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址:北京市海淀區(qū)中關村北大街100號(北樓)北京大學建筑與景觀設計學院一層 Email:info@landscape.cn
Copyright ? 2013-2022 景觀中國(www.cncwe.org)版權所有 京ICP備05068035號 京公海網(wǎng)安備 110108000058號
回首建筑史,很多人都會認為女性建筑師和氨綸以及動力轉(zhuǎn)向裝置一樣是20世紀50年代才出現(xiàn)在歷史的舞臺上,這樣的觀點事實上和歷史背離甚遠。很多我們耳熟能詳?shù)慕ㄖ髱?,例如柯布西耶、密?middot;凡德羅、賴特、康恩等,都曾從同時代的女性身上獲得靈感,但是由于當時的社會體制的限制,這些杰出的女性為建筑做出的貢獻卻總是被遺忘在歷史的角落。為了紀念2013年的國際婦女節(jié),我們就來盤點一下建筑史上十大杰出卻被忽視的女性。
via A CSA
索菲亞·海登·班納特
索菲亞·海登·班納特出生于智利圣地亞哥,父親是智利人,而母親是美國人。她于1890年畢業(yè)于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是首位獲得建筑學學位的女性。然而當時,這個學位卻并不能讓她順利地找到工作,在經(jīng)過很長一段時間徒勞的尋找之后,索菲亞終于放棄轉(zhuǎn)而在波士頓一所高中教授工程制圖。
1891年,一次偶然的機會讓海登重新走上建筑設計的道路。當時美國為了展示哥倫布發(fā)現(xiàn)新大陸以來的工業(yè)成就預計將于1893年在芝加哥舉行盛大的哥倫比亞展覽會。組委會決定將展館瑞萊恩斯大廈的其中一部分Woman’s Building交予女性建筑師參與設計,而海登正是位于受邀之列。在其麻省理工的研究論文基礎之上,海登提議建造一個三層樓高,具有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風格的建筑。最終,她的設計在13位參賽者中脫穎而出摘得桂冠,而她當時只有21歲。值得一提的是,她為此收到了1000美元的設計費,是當時很多男建筑師的10倍。
然而,在Woman’s Building的建造過程中,海登不斷地遭受當時建造委員會的強制管理,并且不斷地被迫妥協(xié)。這個年輕的女性終于在承受了來自各方過大的壓力之后崩潰了,被送往療養(yǎng)院強制修養(yǎng)。這個事件證明了在當時的建筑界女性是沒有地位可言的。展覽會結束之后,海登再也沒有從事建筑師的工作。
via wikipedia
瑪麗安·馬赫尼·格里芬
瑪麗安·馬赫尼·格里芬不僅是世界上最早的女性注冊建筑師之一,而且還是建筑大師弗蘭克·勞埃德·賴特的首位雇員。
馬赫尼出生于1871年,在美國麻省理工學習建筑,1894年從麻省畢業(yè)后為她的堂兄工作。馬赫尼的堂兄也是一名建筑師,他慷慨地和其他建筑師共享了一個辦公樓,其中就包括在1895年雇傭了馬赫尼的賴特。作為賴特的首位雇員,馬赫尼對賴特草原式住宅風格的發(fā)展產(chǎn)生過相當大的影響,同時她的水彩渲染也很快成了賴特設計作品的標志,因此賴特本人對她相當?shù)眯湃巍?br />
1909年賴特前往歐洲發(fā)展,他們之間的合作也隨之終止。賴特在離開之前希望將工作室交給馬赫尼,但是她拒絕了。隨后她又受雇于賴特的繼任者,因為她對建筑設計已經(jīng)能夠獨當一面了。
1911年,馬赫尼和同樣為賴特工作過的建筑師沃爾特·貝里·格里芬結婚。婚后兩人共同建立了一個工作室,不久他們就接到了設計澳大利亞的新首都堪培拉的任務。隨后這對夫妻就搬往澳大利亞實地監(jiān)督項目施工,之后又移居印度繼續(xù)他們的建筑設計工作,直到1937年丈夫格里芬去世。丈夫去世之后,馬赫尼再也沒有接手過任何建筑工作,直到1961年與世長辭。
