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街頭植被大“變臉” 綠化由功能型向景觀型轉變
admin
2004-03-14
來源:景觀中國網
綠化由功能型向景觀型轉變,由單一綠色向多彩的生態(tài)系統(tǒng)轉變———武漢街頭植被大“變臉” [center][img]/upload/news/2004314121625968.jpg[/img][/
綠化由功能型向景觀型轉變,由單一綠色向多彩的生態(tài)系統(tǒng)轉變———武漢街頭植被大“變臉”
[center][img]http://www.cncwe.org/upload/news/2004314121625968.jpg[/img][/center]
徐東路是今春完成的16條道路綠帶建設項目之一,精心布局的長綠植物采用錯位種植造型手法,格外醒目,勾勒出自然生態(tài)景觀,成為城市森林中的“花園”。記者魏斌攝
今春,江城道路綠化帶實施了建國以來第一次色調大置換———綠色基調+繽紛彩色。
站前大道青年路到范湖段,桃葉灑金珊瑚、杜鵑等花灌木迎風怒放,黃、白、紅各種花色耀眼街頭。
3公里長的新華路,法國冬青、紅繼木等構成交錯弧形,紫紅色與綠色輝映,春色滿目。
淡綠彩邊的金(銀)邊黃楊,紅色葉子的蘭天竺、紅色的紅瑞木……十余種彩葉植物在友誼大道、徐東大街、和平大道、武珞路、發(fā)展大道閃亮登場,各展芬芳。
過去,街頭綠化不過是簡單地種上綠色植物,這一做法在今春成為舊聞。
站前大道綠帶,上有廣玉蘭、紅葉李、紫薇排成菱形樹陣,中層為桃葉灑金珊瑚、杜鵑等花灌木圍“腰”,下面則由地被植物密集種植,遮蓋黃土。
喬木、灌木、花卉、地被植物,從高至低,植物空間充分擴展,形成完整生態(tài)體系,效果良好。
在綠化帶土壤上追施餅肥,植物根系吸收緩慢且不均衡,這一傳統(tǒng)做法今春被“釜底抽薪”。
江漢區(qū)園林局綠化隊長李運林介紹,建設大道1700立方米土壤內添加了雞糞4000多公斤、復合肥1000公斤、泥炭土1500公斤,鋸末3萬公斤。
有關專家說,這種方法調制的營養(yǎng)土保水性和濾水性良好,能促進植物均衡攝取磷、鉀等微量元素,茁壯生長,眼下推廣全市。
據市園林局統(tǒng)計,今年頭兩三個月,城區(qū)新、老道路更換這種營養(yǎng)土28萬立方米,耗資3000多萬元。
為保證花色、土壤、栽培技術的置換,呼喚園林系統(tǒng)改革。
過去,城區(qū)道路綠化幾乎由“自家人”包辦,2004年,全面步入市場。
序幕早在去年11月拉開。常青路、青年路等五條城區(qū)主干道綠帶設計方案首次面向全國公開招投標。
隨后,城區(qū)主、次干道的綠帶次第登場,設計、施工照樣市場化運作,照樣向社會公開招投標。
據介紹,青年路全長不過800米的綠帶,其設計方案選取自全國7家單位10余套方案,歷經三輪投票。
質量保障體系同期建立。施工過程中,質量監(jiān)督管理站和園林監(jiān)理公司隨時對工程進度和質量進行監(jiān)督把關。
合同嚴格規(guī)定,植物種植完成,施工單位須在一年內確保植物成活。園林部門監(jiān)察顯示,工程結束后,許多施工單位仍為新栽植物澆水,修剪。
市園林局負責人稱,街頭綠化“大置換”得到各方支持。24條黑色化道路、33條新建道路,以及45條老道路“綠化提升”過半,11片城市小森林建成2片,31個街頭游園建起12個,17個500平方米以上街區(qū)綠地完成6片。
不久,紅果冬青、花葉常春藤、聚花過露黃、紅花酢漿草、紅白三葉、鳶尾、紅花油茶、美女櫻等多彩花木也將走上街頭。屆時倘佯江城,市民四季有花賞。
拂面的春風中,一幅圖景引人:一位老園林,凝望著剛剛入泥的幾株紅葉李,喃喃道:武漢綠化,改朝換代嘍……
發(fā)表評論
熱門評論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