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發(fā)現(xiàn)   /  時事  /  正文

大沙河——垃圾填埋場“變身”生態(tài)公園

admin 2007-10-11 來源:景觀中國網(wǎng)
  一個建筑垃圾填埋場華麗變身市政公園——大沙河公園。深圳大沙河公園于日前正式開放,公園主題是“生活、生命、生態(tài)”。垃圾填埋場搖身一變成生態(tài)公園,這在深圳歷史上還是
  一個建筑垃圾填埋場華麗變身市政公園——大沙河公園。深圳大沙河公園于日前正式開放,公園主題是“生活、生命、生態(tài)”。垃圾填埋場搖身一變成生態(tài)公園,這在深圳歷史上還是第一次。目前園內(nèi)已經(jīng)綠樹成蔭、綠草如茵、雀鳥成群。 
  大沙河公園位于深圳市南山區(qū)中部,北臨廣深高速公路,南接北環(huán)大道,西連大沙河東岸,東至南山區(qū)歐洲城,占地面積31.2公頃。據(jù)了解,大沙河公園曾是一片低洼魚塘。1996年,深圳市又把此定位為建筑垃圾填埋場。垃圾堆了兩年后,開始封場。也因此,大沙河公園的原地形為三級臺地,地表以下20到30米全為混凝土、磚塊等建筑垃圾。2006年2月,大沙河公園正式開工。政府計劃投資2236萬元(含前期經(jīng)費)。開工后的一項重要工程就是回填種植土,并對原地形進行調(diào)整。最終,一個大的垃圾土包,被整形為緩坡包圍的4個小土丘。目前,大沙河公園已建成陽光草坪、草地足球場和航模廣場以及種植喬灌木100多種,草地39萬多平方米。 
  大沙河公園四周市政道路環(huán)繞,土壤深層全是建筑垃圾。公園西邊填土平均1米多深,東邊填土平均2米到3米。基于此,大沙河公園的四周多選用生態(tài)林樹種,像黃槿、黃槐、紫荊、海南蒲桃等,以隔絕噪聲。公園路樹在西邊主要是小葉榕,東邊則是小葉欖仁和南洋楹。小葉榕根系發(fā)達,對土質不挑剔。據(jù)初步統(tǒng)計,大沙河公園在建設過程中,“收留”了各種市政道路的改造樹上千棵,他們主要集中在公園的西部路邊。這些樹種包括桃花芯木、南洋楹、水蒲桃、樟樹等。在公園西邊的一條公園支路旁,兩株桃花芯木高四五米,葉子黑油油,修剪過的樹頭也長出新葉。據(jù)了解,這兩棵樹是科苑路地鐵口施工時,被移植到大沙河公園的。在它們的附近,還有從布吉關口移植來的小葉榕,從東門文化宮附近移植來的樟樹等。 
  在大沙河公園的西北部,有兩棵苦楝樹,它們是建筑垃圾填埋場的“土著”樹種。據(jù)了解,大沙河公園對原生樹適當進行了保留。在公園東部,一片相思樹也是長勢喜人,樹上開滿黃色小花。它同樣也是大沙河公園原有的主人。 
  公園西部有三四萬平方米的陽光草坪,草坪連接著一個擬建的滑草場。滑草場原是垃圾填埋場的上下山路,有一個足球場大。目前對于滑草場的可行性還在論證。不過,替代滑草場已有個后備方案——濕地景觀。 
  分布在大沙河公園內(nèi)有157張環(huán)保休閑凳,它們均由碎木屑等廢料壓制而成。公園的支路全是用透水磚鋪設而成,這樣路面的雨水就可直接滲漏到土壤中,避免揮發(fā)浪費。 
  另外,公園管理部門正在與哈工大深圳研究院的專家商談有關中水澆花的事宜。水源初步選擇三個:一是大沙河的河水。二是流經(jīng)北環(huán)路的污水管道的污水。三是天然雨水。
11

發(fā)表評論

您好,登錄后才可以評論哦!

熱門評論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