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首頁  /  發(fā)現   /  時事  /  正文

嵩山歷史建筑群:等待入選世遺中

admin 2009-07-06 來源:景觀中國網
近日,在西班牙塞維利亞舉行的第33屆世界遺產大會表決通過,中國五臺山項目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會議決定,暫緩中國申報的嵩山歷史建筑群項目,在補充材料后,明年可直接成為候選景觀地。   
  近日,在西班牙塞維利亞舉行的第33屆世界遺產大會表決通過,中國五臺山項目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會議決定,暫緩中國申報的嵩山歷史建筑群項目,在補充材料后,明年可直接成為候選景觀地。

  嵩山歷史建筑群包括少林寺建筑群、太室闕、啟母闕、少室闕、中岳廟、嵩陽書院、嵩岳寺塔、會善寺、觀星臺,由建于公元1世紀至20世紀的11處歷史建筑院落組成,涉及禮制、宗教、教育和科技等領域。這組建筑群是中國古代建筑的杰出代表,是初創(chuàng)制度與形制規(guī)制的典范。 

  天地之中的古建筑

  
嵩山為五岳之中岳,屬伏牛山脈,位于今河南省登封市境內,由太室山和少室山組成,海拔分別為1440米和1512米,東西綿長60多公里,最高峰為峻極峰。嵩山地理位置處于古代中國的“中心”,在中國歷史上具有特殊的地位。公元前21世紀,中國最古老的都城——夏都陽城建立于嵩山東南。龍山文化晚期,從夏至周,國家政治中心都位于距嵩山400公里的范圍內的區(qū)域,由此形成了中國歷史上極為重要的一個文化區(qū)域概念——“中原”。嵩山雄峙中原,群峰聳立,層巒疊嶂,風光壯麗,眾多古跡,羅列其間。

  自春秋時期開始,帝王就到中岳嵩山進行“封禪”,這樣的制度被后世歷代帝王所遵循,保留至今的東漢太室闕、少室闕、啟母闕,以及由太室祠延續(xù)演變而來的中岳廟,正是這種禮制封禪文化興盛的證明?,F存的嵩岳寺塔、凈藏禪師塔、永泰塔、會善寺大殿、少林寺、初祖庵、塔林,以及數十處佛寺塔剎遺跡,表明佛教文化也是嵩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嵩山文化的另一特點在于這個地區(qū)的文化教育活動,也是因為“中”的區(qū)位在傳統文化中的獨特地位而聚集、發(fā)生的。在宋代,因為嵩山離都城不遠,便于知名學者前來講學,于是就有了嵩陽書院這樣的知名書院。嵩山還是古代科技活動的場所,相傳周代即已在陽城開展天文觀測活動,故唐代在其址豎立石表名之曰“周公測景臺”,元代又在其后建立觀星臺。以嵩山為背景所形成的多種文化景觀,自公元前21世紀起一直綿延至今,雖然在不同歷史時期各自體現出不同的興旺與發(fā)展,但其始終作為一個文化景觀的整體而存在著,從各個側面勾畫出完整的文化演進的歷程。嵩山歷史建筑群以悠久的歷史和多樣的類型,表現出人類創(chuàng)造的智慧。

  至尊至美的中岳廟

  
嵩岳,位九州之中,撫臨四岳,自古為中國神圣之山岳。中岳廟,雄踞嵩岳主峰太室山南麓,規(guī)模宏大,建制莊嚴,古來繁盛之至,為諸岳廟之冠。嵩山中岳廟是中國最早的道教廟宇之一,為歷代帝王祭祀中岳山神的地方。廟宇始建于秦代(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7年),原名“太室祠”。廟址在歷史上有過多次變遷,到唐玄宗初年(公元712年)才定于現址,以后歷代都有修葺。中岳廟現存建筑300多間,占地面積10萬多平方米,中軸全長約600米,沿廟宇中軸線依次而上,有中華門、峻極門、天中閣等主要建筑。廟內有漢至宋代的古柏300多株,保存的重要文物有魏碑、唐碣、宋代4尊鑄鐵人、宋金“四狀元”碑、宋金廟圖碑和鐵獅子等。