艾琳·格雷
艾琳·格雷于1878年出生在愛爾蘭恩尼斯科西的一個富裕的貴族家庭。她曾在倫敦學習藝術,1902年前往巴黎深造。
因為曾在倫敦蘇活區(qū)學習過漆器工藝,為了完善這項技藝,格雷和一個日本的手工藝人Seizo Sugawara一起成立了一個漆器工作室,并且在國內(nèi)名聲鵲起,很快她就接到一些富有的顧客的室內(nèi)設計委托。特別在建筑方面,格雷在設計上通常使用漆器隔斷來分隔空間,模糊了家具和建筑之間的分界。
通過運用她在室內(nèi)設計方面的經(jīng)驗,格雷和她的愛人讓·伯多維奇一起設計了位于法國南部的一個度假別墅E-1027。這棟住宅是格雷嘗試更加激進的家具設計的一個試驗臺,出現(xiàn)了很多她標志性的作品。自從她和讓·伯多維奇分手之后,格雷覺得住宅設計太過遙遠,不是每一個人都可以成為勒·柯布西耶。而讓·伯多維奇卻變得對E-1027異常癡迷,他在附近為自己建了一個小屋。有一天,他偷偷潛進E-1027用自己的壁畫對它大肆破壞。最終,他在E-1027附近去世。
格雷把她的余生都貢獻給了建筑設計;1937年她設計的一個度假中心在巴黎博覽會的勒·柯布西耶新精神館落成。可惜的是,她總是將自己與世隔離,除此之外只有兩個項目建成問世,還都是為自己所建。20世紀60年代末,她的作品幾乎被世人遺忘,1976年,格雷與世長辭。
目前格雷的建筑作品在巴黎蓬皮杜中心展覽,同時也會永久地在愛爾蘭國家博物館展出,人們希望以這樣的方式為格雷正名。她是一位偉大的建筑家,和勒·柯布西耶以及密斯·凡·德羅一樣是現(xiàn)代主義的先驅(qū)。
via rauminhalt
莉莉·瑞克
密斯·凡·德羅很多著名的設計作品,特別是在家具設計領域,莉莉·瑞克功不可沒。據(jù)說,密斯很少問任何人的想法,但是卻樂意聽取她的建議。
瑞克與1885年6月出生在德國柏林,高中畢業(yè)后前往奧地利維也納學習工業(yè)裝飾——在當時這是一項十分適合女性的設計工作。1911年回到柏林以后,瑞克從事時裝設計和家具設計工作并且加入了德意志工藝聯(lián)盟——一個德國工業(yè)同盟會——1920年成為同盟會的首位女領導者。
瑞克以設計師的身份前往法蘭克福市并且在那里遇到了密斯·凡·德羅,兩人很快就熟悉起來,她最后決定在密斯的工作室工作。1928年,兩人被任命為巴塞羅那世界博覽會德國館的藝術總監(jiān),后來德國館成為了密斯的標志性設計作品,很長一段時間以來都被定義為現(xiàn)代主義建筑的典范。不久之后,密斯任命瑞克為他所創(chuàng)立的包豪斯學校建筑和裝飾方面的主管。1933年在國家社會黨的壓力之下包豪斯被迫關閉,瑞克也因此結束了她在學校的工作。
二戰(zhàn)期間瑞克接手了一些小型的工作,1937年,密斯離開德國前往美國,瑞克和密斯長達12年的合作關系就此結束。密斯離開后,瑞克負責他在柏林遺留的一些事務,她決定將密斯的4000多張建筑圖紙搬到柏林市外的一個倉庫保存下來,避免在轟炸中被損毀。1939年,瑞克的工作室被炸毀,她自己也被作為強制勞動力被迫征召進一個土木工程組織,一直到1945年才得以離開。
戰(zhàn)爭結束后,瑞克在柏林藝術大學教授室內(nèi)設計和建筑理論的課程,同時她還參與了復興制造聯(lián)盟的運動。1947年,瑞克去世,遺憾的是制造聯(lián)盟在她去世3年后才獲得了它在德國的合法地位。
Via The Lost Innocence
夏洛克·貝里安
夏洛克·貝里安曾在法國巴黎學習家具設計,1927年進入勒·柯布西耶工作室工作。剛開始她并未受到重視,柯布西耶駁回了她的設計并告誡說:“我們這里不需要繡花枕頭。”然而,當她的設計作品在秋季沙龍展覽中展出時,使柯布西耶印象深刻,正式交給她家具設計的工作。
