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產與出書:《廣州“星河灣”居住區(qū)》
admin
2004-10-09
來源:景觀中國網(wǎng)
房地產業(yè)與出版業(yè),本來是風牛馬不相及的兩件事。但是在近幾年來,卻有了越來越緊密的聯(lián)系——對于出版界而言,有太多的書是地產界出版的;而對于地產界而言,又有太多的人出過書
房地產業(yè)與出版業(yè),本來是風牛馬不相及的兩件事。但是在近幾年來,卻有了越來越緊密的聯(lián)系——對于出版界而言,有太多的書是地產界出版的;而對于地產界而言,又有太多的人出過書。這里之所以連用兩個“太”字,是因為書、關于地產的書,特別是地產名人所寫的關于地產的書,實在太多了!在這些書中,當然不乏理論扎實的,如任志強先生的《任人評說》;亦不乏思想深刻的,如潘石屹先生的《茶滿了》;當然也有那種可讀性非常強的人物撰記,正如寫王石先生的那本《王石是怎樣煉成的》。但是,無可否認的是,也有太多太多所謂的名人出的地產厚書,所謂兵法,所謂大權,所謂秘籍,都實在太爛太爛了,就差沒出一本地產界的葵花寶典了。
這樣一來,真把我這個買書人和讀書人弄胡涂了,我真的要問問自己,當一個行業(yè)在不停地出書的時候,到底是說明這個行業(yè)的思想更深刻了呢,還是說明這個行業(yè)的心態(tài)更浮躁了呢?
我想應該是后者。
高爾基曾經說過: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我想,高老先生這是針對原來那些認真的寫書人和嚴肅的讀書人而論的。時至今日,當寫書不再認真,讀書不再嚴肅,而出版亦不為傳播思想的時候,這里所謂的書,基本上變成了和電視廣告沒有什么區(qū)別的東西。它(這里就讓我們不要再使用那個帶有感情色彩的她了吧?。┮簿筒辉偈侨祟愡M步的階梯了,而基本上變成了“名聲進步的階梯”,或者叫做“知名度提升的階梯”——從名人寫書到通過寫書而知道名人,我們出版業(yè)的墮落竟是如此之快,這真讓我這個愛書人感到氣憤。我自認并不是一個食古不化的老夫子,在今天的市場經濟中,倒也還得心應手。但一直以來,我都以為書是我精神與靈魂的最后港灣,我是不想再有人滅掉我心中這最后的燈塔。但是,這燈塔,畢竟是黯淡了。
但值得慶幸的是,光明還在,光明總多于黯淡!
畢竟在今天的書架上,你經常能看到一些愛不釋手的書。而其中那些豐富的案例與作者的見地,也每每會讓人感慨不已。近一兩年,有兩本書給我的印象是最深的,一本是崔愷先生的《工程報告》,書的內容正像它的名字,這是一本非常非常扎實的書。在書的后記中,崔愷先生寫了一段讓我極有感觸的話:“建筑書店堆滿了太多的書,使我望而卻步。設計院中有太多的項目,使我疲于應付;一個個工程相繼竣工,讓我總想等待?!闭\如斯言!這廖廖數(shù)語的三句話,真的是道出了一個工作在21世紀之初的中國建筑市場中的建筑大師的真切感觸!崔大師是我從讀書時期的欽佩之人,工作后在一個又一個的項目中,有幸能與崔愷先生合作,真讓我獲益良多。而且,無論是在與先生的言談中,還是從先生的書中,我都覺得崔愷先生是一個很“現(xiàn)象學”的人,這其實不是我的,而是我的同窗好友鄭方先生給崔大師的評語,但我深以為是。
比如先生在說到外研社印刷廠改造工程的時候,寫了這樣一段文字:“松樹上的橋——印刷廠改建后要與外研樓主體相接,但兩樓之間有路有樹,于是萌生了架橋的想法。為避開古松,反復查看,發(fā)現(xiàn)兩大樹之間夾一株小樹,三層高處閃出了空檔兒,剛好鋼橋可從此穿過,為減少跨度,在橋兩立一墩,橋東立一墻,墻與一期主樓的增值縫為調整兩樓標高和對位的差異留出了空間。當人們從橋上走過,松柏在身旁搖曳,那凌空的感覺相信會妙不可言?!边@是一段多么有場所感的文字啊,文如其人,我們從中也可以讀得出,當年在做這樣一個面積不大的工程時,崔先生心目中曾經構畫過一幅多么美妙的“心像風景”。諸如此類的章節(jié),在這本工程報告中,我們還可以舉出好多,所以,這本書也就成了我反復研讀的一本書。當然我喜歡這本書,不能說是沒有私心的,可以說,我是先認識了崔愷先生的人,然后才認識了崔愷先生的書。但是誰也不能否認,在今天,和地產書同樣泛濫的建筑書中,崔愷先生這本不到200頁的《工程報告》,可以稱得上是一本幾乎沒有水分的好書了!
