,方案將可持續(xù)性的生態(tài)設計理念和建筑設計相結合,體現建筑的靈活性和適應性,創(chuàng)造出與環(huán)境緊密相關的建筑,滿足人們對環(huán)境舒適性的要求。   國家體育總局的有關工作人員在介紹時指出,該方案的特點是平和,與周圍環(huán)境相得益彰。   據國家體育總局的有關人員透露,此次評審出的優(yōu)秀方案是專家們在充分考慮到各方案的功能布局、人員流動、賽后利用,與環(huán)境是否和諧等多方面的標準評選出來的。   背景介紹:老山自行車館是2008年北京奧運會主要比賽場館之一,位于北京市西部,東臨國家體育總局自行車擊劍運動管理中心現有建筑,南至八角公園,西至西五環(huán),北至備用101鐵路線,規(guī)劃用地面積約6.65公頃,建筑面積3萬平方米,建成后可容納觀眾6000人。   北京射擊館是2008年北京奧運會主要比賽場館之一,位于北京市石景山區(qū),東面為西五環(huán)高速公路,南鄰香山南路,西接亞洲電視制作中心,北面為北京市西山翠微山脈,規(guī)劃用地面積約7.5公頃,建筑規(guī)模4萬平方米,最多可容納觀眾9000人,包括資格賽館和決賽館,其中資格賽館設1000(席)固定坐席、5500(席)臨時坐席,決賽館設600(席)固定坐席、1900(席)臨時坐席,將成為奧林匹克運動留給城市的寶貴遺產和城市建設的新亮點。
11

發(fā)表評論

您好,登錄后才可以評論哦!

熱門評論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