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址:北京市海淀區(qū)中關村北大街100號(北樓)北京大學建筑與景觀設計學院一層 Email:info@landscape.cn
Copyright ? 2013-2022 景觀中國(www.cncwe.org)版權所有 京ICP備05068035號 京公海網安備 110108000058號
" /> ">
相對于“小腳”纏足的畸形,“大腳”代表著真實、自然、天性之美。近日,北大建筑與景觀設計學院院長俞孔堅教授在珠海進行了“大腳革命:建設生態(tài)城市與美麗珠海”講座,他關于城市設計和規(guī)劃的理念令人耳目一新。
此次講座是珠海市規(guī)劃設計研究院技術交流月高端學術講座系列活動之一,由市住規(guī)建局等聯(lián)合主辦。
許多城市都犯了“小腳病”
在俞孔堅眼里,過度修飾的城市是畸形的城市,過度修飾的景觀就像封建時代纏足的“小腳”一樣。當今中國許多城市都犯了“小腳病”。
城市有兩種不同景觀:一種是樸素、真實、健康的,生機勃勃飽含了辛勤的勞動,繁榮至今;另一種則是宏偉、壯麗的,如海市蜃樓一般,但卻都已成為廢墟,比如古羅馬城市還有被焚毀的圓明園。
他說:“第一種屬于下層文化,充滿了鄉(xiāng)土氣息,但正是它們才領悟到了生存的藝術,并創(chuàng)造了真正的景觀和充滿生機的真實世界;而另一方面,那種所謂上層文化,沉緬于所謂更尚文明的浮華裝飾,就像封建時代中國少女被迫‘裹腳’一樣,那種正常的‘大腳’則被視為陋俗的。”
城市設計應該重歸“生存的藝術”
俞孔堅呼吁,中國環(huán)境與生態(tài)危機的巨大現(xiàn)實背景要求,城市設計應該重歸“生存的藝術”,一種土地設計與保護的藝術。
每年,中國13億人口中的1%都會涌入城市。20年內,全國65%的人口都將生活在城市中。所影響的是,奔騰的河流被大理石包裹成溝渠;充滿野趣的濕地變成了光鮮的池塘和噴泉;鄉(xiāng)土的野草被需要消耗大量水資源的常綠外來草坪所替代。
“在當今這股城市美化運動的大潮下,城市設計逐漸迷失了方向,轉而追求毫無意義的風格、形式以及華麗的異國情調。”
城市設計者需在三方面應對
俞孔堅認為,作為城市設計者必須從價值觀、城市設計的定義與實踐、設計方法論等角度提出應對策略。即:重新定義城市性,重視鄉(xiāng)土性,回歸土地與人的真實關系;回歸城市設計作為生存的藝術。其中,特別要反規(guī)劃,圍繞生態(tài)基礎設施進行城市設計。
俞孔堅是哈佛大學設計學博士、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北大建筑與景觀設計學院院長、美國哈佛大學景觀設計與城市規(guī)劃兼職教授。其城市和景觀設計作品遍布全國和海外,曾十度獲得美國景觀設計師協(xié)會榮譽設計和規(guī)劃獎,五次獲得中國人居環(huán)境范例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