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址:北京市海淀區(qū)中關村北大街100號(北樓)北京大學建筑與景觀設計學院一層 Email:info@landscape.cn
Copyright ? 2013-2022 景觀中國(www.cncwe.org)版權所有 京ICP備05068035號 京公海網安備 110108000058號
走馬塘古民居
西郊路清代、民國時期民居群
前言
寧波作為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歷史悠遠,文脈綿延,是促進中西方文明交流的“海上絲綢之路”東方始發(fā)港。全市保存著連接古今、溝通中外的重要文" />
走馬塘古民居
西郊路清代、民國時期民居群
前言
寧波作為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歷史悠遠,文脈綿延,是促進中西方文明交流的“海上絲綢之路”東方始發(fā)港。全市保存著連接古今、溝通中外的重要文">
走馬塘古民居
西郊路清代、民國時期民居群
前言
寧波作為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歷史悠遠,文脈綿延,是促進中西方文明交流的“海上絲綢之路”東方始發(fā)港。全市保存著連接古今、溝通中外的重要文化遺產,現有進入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3處,國家大遺址保護1處;各級文物保護單位、文保點959處,其中國家級22處,省級34處;全國歷史文化名鎮(zhèn)3座,省級2座,遺產資源數量和質量位列全國111座歷史文化名城前列。
近年來,寧波文物工作主動融入經濟社會發(fā)展大局,努力探索新形勢下文物保護的新思路、新途徑,逐步形成了具有寧波特色的文保工作模式,全市文物事業(yè)邁上了一個新臺階。
有效保護
城市建設與名城保護和諧統(tǒng)一
城建形式與文化內涵和美整合
根據城市總體規(guī)劃的調整,市文化部門與規(guī)劃部門及時修編《寧波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guī)劃》,將全市文物保護的重心從對各級文物保護單位的重點保護,擴大到對歷史文化街區(qū)、名村古鎮(zhèn)、地下(水下)文物埋藏區(qū)的保護,從物質遺產的保護延伸到文物和非物質文化遺產并舉的保護,從傳統(tǒng)經驗性本體保護提升到科學、生態(tài)的遺產地環(huán)境保護,形成了“點、線、片、面”四個層次保護的新格局。
“點”:文物保護規(guī)劃編制、安全防范等各項基礎性工作扎實推進,文物資源數據庫管理系統(tǒng)建設成效顯著。國家級、省級文保單位專項保護規(guī)劃全面啟動。實施了慶安會館、天主教堂、月湖景區(qū)古建筑群等52個項目重點保護維修工程。
“線”:根據歷史脈絡,梳理不同文化類型,明確藏書文化、名人文化、商貿文化、佛教文化等文化遺存保護對象,做好全市范圍內的線狀性保護,整合全市文物資源,突出寧波文化個性。同時,結合“三江文化長廊”建設,在海曙和義大道和江東新外灘建設中,將醫(yī)院、學校、會館等散點的近現代優(yōu)秀文物建筑以及永耀電力公司、太豐面粉廠、和豐紗廠等工業(yè)遺址保護同城市新項目建設有機結合起來,實現了歷史文化與當代文化的完美交融。