還有一本書呢?
還有一本書也可以說是一本工程報告,是有關一個高檔住宅項目的工程報告。這是北京規(guī)委的一個朋友送給我的一本叫做《廣州“星河灣”居住區(qū)》,這是一本由北京規(guī)劃委員會、北京市城市建設綜合開發(fā)辦公室、北京城市規(guī)劃學會,三個單位聯(lián)合主編出版的一本書。當初拿到這本書時,看到主編單位的署名,我心里并不是很舒服,一般而言,愛讀書的人不見得愛看政府主編的書,但是,規(guī)委的朋友也是同為學建筑的同行,卻一本正經地向我推薦了這本只描述一個樓盤的書。出于好奇,我一口氣把這本書翻完了,這里所說的一口氣并不費盡,因為這本書圖片占去了一大部分,也并沒有高深難測的文字,但讀完了,我真的感覺這是一本好書,一本挺適合建筑師看的好書。這本書給我印象最深的是三個地方:第一是它的照片,第二是它其中的構造節(jié)點圖,第三是它的幾篇短短的評論文章,其中尤其是秦銘建先生的那篇文章。
給我印象最深的是它的圖片,可以說,書中的每一幅圖片都是精美的,這里所說的精美,不是表揚圖片的攝影技術和書的印刷質量,坦率一點說,就這本書而言,上述兩項都不是非常出眾,但真讓我印象深刻的是這些照片中所表現(xiàn)的那些建筑空間,特別是這些建筑空間中所流露出的那種精到的尺度感!尺度感啊,每每想到這個詞的時候,我的心中總是感慨良多。因為記得當年學建筑時,我們那一個班大多都是全國各地的理科尖子,對于理科中的“對與錯”的觀念印象極深,所以,盡管老師在第一節(jié)課中就告訴我們:“對于建筑設計而言,大多數(shù)情況下并沒有對和錯的區(qū)別,但卻有著好與不好之分?!钡?,直到五年讀完了,才真正明白了童儁先生所說的那句話:“建筑設計說到底是一個尺度問題?!彼?,后來我常常想,作為一個選了建筑師這個行業(yè)的人,它其實是在做一個冒險的賭博,在賭自己的尺度感是不是好:如果是好,那他就能夠順利地成為一個優(yōu)秀的建筑師;反之,如果不好,那可真應了中國那句老話,“男怕入錯行,女怕嫁錯郎”,一旦入錯了行,你就會發(fā)現(xiàn),那些屬于天賦的東西,其實是很難改變的。不論你的后天多么努力,你都很難彌補那些屬于你先生的缺陷。所以,我們可以肯定地說,能成為建筑大師的人,一定是尺度感極好的人,換言之,良好的尺度感一定是一個建筑師取得成功的必要條件。
在與崔愷先生的合作中,我不止一次地聽業(yè)主盛贊過崔先生的兩大優(yōu)點:一個是能堅持自己的觀點,不輕易地屈服于業(yè)主的意見,另一方面就是崔大師擁有非常好的尺度感。他做出的尺度判斷,通常都要比業(yè)主高明得多。作為一個同行中人,我總是特別羨慕像崔大師這樣的尺度感很好的人。
看完星河灣的照片后,我能真切地感受到,星河灣的真正作者黃文仔先生應當也是這樣一個人,他也有一種令人羨慕的精確的尺度感,以及同樣令人欽佩的對尺度的執(zhí)著。因為,如果沒有這兩條,星河灣的建筑尺度、空間尺度、景觀尺度、綠化尺度,特別是近人微觀環(huán)境的尺度,是不可能被把握得這樣好的。后來帶著這個問題,我去廣州看了星河灣,也拜訪了黃文仔先生,和我估計的一點都不錯,黃先生是一個對作品的尺度把握到近乎苛刻的人。在整個看星河灣的過程中,黃先生不停地在向我講,為什么這個地方高了十公分,為什么那個石材的邊要多出兩公分,另外還反反復復地跟我強調,“你知道景觀是要調出來的,要調多少次它才好看”。這種對尺度的把握和感覺,使我覺得黃先生本人和我從作品中讀到的黃先生是完全一致的。這讓我不禁有一點得意,但后來發(fā)生的故事,卻讓我有點吃驚了。
