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文化需要細節(jié)
admin
2003-11-29
來源:景觀中國網
10多年前人們在介紹深圳人的特點的時候,曾經舉過一個例子:兩個人騎單車在內地城市相撞,可能會引發(fā)一場爭吵,甚至打架,在深圳卻是互相道歉匆匆離去,因為深圳的年輕人太忙,無暇吵
10多年前人們在介紹深圳人的特點的時候,曾經舉過一個例子:兩個人騎單車在內地城市相撞,可能會引發(fā)一場爭吵,甚至打架,在深圳卻是互相道歉匆匆離去,因為深圳的年輕人太忙,無暇吵架。這個例子很形象地說明了上個世紀80年代深圳的特點,而這些特點用很多抽象高深的語言是說不清楚的。這就是細節(jié)的力量。筆者認
為,城市文化也是需要細節(jié)的。
關于提高深圳文化底蘊或內涵的呼聲,算起來也不少于10年了,從“建設現代文化名城”到最近的“文化立市”,反映了決策者和廣大市民的強烈愿望。政府官員、學者也做了很多研究,提出了很多口號,編印了不少藍皮書、規(guī)劃等,筆者見過很多這樣的文字。像“指導思想”、“遠景目標”、“建立健全……機制”、“促進……發(fā)展”、“形成……局面”等等文字,耳熟能詳。
這些口號、規(guī)劃、藍皮書都是很好的,但我們不能停留在這些上面。
城市的文化最終應該體現在細節(jié)上。有文化影響力的大都市都會自然形成一些令人難忘的細節(jié)。細節(jié)可以是硬件,例如美輪美奐的設施、街頭的雕塑、候車亭上的廣告等等,更重要的是人的行為。例如,在紐約的中央公園的夏天的一個下午,我曾經與紐約市民一道在一個露天演出場地門外排隊,從下午2點開始排起,晚上6點進去,為的是占一個好位子,觀看免費演出的歌劇《奧塞羅》;你可以看到從其他州、市開車、坐飛機來紐約的人,他們到這個城市就為了看幾場演出;在巴黎塞納河左岸的咖啡館里,有許多哲學家、文人經常隨意小聚等等。在文化名城中,我們被細節(jié)所感動、所熏陶,從而使我們也“文化”起來。
我個人希望我們深圳經過“文化立市”,在若干年后可以出現這些細節(jié):
——經常可以看到在劇院門口有秩序的長龍,為的是花很貴的價錢看一場檔次很高的演出;
——也可以經常在露天演出場地免費聽到好的流行音樂甚至是交響樂,一些官員、白領不以席地而坐看演出為羞恥;
——在不影響治安的街頭、地鐵,可以隨意聽到水平不錯但還沒有名氣的藝術家的表演,人們報以掌聲并給一些硬幣,不是出于憐憫,而是出于感謝;
——在文化區(qū)域的深夜,街道上還充滿行人,不是去桑拿、洗腳,而是剛看完演出散場回家;
——每年有一個群眾參加的節(jié)慶,最好有巡游和狂歡,必須是自發(fā)的,而不是由單位組織,穿著統(tǒng)一的服裝,或是穿著贊助商發(fā)的帽子;
——在城市里任何一個角落,可以很快就找到圖書館,這些圖書館不用在建筑設計方面“全國第一”,但是可以通過電腦聯(lián)網找到任何存于其他圖書館里你所需要的書,或是坐在家里通過電話、電腦就可以找到圖書或是續(xù)借圖書;
——圖書館里,只要你把想法告訴管理員,就可以找到非常重要的年月久遠的政府文檔;同時也可以免費租到錄像帶和DVD等;
——美術館里經常有一些另類的畫展;
——經常有人從內地專程來看重要的演出或畫展;
——每個雙休日的早晨,打開收音機或電視機,可以看到沒有商業(yè)味道的告知,告訴你本市今天有哪些免費的學術演講、討論等;
——報紙上有一些堅持高雅品味的專版專欄,全國的著名文人都以能在這樣的專版專欄發(fā)文章為榮;
——電臺可以聽到不被庸俗廣告打斷的交響樂;
——電視臺可以看到討論圖書的節(jié)目;
——雙休日有許多小型的沙龍或是文人的派對;
等等。
以上純屬個人想象,我相信這些細節(jié)每一個關心文化建設的人都可以列出很多來,每一個人關心的細節(jié)都不一樣。但是如果我們的城市最終充滿了種種細節(jié),我們就能真切感受到我們這座水泥森林里有著豐富的靈魂。
發(fā)表評論
熱門評論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