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是景觀之母----俞孔堅其人、其績、其論
admin
2003-07-07
來源:景觀中國網
俞孔堅的名銜當然都屬于景觀: 哈佛大學景觀設計學博士,北京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北京大學景觀設計學研究院院長,北京土人景觀規(guī)劃設計研究所首席設計師…… 然而俞孔
俞孔堅的名銜當然都屬于景觀:
哈佛大學景觀設計學博士,北京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北京大學景觀設計學研究院院長,北京土人景觀規(guī)劃設計研究所首席設計師……
然而俞孔堅的心靈卻是屬于土地的,“土人”二字是他的情結和最愛。所以這兩個與崇洋相對的字眼,反而被他在國際景壇上彰顯得很中國。
[B]其人:學貫中西[/B]
在俞孔堅身上,既有農民兒子的淳樸,也有哈佛博士的自信,更有“土地是我們真正的上帝”的虔誠。
俞孔堅于1963年出生在浙江金華的一個小村莊,1980年考上中國林業(yè)大學園林系。臨走時母親包了一包土送給他,這包泥土伴隨俞孔堅到北京,到美國,再回到祖國。
作為我國首位哈佛大學景觀設計學博士,俞孔堅于1997年回到北京大學做教授,并創(chuàng)立了北京大學景觀規(guī)劃設計中心。為了解決科研教學和景觀實踐資金不足的問題,俞孔堅于1998年1月創(chuàng)辦了服務實體——北京土人景觀規(guī)劃設計研究所,成了最早進駐海淀區(qū)留學生創(chuàng)業(yè)園的單位。當時國內還不允許教授辦企業(yè),俞孔堅沒有法人資格,只好讓妻子回國擔任董事長。當時更大的問題是民營設計所很難申請到資質,俞孔堅找項目的重要途徑就是在各種會議上做演講,給市長們講課,宣揚他的觀念。 “土人”第一次參加設計招標還是由留學生創(chuàng)業(yè)園破例推薦的,曾被人視為野班子。確實,“土人”成立5年都沒有資質,直到2002年才憑實績獲得了甲級資質。以前只能與其它公司合作,以讓出部分利潤為代價。
兼有學者和企業(yè)家身份的俞孔堅透出更多的儒雅之氣和理想主義者的熱情。1999年中關村西區(qū)改建招標,匯集了國內外19家頂尖設計院。當時“土人”只有10多個人,但俞孔堅信心十足,并特地去了一趟美國硅谷,那里的高新技術園區(qū)果然給他帶來靈感,他提出的規(guī)劃方案符合中關村技術型知識型特征,被評為最優(yōu),獲得了30萬元獎金。從那時起,“土人”便開始在業(yè)內揚名。
[B]其績:名冠中西[/B]
當眼下中國設計市場“洋”風大盛時,俞孔堅卻運用國際最先進的景觀理論與技術,扛起了鄉(xiāng)土中國景觀的旗幟。
如今的“土人”已發(fā)展到150人,先后完成了40多個設計項目。獲獎項目包括美國景觀設計師協(xié)會年度大獎,奧林匹克公園方案競賽優(yōu)秀獎,中關村生命科學園、中關村軟件園、豐臺科技園國際競賽三次奪冠,西藏昌都中路步行街項目獲中國首屆人居環(huán)境范例獎等。
在美國景觀設計師協(xié)會2002年大會上,俞孔堅領銜設計的中山岐江公園獲得年度大獎,這是國際景壇最高獎項之一。中山岐江公園建造在廢棄造船廠舊址上,是俞孔堅景觀理念的代表作。其主導思想是保留、更新和利用造船廠原有地基與植被,充分提煉工業(yè)時代的標符,同時進行新的設計和藝術加工,采用現代景觀語言來強化場地及景觀作為特定文化載體的
意義。比如重新包裝水塔,使之變成了照亮過去50年過往時間的燈塔。這個曾受到國內眾多專家反對的方案后來卻受到了國際評委的高度贊賞。被稱為“工廠有幸化公園”,“船塢和齒輪成為城市的懷舊藝術”。
“土人”還憑借中國味的設計在異域綻放光彩。今年初,在波士頓大開挖工程地上綠色廊道設計招標中,北京土人景觀與美國CRJA聯(lián)合設計組擊敗了其他三家當地公司,贏得了該工程綠色廊道第三段(唐人街段)的景觀設計權。俞孔堅認為波士頓大開挖工程對中國城市建設是個很好的借鑒。波士頓半個世紀前修建了環(huán)海高架路,現在為減弱噪聲污染,不得不投資200億美元把它拆除埋到地下去。而中國城市現在還在樂此不疲地搞高架橋,令人感到遺憾。
[B]其論:景觀中西[/B]
俞孔堅的辦公室里掛著醒目的“土人銘”: “土人”者,替“天”行道,為“神”差使;天者,自然也;神者,地方之悠遠文脈……為自然而設計,為人而設計,亦為神而設計,以求“自然——人——神”之和諧。
俞孔堅說,土人就是土地和人,人和土地和諧相處,這兩個字概括了我對這個學科的基本認識。“土人理念”的精髓就是設計要尊重自然,要有對土地的敬畏、歸屬和認同,追求
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
對于中國當前城市景觀設計的現狀,俞教授充滿憂慮:時下中國大地上正在進行的“城市化妝運動”與美國已經走過彎路如出一轍。其典型特征是唯視覺形式美而設計,為參觀者
而美化,唯城市建設決策者或設計者的審美取向為美,強調紀念性和展示性。如軸線式的景觀大道、禮儀性的中心市廣場,符號化的紀念建筑,堅硬化的水系整治,附庸風雅的住區(qū)美化,大樹移植之風等。這種機械式的城市手術,傷害了城市有機結構和空間網絡,非生態(tài)、無涵養(yǎng)、不經濟。這種無知“無畏”最終使城市景觀在一種幼稚和荒唐的審美標準下發(fā)展,只能給后來的城市改造帶來更大困難。
俞孔堅疾呼:我們應以史為鑒,避免重蹈覆轍。千萬不要讓國外城市已經有過的失敗和教訓在中國大地上重演。
發(fā)表評論
熱門評論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