在黃先生工地現(xiàn)場的辦公室中,辦公桌上擺著一疊一疊的圖紙,黃先生一邊在看圖紙,一邊不停地抬頭看著對面的墻壁,我奇怪地問他這是為什么,黃文仔先生告訴我:“對面墻壁的木墻面幾個格子都是按一米、兩米、三米、四米等等幾個尺度分好的。”這樣一來,他就能夠不斷地對著對面的尺寸,來修正自己的視覺尺度的準確性。而且,黃先生還補了一句,“你知道我每一個尺寸都是需要在這里驗證一下的?!甭犕赀@句話,我們可以再把童儁先生所說的那句話再重溫一遍了:“建筑設計說到底是一個尺度問題。”
黃先生實在是一個很好的建筑師。
其實,建筑師未必要學建筑學,而學了建筑學,也未必就能成一個好的建筑師。我以為在這其中,最大的天分上的區(qū)別就是尺度感,作為現(xiàn)代建筑四個最著名的建筑大師之一的密斯·凡·德·羅,就不是建筑師出身,他屬于自學成才的那一類,但他卻有著極好的尺度感。記得當有人問密斯,你的建筑的模數(shù)通常是多少時,密斯閉著眼睛想了半天,然后回答:“大概是0.2mm吧?!?.2個mm,這是多么精確的尺度感??!所以說,建筑的核心問題,歸根結底就是尺度問題,而從書中可以看出,星河灣的成功,從本質上說,就是尺度和細部上的成功!讀懂了這一點,我們也就不難明白,為什么在廣州、在廈門,都曾經有公司克隆過星河灣,但效果并不理想,總讓人感到好像尺寸和細部上只差了那么一點點,但在精氣神上卻好像差了很多。這就是一個對尺度把握的精確性問題。
另一個問題就是對細部把握的精確性,這也是我在本書中讀到的第二項印象深刻的內容。密斯·凡·德·羅有兩句名言,第一句叫做“少就是多(less is more)”,這句話在中國流傳甚廣,但他也同樣強調過另外一句話,叫做“上帝存在細部之中(God in the detail)”,這句話在中國卻沒有流傳開去。但是我們中國也有一句老話叫做“于細微處再精神”,這正像在大學里我的授業(yè)恩師吳長福先生反反復復向我們灌輸過一句話,叫做“做建筑其實就是做細部”,現(xiàn)在想來,這句話說得真是太正確了。
任何一座好的建筑,都是要有一系列極其完美的細部才能構成,而星河灣正是這樣一座建筑,這正像北京市規(guī)劃委員會建筑工程管理二處處長秦銘建在撰文中表示,看過星河灣之后,才真正明白流行于規(guī)劃界的一句傳言“五岳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岳,星河灣歸來不看樓”并非浮夸,星河灣堪稱全國一流品質的樓盤,之所以堪稱一流,最重要的一個key是“它真正做到以人為本,小區(qū)內外每一個細部都是經過反復推敲設計,極為用心,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它極端注重環(huán)境,注重利用客觀環(huán)境,注重營造內外環(huán)境,特別注重環(huán)境給人帶來的各種感受?!笨催^了這本書,尤其是看過星河灣的實景后,你會覺得秦女士這句話真是說到了點子上,而更讓人印象深刻的是書中配的那幾張構造節(jié)點圖。
這些節(jié)點大樣圖以及我在星河灣工程部所看到的更多的細部施工圖,都并未出身建筑師做的作品,而是由黃文仔先生率領下的星河灣資深的工作人員所畫的,這些圖紙的風格,相對而言是比較奇怪的,因為它沒法按照傳統(tǒng)的建筑學圖紙分類,在一張圖中,有時候即包含了結施圖中的配筋,也包含了建筑材料的構造大樣,有時候甚至還包含了對景觀綠化的配景,這樣一來,倒不好給這些圖紙歸類了。但有兩點卻是無可否認的,一是這些圖紙出的極為詳細,甚至可以說是極為極為詳細,詳細到做施工的人,不會再有任何疑問,也不需要再出任何洽商。二是這些圖紙出的極為精確,按照這些圖紙,你完全可以提出精確的材料表,特別是石材加工所需要的精確的界石表。