“片”:在古城區(qū)舊城改造進程中,保護開發(fā)了江北岸外灘、慈城古鎮(zhèn)、東錢湖景區(qū),保留了郁家巷、蓮橋街、南郊路、秀水街等重要歷史地段,并在歷史街區(qū)保護開發(fā)中注重改善基本生活設施,疏散人口密度,延續(xù)居住功能,調整相關業(yè)態(tài),發(fā)展商業(yè)旅游。在新農村建設中,全面完成了全市首批十大古村落的保護規(guī)劃編制工作。
“面”:在城市改造與建設過程中,努力留住古城區(qū)歷史文化的容積率,守住名城保護的底線,實現了古今文明融會貫通、交相輝映。在新農村建設中,名鎮(zhèn)古村保護也做到了人與自然、開發(fā)利用和居民生活的和諧統(tǒng)一,遺產物質空間和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融為一體。
亮點:三大申遺工作取得新進展
“海上絲綢之路·寧波遺產”申遺:近年來,寧波先后與泉州、廣州達成“海上絲綢之路”聯合申遺的《寧波共識》、《寧波倡議》,并提出“海上絲綢之路”申遺標志和口號,在國內外產生廣泛影響。2008年正式啟動寧波“海上絲綢之路”歷史文獻資料匯編工作。目前,已基本完成海絲文獻目錄索引(中文部分)、二十四史中關于“海上絲綢之路”歷史資料的整理和匯編。第九屆“海上絲綢之路”文化周升格為“海上絲綢之路”文化節(jié)。
上林湖越窯遺址申遺:按照世界文化遺產保護標準編制的《上林湖越窯遺址保護總體規(guī)劃》經國家文物局審批后,于2008年進入第一階段實施。規(guī)劃中的遺址博物館——上林湖分館的建設已完成征地和規(guī)劃設計,該建設項目投資600萬元,建成后將以出土文物、瓷片為重點展示內容,輔以陶瓷文化、遺產地歷史地理沿革、相關遺存、遺產保護史等相關信息,以及窯爐遺跡、窯場歷史環(huán)境、越窯青瓷燒制流程系列雕塑等內容。
大運河(寧波段)申遺:2008年10月,經國家文物局與浙江省政府商定,正式宣布將浙東運河納入大運河申遺范圍。11月,寧波被正式確定為大運河聯合申遺城市聯盟中的一員。12月,大運河(寧波段)申遺工作全面啟動。2009年1月,決定成立大運河(寧波段)保護與申遺領導小組,由市長毛光烈任組長。根據國家文物局2008年9月下達的《大運河遺產保護規(guī)劃第一階段編制要求》,大運河(寧波段)遺產保護規(guī)劃第一階段工作分為遺產資源普查、遺產點遴選和保護規(guī)劃文本編制三個階段。目前大運河(寧波段)的文化遺產資源調查全面完成,已進入保護規(guī)劃編制階段。
充分展示
完善博物館文化體系
共建共享文物保護成果
建立健全博物館免費開放的分級財政保障體系,讓全社會共享文物保護成果。鄞州區(qū)出臺了《關于鼓勵促進民辦博物館發(fā)展的意見(試行)》,由區(qū)財政對免費和低價收費(按低于物價部門核定標準50%及以下收費)博物館按參觀人數、展覽次數等予以經費補助。同時落實配套設施建設和設備更新經費,改造或擴建一批舊館基本陳列。開展藏品交流,實行全市陳展資源共享。舉辦各項活動,尤其是每年6月的文化遺產日和每年12月8日前后舉辦的寧波“海上絲綢之路”文化周,以及春節(jié)、清明、端午、中秋等傳統(tǒng)節(jié)日,已成為各大博物館貼近社會、走近市民、吸引游客的平臺,產生了廣泛的公共文化服務效應。
經過幾年努力,我市已初步建立以寧波博物館為龍頭,各類歷史文化專題博物館和行業(yè)發(fā)展史博物館為兩翼,國辦、民辦所有制并存,物質和非物質文化共同展示的博物館體系。全市現有各類博物館、紀念館、陳列館97家,其中能夠達到等級評估標準的博物館15家,能夠保持常年公益性開放的紀念館、陳列館50余家。河姆渡遺址博物館經一年多時間擴建、整修,于上月底重新開放。預計今年又有寧波幫博物館、寧波服裝博物館新館等5家新館落成并對外開放。其中,市、區(qū)合建的寧波博物館,建筑面積2萬平方米,總投入2.5億元。自去年12月正式免費開放以來,天天人流如潮,日參觀人數最多達到1.2萬人次??偼顿Y1100多萬元的余姚田螺山現場陳展館,從遺址挖掘到陳展館建成僅用了兩年多時間,其“邊考古、邊保護、邊研究、邊展示”的成功做法受到國內文博界充分肯定。
