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州投資十億打造“新十景”
admin
2003-09-02
來源:景觀中國網
8月底,淮安市楚州區(qū)投資50多萬元復建的明清帝王南巡時多次登陸和離船的御碼頭工程竣工。此碼頭長30米、寬8米,上建有亭閣即接駕亭,成為古運河畔又一道靚麗的風景,也是該區(qū)精
8月底,淮安市楚州區(qū)投資50多萬元復建的明清帝王南巡時多次登陸和離船的御碼頭工程竣工。此碼頭長30米、寬8米,上建有亭閣即接駕亭,成為古運河畔又一道靚麗的風景,也是該區(qū)精心打造的旅游新十景之一。
近年來楚州區(qū)委、區(qū)政府確立“旅游興區(qū)”戰(zhàn)略,計劃投資10億元精心打造極具旅游觀光價值的新十大景觀,即河下古鎮(zhèn)、亞洲最大的立交地涵、御碼頭、淮安府衙、漕運遺址公園、運南閘群觀光帶、里運河文化長廊、桃花垠風景區(qū)、流均綠草蕩風光帶、勺湖、蕭湖和月湖風景區(qū),打響楚州旅游品牌。
去年剛被國家建設部命名為“全國30個歷史文化名鎮(zhèn)”之一的河下古鎮(zhèn),在一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先后出過名醫(yī),產生過文豪,更有女中豪杰、男中蛟龍,狀元、榜眼、探花齊全,僅明清時代就出了50多位進士,其中有12名翰林,集中體現(xiàn)了古鎮(zhèn)河下深厚的文化底蘊。楚州區(qū)對這些重要的旅游資源進行整體綜合開發(fā),建設一批標志性工程和亮點工程,以恢復其明清時的風貌。目前,御碼頭、古鎮(zhèn)牌坊工程已經竣工,石板街整修、吳承恩廣場建設、古民宅許家大院、秦家大院和古文樓修復工程都已全面開工。抗倭英雄沈坤故居和民族英雄梁紅玉祠開發(fā)也進入了實施階段。
已經建成的總投資3.2億元的淮河入海水道與京杭運河水上立交,是亞洲最大的立交地涵。其上部航槽承接京杭運河南北航運,下部15孔涵洞自西向東溝通淮河入海水道,具有蘇北民俗風格的橋頭堡建筑鋼索纜橋,氣勢恢弘,將現(xiàn)代與歷史文化有機地融為一體,成為古城楚州的重要景觀。
始建于1370年、距今600多年、全國罕見的淮安府衙,是歷史文化名城的標志性建筑,也是目前國內保存較好的官衙。在省市有關部門的配合下,楚州區(qū)對其進行保護性修復,現(xiàn)主體工程已經完成。去年8月份,楚州區(qū)在興建市民廣場時發(fā)掘到的明清時期漕運總督部院遺址,在全國獨一無二。該區(qū)投資6243萬元于今年3月5日開工興建“漕運總督遺址公園”,該公園和鎮(zhèn)淮樓、淮安府衙大堂連成一體,總面積7.3萬平方米,工程預計9月底全面竣工,建成后將成為蘇北最大的名勝風景區(qū)。
發(fā)表評論
熱門評論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