這樣一來,無疑大大地提高了工程采購的精度,因此我們也就不難明白,為什么在同等造價的情況下,星河灣能做出比別人更高質量的作品。這種質量并非單純來自于額外花了別人沒有花到的錢,更重要的是通過這種精確的施工圖設計,省下了別人不可能省下的錢。因為做過施工的人都知道,對控制成本真正起作用的,就是要從圖紙中省錢。我想在這本書出版之前,很少有人真正看到過星河灣標準的施工圖是什么樣子的,所以,《廣州“星河灣”居住區(qū)》一書中所刊出的那幾張小小的構造節(jié)點圖,倒是真的有助于大家理解,星河灣成功的真正奧秘到底是什么了!只是很可惜,這幾張圖本身并不是星河灣施工圖中最精確的,而且在出書時又做了簡化,所以,我們并不能夠從中完全領會到“星河灣式”的成本控制方法,但窺一斑也足以知全豹了。
在這本書中,文字并不是很多,但所有寫文的個個都是專家,而所寫的文字,也都非常到位,真可以說“行家一出手,就知有沒有”,這幾位行家的短文,勝過許多庸俗評論家的千言萬語。在今天的房地產市場中,側面描寫甚至吹捧星河灣的文章可謂多矣,但在我看來,他們都沒有超過《廣州“星河灣”居住區(qū)》一書中的這些專家。
其中,最為到位的一篇,我個人認為應當是北京市規(guī)劃委員會建筑工程管理二處處長秦銘建女士的一篇評論。在這篇文章中,秦女士不光指出了星河灣項目的種種獨到之處,更用非常到位的語言,指出了星河灣項目之所以能夠比別人做得更到位的深層原因,而且,秦女士還能更深一步地指出,這些星河灣的獨到之處帶給北京項目的啟示與反思。廖廖數(shù)筆,她就談到了完全人車分流的問題,消防車道的綠化處理問題,地下垃圾回收站的問題,地上車位數(shù)的問題,這些問題都是我們需要進一步思考和創(chuàng)新的。行文至此,秦女士實際也等于作了一項開發(fā)商與政府機構之間的溝通工作——她即向開發(fā)商做了許多政府規(guī)范限制條件的解釋,又向政府決策部門作了一些規(guī)范修訂可行性的建議,見解深入,論述到位,這些撰文,真可稱得上是一篇建筑考察論述中的好文章!
有了這三項亮點,我們就不能不說,《廣州“星河灣”居住區(qū)》是一本好書了,而且在這本書中,我們可以讀出星河灣的真正作者——黃文仔先生是怎樣執(zhí)著的一個人,是怎樣認真的一個人,而且還是一個令人羨慕,至少是令我羨慕的尺度感極好的一個人。有了這樣一個作者,我們也就不難理解,為什么在星河灣的一期又一期的工程中,始終能夠保持越來越高的創(chuàng)作標準。而一個達到了如此之高的建筑作品,也的確值得北京的規(guī)委、建委和城市規(guī)劃學會,來共同出這樣一本書,這樣一本好書,這樣一本在今天眾多的地產書中,為數(shù)不多的一本好書!
聽說,在不久的將來,黃文仔先生在北京的“星河灣系列作品”即將誕生了,名字叫做《北京星河灣》,按照黃先生的介紹,這將是一個將會達到與廣州星河灣同等品質,甚至更高品質的高水準作品。果真如此,作為建筑師,我們可以期待,在我們自己的城市,看一看來自廣州星河灣的尺度感受與細部體驗,而作為一個讀書人,我們或可以期待規(guī)委推出的下一本書了,這本書也許該叫做《北京“星河灣”社區(qū)》吧!
希望那本書也同樣精彩。
華高萊斯國際地產顧問(北京)有限公司
李忠 董事 總經理
發(fā)表評論
熱門評論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