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發(fā)現   /  時事  /  正文

走進日本的防災公園

admin 2011-03-25 來源:景觀中國網
  防災公園概念是日本在1993年頒布的《城市公園法實施令》中首次提出的,指“由于地震災害引發(fā)市區(qū)發(fā)生火災等次生災害時,為了保護國民的生命財產、強化大城市地域等城市的防災構造而建設起的廣域防災據點、避難場地和避難道路作用的城市公園和緩沖綠地”。

        防災公園概念是日本在1993年頒布的《城市公園法實施令》中首次提出的,指“由于地震災害引發(fā)市區(qū)發(fā)生火災等次生災害時,為了保護國民的生命財產、強化大城市地域等城市的防災構造而建設起的廣域防災據點、避難場地和避難道路作用的城市公園和緩沖綠地”。但是,日本對公園及綠地防災功能的重視卻是始于1923年的關東大地震。這次地震把東京40%的建筑物夷為平地,受害者超過百萬人,死亡者多達9萬人,其中90%以上是被大火燒死的。也是在這場大震災中,城市里的廣場、綠地和公園等公共場所對滅火和阻止火勢蔓延起到了積極的作用,其效力比人工滅火高一倍以上,許多人由于躲避在公園內而幸免一死。地震發(fā)生后,當時東京人口大約70%即157萬的市民都把公園等公共場所作為避難處。這次地震的深刻教訓,促使日本把合理建設城市公園、綠地作為抗震減災的基本方針之一。 

 

   防災公園功能實用多樣。防災公園主要發(fā)揮三方面的作用:一是提供避難場所:臨時避難場所、最終避難場所和避難道路。臨時避難場所包括緊急避難場所、臨時集合場所或避難中轉地;最終避難場所,也稱固定避難場所,是居民較長時間避難的場所,能夠給避難者提供基本的生活條件和安全保障;避難道路為居民避難提供安全通道。二是作為抗震防災的據點:震后開展救援活動和指揮恢復重建活動的據點,進行防災演習與抗震減災知識教育的場所。三是防止災害,減輕災害:減輕或防止火災的發(fā)生與蔓延,減輕或防止易燃易爆物品發(fā)生爆炸造成的災害,減輕或防止山崩等引發(fā)的災害。此外,防災公園還有助于消防、救災、情報收集與傳遞、運輸等活動的開展。 

 

   防災公園分類具體明確。根據擔負的主要職能不同,日本將防災公園分為六種類型:一是面積在50公頃以上,作為廣域防災據點機能的城市公園,發(fā)生大災害時,成為急救、各種減災活動的據點;二是面積在10公頃以上,作為具有廣域避難場地機能的城市公園,在發(fā)生災害時收容附近地區(qū)居民,使其免受傷害。依據災害的狀況、防災設施的配置,有時也起廣域防災據點的作用;三是面積在1公頃以上,具有緊急避難場所功能的城市公園,在發(fā)生災害時,主要作為附近居民的緊急避難場所或中轉站;四是道寬在10米以上,具有避難道路機能的城市公園,用作去廣域避難場地或其他安全場所避難的綠色通道;五是阻隔石油聯合企業(yè)所在地帶等與一般城區(qū)的緩沖綠色地帶;六是面積在 500平方米左右的街心公園,作為鄰近防災活動據點。

 

  防災公園相關法規(guī)健全。為了加強對防災公園建設的指導,日本制定了相應的一系列法規(guī)制度。1956年日本政府制定《城市公園法》,開始用法律的手段管理公園。1961年日本頒布《災害對策基本法》,要求完善防災基礎設施、建立水土保護工程。1973 年在《城市綠地保全法》中把城市公園列入“防災系統(tǒng)”,進一步明確了公園的防災功能。1986 年制定“緊急建設防災綠地計劃”,把城市公園確定為具有“避難地功能”的場所。1972年以后,日本實施了六個“建設城市公園規(guī)劃”,每個計劃都有加強城市的防災結構、擴大城市公園和綠地面積、把城市公園建設成保護城市居民生命財產的避難地等內容。1993年,日本在《城市公園法實施令》中,把公園確定為“緊急救災對策必需的設施”,并且首次把災難發(fā)生時用作避難場所和避難通道的城市公園稱作防災公園。1999年出版了《防災公園規(guī)劃·設計指南》。2000年又出版了《防災公園技術便覽》,全面論述了防災公園的規(guī)劃、設計與建設中的相關問題。這些法規(guī)制度對于推動防災公園的建設起了重要的作用。 

 

  防災公園建設標準嚴格。在加強政策引導的同時,日本政府還注重提供防災公園建設財政支持。建設防災公園可以從中央政府獲得資金補助,其中包括土地征用費的 1/3,設施建設費的1/2等。從1995年起,日本每年撥款2000億日元,建設防災公園,五年內投資一萬億日元,分別在各大城市中建成一批防災公園。同時,日本對防災公園的指標以及管理要求也是非常嚴格的。按城市人口計算,每人要占有公園面積不少于7平方米。公園的分布,最好是讓每個居民在30分鐘之內能步行抵達公園。公園內要有消防直升飛機停機坪、醫(yī)療站、防震性水池和防災食物貯備。防災公園內要有緊急水管深埋地下,在災害時期運行,還有臨時凈水裝置。凈化蓄水槽和水池里的水可供避難居民使用。臨時廁所設在公園的道路邊或空地,配備了雨水收集和循環(huán)系統(tǒng)。防災公園內要備有小型發(fā)電機、食品、日用品倉庫。防災公園的建筑還可以架設電信通訊設施,成為臨時指揮中心等。政府設置有統(tǒng)一的、易識別的“避難場所指示標志”,各個公園內都可看到許多明確的避難場所、消防信號、消火栓等標識。日本人時刻被告知,遇到災難時趕緊到最近的防災公園避難。公園內配套、齊全的防災設施,確保了出現危機時其防災功能的有效發(fā)揮。

 

11

發(fā)表評論

您好,登錄后才可以評論哦!

熱門評論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