  中岳神祠,是統領華夏文明發(fā)源核心區(qū)眾山神祇之宗祠;它所處的山水形勝,體現了古代堪輿學中至尊至赫的顯貴格局;其建筑布局,亙古至今,既是建筑心理藝術的佳作,更是古代建筑藝術的樂章。今日的中岳廟,是國內現存規(guī)模最大、古建保存最完整、古樹名木保存最多的岳廟,歷史文化遺存積淀甚為豐厚,尤以文物建筑遺存最具價值,堪稱中國古代建筑藝術的博物館。

  古代著名的嵩陽書院

  嵩陽書院位于嵩山南麓太室山腳下,因其地處嵩山之陽,故而得名,是我國創(chuàng)建最早、影響最大的書院之一。其初名嵩陽寺,始建于北魏孝文帝太和八年(公元484年),為佛教活動場所。隋煬帝大業(yè)八年(公元612年)更名為嵩陽觀,易為道教活動場所。唐弘道元年(公元683年)春、冬,高宗李治偕同武則天兩訪嵩山,以嵩陽觀為行宮,曰奉天宮。宋時為太室書院,與睢州的應天書院(睢陽書院)、湖南的岳麓書院、江西的白鹿洞書院,并稱中國古代四大書院。宋代理學大師程顥、程頤曾在此講學。

  今存嵩陽書院基本保持了清代的建筑布局,中軸建筑共分五進院落,由南向北依次為大門、先圣殿、講堂、道統祠和藏書樓,中軸線兩側配房相連,共有古建筑25座108間。整座建筑群體布局嚴謹,是社會群體意識的表現,反映了“禮樂相成”的儒家思想。嵩陽書院從五代后唐至清末的970余年間,總結積累了豐富的教學經驗,對教育教學都有著積極的借鑒意義,使書院成為傳播理學的重要基地。

  “第一名剎”少林寺

  
天下聞名的少林寺位于登封市西北15公里的少室山北麓五乳峰下。少林寺,以其歷史悠久,禪宗祖庭,少林武術發(fā)源地而馳名海內外。興盛時期,規(guī)模宏大,高僧輩出,下院數十,僧眾數千。歷史上雖數經磨難,但仍能以文物豐富,禪林懿范,武術淵藪,保持其香火旺盛,高僧云集,帝王朝圣,游人如織的名寺地位。

  北魏太和二十年(公元496年),孝文帝元宏為安頓天竺僧跋陀落跡傳教而敕建少林寺。孝昌三年(公元527年),印度僧人菩提達摩在此首創(chuàng)禪宗,少林寺遂成為禪宗祖庭。唐初,少林和尚助唐太宗開國有功,得到李唐王朝封賞。從此,僧徒常習武功,禪宗和少林拳負有盛名,廣為流傳,少林寺也因此成為馳名中外的大佛寺,有“天下第一名剎”的美稱。其后幾經興衰,明朝初年進行較大規(guī)模的整修,奠定了現在少林寺的布局和規(guī)模。民國軍閥混戰(zhàn),少林寺的天王殿、大雄寶殿、藏經閣、鐘樓、鼓樓等被付之一炬?,F在少林寺除主體建筑群常住院外,尚存塔林、達摩面壁洞、初祖庵、二祖庵、三祖庵、十方禪院、甘露臺、祠堂及分布于寺周散存的和尚墓塔等。少林寺千佛殿內的著名的明代“五百羅漢朝毗盧”壁畫300多平方米。寺西塔林現存自唐至清千余年的磚石墓塔243座,是綜合研究我國古代磚石建筑和雕刻藝術的寶庫。
11

發(fā)表評論

您好,登錄后才可以評論哦!

熱門評論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