與此同時,各有關部門、社會團體、國有或民營企業(yè)、村落組織和收藏家、藝術家個人積極參與博物館建設,鄞州、慈溪、寧海等地出臺“國助民辦”的扶持、鼓勵政策,依托文物保護單位或相關設施,創(chuàng)辦了寧波美術館、寧波城展館、寧波服裝博物館、寧波錢幣博物館、紫林坊藝術館、“十里紅妝”博物館等近20家行業(yè)史專題館、精品收藏館、民俗館,其中多數填補了國有博物館的空白。
亮點:已有50余家博物館全年免費開放
2004年初,白云莊浙東學派史跡陳列館等8家博物館實行全民免費開放。同時,市里下發(fā)了《關于全市博物館等公共文化設施向未成年人等社會群體免費開放的通知》。從2004年4月15日起,全市文物系統(tǒng)的天一閣、保國寺等20家博物館、紀念館對未成年人集體參觀實行免票,對學生個人參觀實行半票。2008年4月,根據上級有關精神,市委宣傳部、市財政局、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聯合下發(fā)《關于全市博物館、紀念館免費開放的通知》,規(guī)定自2008年5月18日起,我市文化文物系統(tǒng)歸口管理的綜合博物館、紀念館對全體市民免費開放。
到目前為止,我市已有50余家博物館全年向社會免費開放,暫未免費的博物館也經常在每年4月18日國際古跡遺址日、5月18日國際博物館日、6月第二個星期六的文化遺產日、12月8日名城公布日以及建館紀念日實施免費開放。
戰(zhàn)略合作
拓展文博事業(yè)發(fā)展空間
擴大寧波歷史文化影響力
近年來,寧波注重引進、培養(yǎng)各類文博人才,拓展文博事業(yè)發(fā)展空間,實施“走出去”戰(zhàn)略,在擴大寧波歷史文化影響力上有所作為。
?。玻埃埃改辏保苍?,中國國家博物館水下考古基地寧波基地正式掛牌?;爻袚鷮幉酥翓|海近海水域的水下文物資源調查探摸工作,開展以寧波—舟山港為核心的與中國“海上絲綢之路”有關的貿易沉船、中國海防文化的中外沉沒戰(zhàn)船以及證明寧波古渡口—古江口—古海口歷史發(fā)展的港城文化研究。它的成立,從組織制度、管理機構、經費來源、職責權限等方面為我市水下考古業(yè)務的拓展提供了更為廣闊的平臺。
?。玻埃埃改?,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與國家博物館水下考古研究中心合作,繼續(xù)全面實施浙東沿海水下文物普查及探測、探摸工作,共發(fā)現水下文化遺存疑點24處,其中象山海域9處,臺州海域15處,基本摸清了調查海域水下文物的分布狀況。在漁山海域發(fā)現一艘清代木質商貿沉船(暫定名為“象山漁山1號”)和兩艘民國時期鐵船,采集出水各類文物標本17件,為“海上絲綢之路”申遺。同時,市文物考古研究所還應邀參與了國家組織的其他水下考古調查、發(fā)掘項目。
近年來,我市主動與國內一流學術機構、高等院校以及中外學術團體建立聯系,力求通過基地落戶、合作項目,共同做好寧波文化遺產保護、挖掘、利用、傳播工作。6年來,先后舉辦各類專題國際學術研討會11次,舉行名家論壇和講座100多場,建立各類文化研究、科技保護基地10余個。與此同時,天一閣博物館、梁祝文化博物館積極爭取意大利、美國、法國等合作項目,尋找與國際對話、合作的機遇和途徑。社會力量創(chuàng)辦的“何曉道十里紅妝博物館”等,也先后走出國門,成為代表“中國紅”文化品質的亮點。
亮點:重大考古發(fā)現不斷涌現
