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址:北京市海淀區(qū)中關村北大街100號(北樓)北京大學建筑與景觀設計學院一層 Email:info@landscape.cn
Copyright ? 2013-2022 景觀中國(www.cncwe.org)版權(quán)所有 京ICP備05068035號 京公海網(wǎng)安備 110108000058號
MoMA(紐約現(xiàn)代藝術(shù)博物館)在皇后區(qū)呆了將近三年,終于回來了。新館緊緊的嵌在53街上,和舊館,那棟高高的公寓樓,還有后面那個白色的小花園一起,嵌得如此之" /> MoMA(紐約現(xiàn)代藝術(shù)博物館)在皇后區(qū)呆了將近三年,終于回來了。新館緊緊的嵌在53街上,和舊館,那棟高高的公寓樓,還有后面那個白色的小花園一起,嵌得如此之">
紐約MoMA 黑健/攝
MoMA(紐約現(xiàn)代藝術(shù)博物館)在皇后區(qū)呆了將近三年,終于回來了。新館緊緊的嵌在53街上,和舊館,那棟高高的公寓樓,還有后面那個白色的小花園一起,嵌得如此之緊,讓你很難找到新館的確切輪廓。而這條53街也依舊是幾年前的模樣,惟一的變化是等候進館的隊排得更長了,要一直到美國民間藝術(shù)博物館門口的那塊空地上轉(zhuǎn)兩三個圈,究其原因恐怕只怪MoMA的規(guī)模擴建后幾乎翻了一倍。
MoMA創(chuàng)建于1929年,1932年搬到了53街上現(xiàn)在位置上的一棟排屋里,而后的幾十年中,一直在不停的拆,不停的建,不停的擴大。1997年,日本人谷口吉生(Yoshio Taniguchi)在國際競賽中脫穎而出,獲得了設計現(xiàn)在這棟新館的任務。新館恰如其分地表現(xiàn)了自己:現(xiàn)代而低調(diào),如同老子所說的“當其無有室之用”,老老實實地站在那里襯托著其中的展覽。這座建筑節(jié)點相當細膩,空間也不乏可圈可點之處,但絕對就不是一個偉大的英雄主義的建筑:沒有任何宣言或口號,安靜得到了極點。其實不僅僅是谷口吉生,包括最早1930年代的菲利普·顧文(Philip Goodwin)和愛德華·斯通(Edward Stone)的東翼,后來50年代的菲利普·約翰遜(Philip Johnson)的擴建與小花園,再后來80年代的西薩·佩里(Cesar Pelli)的改擴建都沒能夠在53街這里造出一個建筑的紀念碑或者里程碑。
畢竟是MoMA,把藝術(shù)和建筑、藏品和陳列柜的主次關系分得很清楚:藝術(shù),包括建筑藝術(shù)(MoMA從30年代開始就有專門的建筑展覽部門)可以是永恒的,是被收藏的,是值得仰視的,但收藏藝術(shù)的建筑不是。能夠這么做,也是需要勇氣和自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