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發(fā)現   /  時事  /  正文

專家解讀“不動遷”模式 肯定太平巷改造方案

admin 2004-08-13 來源:景觀中國網
  嘉賓 成都市房管局副局長宋學明 省社科院副研究員阮志孝 主持人 記者肖建彭永生  長期以來,城市改造一直在多方利益博弈中前行,城市建筑文化與現實利益、拆遷人與被拆
  嘉賓 成都市房管局副局長宋學明 省社科院副研究員阮志孝 主持人 記者肖建彭永生   長期以來,城市改造一直在多方利益博弈中前行,城市建筑文化與現實利益、拆遷人與被拆遷人之間沖突難了、糾葛不斷。昨日,成都市武侯區(qū)房管局端出的為錦江河畔太平巷“老成都碼頭文化風情休閑街”量身定做的“不動遷”方案,第一次讓人們習慣的政府統(tǒng)遷統(tǒng)建的城市改造模式發(fā)生了變化———政府權利首次退出城市拆遷,只要按照規(guī)劃風格,200多住戶可以作為投資主體參與開發(fā)。   從政府統(tǒng)遷統(tǒng)建到居民的“自主開發(fā)”,這種模式較以往有何不同?這種探索有何意義?是否具有推廣價值?昨日,記者采訪了成都市房管局副局長宋學明、省社科院副研究員阮志孝。   [B]不動遷方案·意見   市房管局支持該方案[/B]   記者:太平巷這種保護和改造模式,在成都的城建史上是否是首例?   宋學明:這確實是一種全新的思路。按照城市改造的慣例,一般根據城市規(guī)劃統(tǒng)一拆遷居民,這主要是因為舊城改造中,許多片區(qū)基礎設施十分落后,必須推倒重來。   記者:目前市房管局對這種不動遷方案持何意見?   宋學明:今年市政府提出,對于舊城改造可采取多元化改造模式,太平巷改造模式符合這個精神,市房管局目前正加緊對這個方案進行研究。作為一種探索性的舊城改造模式,市房管局對該方案持支持態(tài)度,但服從規(guī)劃以及改造中標本兼治的原則,為改善片區(qū)整體的基礎設施水平,部分需要拆除的必須拆除?!爸荒苷f,能不拆的盡量不拆?!?   [B]不動遷方案·區(qū)別   太平巷模式是綜合整治模式[/B]   記者:這種居民不動遷模式,較以往的城市改造模式有何區(qū)別?   宋學明:舊城改造更多強調的是服從于城市規(guī)劃,從道路、綠化、地下管網等基礎設施水平上加以考慮,要求一步到位,因此必然拆遷原地居民。而太平巷目前的方案從嚴格意義上講,可以歸納為舊城改造的一種模式,但更應該算是一種綜合整治模式———在滿足城市形象、居住條件、周圍環(huán)境的情況下,不動遷原地居民。   [B]不動遷方案·意義   是對過去簡單做法的修正和完善[/B]   記者:這種舊城改造模式的積極意義是什么?   阮志孝:這種模式對成都市舊城改造提出了一個新的思路,是對過去舊城改造中,只有“拆遷”、“搬遷”這種簡單做法的修正和完善。同時也表明政府在實施舊城改造拆遷時,更多地尊重群眾的利益和意見,政府“以人為本”的觀念得到了體現,是舊城改造中一個健康的發(fā)展方向,具有象征和指導意義。   [B]不動遷方案·影響   保住成都這座歷史文化名城[/B]   記者:這種舊城改造方式,對當地居民和整個城市文化發(fā)展會產生什么影響呢?   阮志孝:俗話說“人文景觀”,人首先是放在第一位的。政府過去在實施城市改造時,更多地只看到了物,而忽略了人,更多的注重到了“景觀”,這是一種觀念上的失誤。殊不知,當地居民也是一筆財富,是一種文化,是城市形象的具體體現。因此,無論從發(fā)展文化還是塑造城市形象的角度上看,政府今后在進行城市改造時,都應該讓人能留下來。老成都如果把老街老巷生活居住的“老成都”都攆走了,那確實不能再稱之為老成都了,這對成都這座歷史文化名城將造成一道硬傷。   [B]不動遷方案·推廣   具體分析該遷就遷該留就留[/B]   記者:既然是城市改造和建設的一個健康的發(fā)展方向,那么是否應該在今后的城市改造中大力的推廣呢?  阮志孝:應該大力的推廣,而且還應該進一步完善。這些年來,大面積的舊城改造,使現在成都有歷史文化特色,有城市內涵的區(qū)域已經不多了。采用這種改而不拆、改而不遷的方式,對留下一個原汁原味的城市形象和內涵非常的必要。   記者:成都有哪些值得保護的文化街區(qū)?   宋學明:成都市還有寬窄巷子、大慈寺、文殊院等歷史文化街區(qū)需要在改造中加以保護。但與太平巷不同,這些片區(qū)由于面積比較大,在改造中必須對區(qū)域的基礎設施條件進行提升,要兼顧多種功能,為此原居民必須搬遷。而太平巷點小、規(guī)模小,只要改造結果符合川西市井的風格,滿足一定的居住條件以及城市環(huán)境、形象方面的要求,原地多數居民就可以不搬遷。   [B]華西時評 新《清明上河圖》與游戲規(guī)則[/B]   昨日華西都市報《再造“老碼頭”200住戶就地發(fā)財》一文引起筆者關注。讀罷此文,筆者認為,成都舊城改造的第一個“不動遷方案”呈現出三贏局面。   在以往的征地拆遷過程中,政府的影子很濃重,除開一些公益性用地外,許多商業(yè)、旅游、娛樂和商品住宅等非公益性用地,也享受了公益性用地的“待遇”:動用政府行政權力進行拆遷,拿到“凈地”,然后通過拍賣等方式將地出讓給商家。而各地此起彼伏的“強行拆遷”事件產生使一些人頭腦中形成了“政府和商家合作得利,拆遷戶吃啞巴虧”的觀念。嚴格限制征地權的行使范圍,讓行政的歸行政,讓市場的歸市場,自然會讓商家認識到屬于它自己的游戲規(guī)則。此次政府行政權力退出致民東路片區(qū)改造,眾多商家可以直接和住戶接觸,將會形成多元化良性發(fā)展,商家和住戶的雙贏勢頭不可阻擋。   成都舊城改造的第一個“不動遷方案”面世,意味著政府已經悄悄改變了心態(tài)和形象,不再是居高臨下的強勢者,而是商家和住戶之間和藹的中間人。行政權力退出城市拆遷,這退一步,實際上進了三步,當政府拿出為民辦實事的誠意和行動,我們就更有理由期待在九眼橋一帶出現一幅古典和現代融合的新《清明上河圖》。 張尋   ■新聞鏈接   邛崍清代民居不搬不遷修舊如舊   在邛崍市下壩鄉(xiāng),有幾座保存完好的清代民居,其獨特的建筑風貌吸引了不少游人。2003年底,邛崍一家實力雄厚的民營企業(yè)打算投巨資聯(lián)合當地政府共同來開發(fā)這里的民居旅游,將現居住在幾家老院的30多戶人家集體搬遷。但這一決議遭到村民們的一致反對。為充分尊重村民的意愿,鄉(xiāng)政府決定政府出資,對各個老院進行修舊如舊的維護,不搬不遷,維系大院居民的生活方式。這一既讓老院得到有效維護,又保證了大院原貌的舉措,受到了村民的歡迎。
11

發(fā)表評論

您好,登錄后才可以評論哦!

熱門評論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