近年來,配合全市重大基礎建設,進行搶救性發(fā)掘工作,組織開展了25項重要考古調查、勘探和發(fā)掘工作,勘探發(fā)掘面積達75萬平方米。其中,永豐庫遺址、田螺山遺址發(fā)掘先后榮獲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fā)現”、國家田野考古獎。
?。玻埃埃改旯查_展配合基本建設工程前期考古調查項目18項,協議考古經費260多萬元。全年(含省所主持發(fā)掘與南水北調項目)考古勘探面積79萬余平方米,考古發(fā)掘面積7182平方米,發(fā)掘清理古代墓葬77座、房基9座、窯址3座以及不同時期水井、排水溝、灰坑和稻田等重要遺跡,出土各類文物標本近700件(套)。其中句章故城二期勘探時發(fā)現的漢晉時期建筑堆積和建筑構件等遺物,首次以考古實物的形式確認了寧波歷史上最早的城市——句章故城的存在及其具體方位。
機制完善
立法創(chuàng)新 多元投入 社會參與
形成文物保護合力機制
?。玻埃埃材辏形幕z產保護委員會成立,由市長親自掛帥,兩位分管副市長擔當副手,16個部門分管領導作為成員,多年來,該委員會在名城保護方面發(fā)揮了重要的組織協調作用。
為增強上位法的可操作性,近年來,我市堅持依法行政,加快法制化建設步伐,規(guī)范全社會基本行為,保障社會保護利用權益。2001年,市政府從開發(fā)商手中收回元代永豐庫遺址的土地所有權,對遺址實行原地保護顯示。認真落實現有市級實施的行政審批事項16項,著力構建決策、審批、監(jiān)管、執(zhí)法、監(jiān)督的文物行政管理體系。2007年制定出臺《寧波市文物保護點保護條例》,對尚未核定公布為文保單位的不可移動文物實施依法保護,長效管理,填補了國內文物保護的法律空白。今年6月1日起,全面修訂后的《寧波市文物保護管理條例》正式施行,成為今后寧波文物保護法制化中的“母法”。
構建社會主體多元投入機制。近幾年,在文物保護經費籌措上,已初步形成以政府投入為主、社會融資為輔的社會多元化投入保護建設機制,考古發(fā)掘項目得到各項目建設單位的有效支持。據統(tǒng)計,近5年城建、教育、宗教、銀行、工會等各部門用于騰遷、修繕各自擁有的文化遺產累計4.4億元,社會力量籌資、捐贈用于古橋、宗祠、廟宇等文物維修資金1.3億元,有效地實現了文物保護公益性和產業(yè)性的結合。
亮點:近1200名業(yè)余文保員活躍在文保一線
全市現有近1200名業(yè)余文保員和萬名以上文化遺產保護志愿者。他們中有榮獲“鄭振鐸-王冶秋文物保護獎”的屠仲光,榮獲全國文化遺產保護先進個人的秦秉年,榮獲“薪火相傳——首屆中國文化遺產保護年度貢獻獎”稱號的楊古城等,他們是社會力量參與遺產保護的楷模。今年,余姚的優(yōu)秀業(yè)余文保員徐榮豐又再次入圍“薪火相傳——第二屆中國文化遺產保護年度杰出人物”評選。
我市于2007年率先發(fā)布了國內文博界第一本藍皮書《寧波市文物事業(yè)發(fā)展藍皮書》,積極主動促進文化遺產為全社會所感知、所認同、所接受,使之內化為人們的價值觀念,外化為人們的自覺行動。
寧波文物保護工作模式實現了古老文明與現代文明和諧共處、文化底蘊與經濟活動相互交融,為構建和諧寧波提供了有力的文化支撐。近年來,還積極挖掘本地歷史文化亮點,全市先后創(chuàng)設了中國梁?;樗坠?jié)、中國開漁節(jié)、中國徐霞客開游節(jié)等近10個節(jié)慶品牌,讓歷史文化遺存創(chuàng)造新的經濟增長點,帶動人文生態(tài)建設,增強城市綜合實力和文化競爭力,也使全市人民群眾成為文化遺產保護事業(yè)的受惠者、共享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