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首頁  /  發(fā)現(xiàn)   /  時事  /  正文

第十屆全國生物多樣性保護與持續(xù)利用研討會召開

admin 2012-08-30 來源:景觀中國網(wǎng)
8月21-23日,由國際生物多樣性計劃中國委員會等16家單位主辦,黑龍江省科學院自然與生態(tài)研究所、黑龍江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承辦的“第十屆全國生物多樣性保護與持續(xù)利用研討會”在哈爾濱召開。

\

  8月21-23日,由國際生物多樣性計劃中國委員會等16家單位主辦,黑龍江省科學院自然與生態(tài)研究所、黑龍江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承辦的“第十屆全國生物多樣性保護與持續(xù)利用研討會”在哈爾濱召開。 
 
  全國生物多樣性保護與持續(xù)利用研討會始辦于1994年,此后每2年舉辦1次,是生物多樣性研究領域最高水平的學術盛會,主要宗旨是促進我國生物多樣性保護的學術研究和交流。本屆研討會的主題為“生物多樣性保護:新挑戰(zhàn)與新對策”,來自海峽兩岸及海外的生物多樣性保護與持續(xù)利用領域的研究和管理人員共400多人參加了會議。 
 
  黑龍江省政協(xié)副主席趙雨森教授、國家林業(yè)局野生動植物保護與自然保護區(qū)管理司張希武司長、中科院生命科學與生物技術局蘇榮輝副局長、國家教育部科學技術委員會吳常信常務副主任、國家環(huán)境保護部自然生態(tài)保護司張文國處長、國家住房和城鄉(xiāng)建設部城市建設司王香春處長、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綠色發(fā)展基金會張佐雙副理事長、黑龍江省科學院郭春景副院長、黑龍江大學付宏剛副校長出席了開幕式并致辭,國際生物多樣性計劃中國委員會秘書長馬克平主持了開幕式。 
 
  吳常信、馬建章、莊文穎、洪德元院士等12位專家作了精彩的大會報告,分別介紹了物種保護、生物編目與志書編研、遺傳資源及其保護、外來種入侵、群落形成與維持機制、深海生物多樣性、生物多樣性信息學等方面的研究進展;21個專題包括有177個專題報告,內(nèi)容涵蓋森林、草原、荒漠、濕地、海洋、城市環(huán)境等不同的生態(tài)系統(tǒng),涉及植物、動物和微生物等不同的生物類群及其遺傳多樣性。專題包括:海洋生物多樣性研究、保護與管理;干旱荒漠區(qū)生物多樣性保護與可持續(xù)管理;城市環(huán)境與城市生物多樣性;土壤動物的生物多樣性與功能;生物多樣性與碳循環(huán);宏生態(tài)學:理論、方法與應用;全球變化中的中國蕨類植物多樣性保護與持續(xù)利用;野生動物多樣性監(jiān)測與研究;DNA條形碼與生物多樣性研究;草原生物多樣性研究與保護;森林生物多樣性監(jiān)測與物種共存機制;生物名錄及信息共享;微生物多樣性研究與保護;濕地生物多樣性研究與保護;生物多樣性就地保護;遺傳資源獲取與惠益共享(ABS)與傳統(tǒng)知識;生物多樣性遷地保護;鳥類多樣性研究與保護;畜禽遺傳資源保護與利用;中國東北虎研究:挑戰(zhàn)與對策;蘭科植物研究與保護。 
 
  本次大會為在讀學生設立了“自然保護新秀獎”獎項,以鼓勵青年研究人員的生物多樣性研究。來自南京大學的呂艷娜、中山大學的劉徐兵、東北師范大學的姜海波、中央民族大學的戴蓉和中科院沈陽生態(tài)所的邢丁亮等五位同學獲得了該獎項并分別獲得2500元獎金。 
 
  來自27個省、市、自治區(qū)(包括港臺地區(qū))的443人參加了本次研討會。其中高校56所,163人;政府部門14人;科研院所59家,237人(其中中科院20家,121人);保護區(qū)及其他單位8家,10人;非政府組織5人;港臺地區(qū)2人;日本3人,學報、期刊編輯部4家,5人;出版社3家,4人;媒體6家。 
 
  第十屆全國生物多樣性保護與持續(xù)利用研討會取得了圓滿成功。馬克平秘書長在閉幕式上宣布:從2014年第十一屆研討會開始,將會議名稱改為全國生物多樣性科學會議。

11

發(fā)表評論

您好,登錄后才可以評論哦!

熱門評論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