在加入柯布西耶工作室一年的時間里,貝里安協(xié)助設計和制作了三把勒·柯布西耶的標志性椅子B301、B306和LC2“豪華舒適款”。
20世紀30年代后期,貝里安將自己的注意力更多地放在了未來,她開始加入一些左派組織,并且在1937年創(chuàng)建了現(xiàn)代藝術聯(lián)盟。意識到需要在勒·柯布西耶的理性設計上加入更多的人文關懷元素,貝里安的設計變得更加大眾化,她使用木材和藤條代替昂貴的鉻合金,致力于設計出對大多數(shù)人來說功能合理、造型新穎并且價格實惠的家具。
1940年貝里安受邀前往日本擔任商務貿(mào)易和工業(yè)生產(chǎn)部門的顧問。兩年后由于持續(xù)的戰(zhàn)爭,她不得不離開日本返回歐洲。但是在返回歐洲的途中,她遭受了扣押并且被流放到越南。在那里她學習了東方的設計元素,包括編織和木藝,這些對她日后的設計生涯產(chǎn)生了巨大的影響。
Courtesy of RIBA British Architectural Library Photographs Collection (1987)
簡·德魯
簡·德魯是英國現(xiàn)代主義的早期擁護者,并且是她將勒·柯布西耶的作品傳播到了印度。
作為一個建筑師和城市規(guī)劃師,德魯畢業(yè)于英國倫敦AA大學,并且是MARS的主要發(fā)起人——一場基于勒·柯布西耶的國際現(xiàn)代建筑協(xié)會的英國現(xiàn)代主義運動——這場運動是基于“空間應該充分地被人類活動利用,不應該局限于程式化的設計,忽略人的能動性”的宗旨。
在戰(zhàn)爭期間,德魯在倫敦接手了很多大型項目,這是首次由女性建筑師全權負責建筑項目。最后,德魯和她的丈夫馬克斯韋爾·弗萊建立了合作關系。在德魯?shù)乃枷氲挠绊懴?,這對夫妻在英國、西非、伊朗建造了大批的經(jīng)濟適用房。
由于對德魯在西非的設計作品印象深刻,印度的總理大臣邀請她對印度旁遮普的新首府昌迪加爾進行設計。德魯不確定自己是否能夠勝任總理大臣的委托——那個時候她正在為英國節(jié)進行建筑設計——但是她確信自己要沿著勒·柯布西耶的腳步走下去,她將印度和英國節(jié)的這兩個項目結合在了一起。德魯在印度的城市嘗試了新的社會住宅意識,最終影響到了整個印度的住宅設計。
via Ser Sustentavel Com Estilo
麗娜·柏·巴蒂
意大利建筑師柏·巴蒂的作品相對于同輩的未來主義的作品,例如奧斯卡·邁尼耶的設計,總是略顯不起眼,在他們大放異彩的時候,她卻專注于巴西的大部分戰(zhàn)后重建工作。但是,柏·巴蒂的設計作品總是以人為本,為每一個使用者創(chuàng)造最美好的空間。
麗娜·柏·巴蒂出生于1914年,1939年畢業(yè)于羅馬大學建筑系,隨后前往米蘭,1942年在米蘭建立了自己的工作室??上]過多久她的工作室在一次空襲中被炸毀,再加上由于戰(zhàn)爭的影響,人人自危,幾乎沒有工作找上門,以至于她不得不嘗試著做其他領域的工作。1943年,她受邀成為了《Domus》雜志的主編。
1946年,柏·巴蒂移民到巴西,5年后加入了巴西國籍。1947年,柏·巴蒂受邀設計了位于圣保羅州的阿西斯·弗朗索瓦藝術博物館(MASP),后來成為了拉丁美洲最重要的博物館之一。在設計中,她運用了很多激進的元素,其中包括了當時被認為是巴西第一把現(xiàn)代主義的椅子。
1948年,柏·巴蒂和另一個意大利建筑師合伙建立了d’Arte Palma工作室,著眼于運用膠合板和巴西本土材料進行家具設計。1951年,她為自己設計了一棟私人住宅——玻璃屋,這棟建筑成為了巴西現(xiàn)代主義的中心。1958年,她受邀前往薩爾瓦多市參與設計巴伊亞現(xiàn)代藝術博物館,1964年由于一場軍事政變,她又回到了圣保羅。她的作品總是相當精簡,她自己稱之為“可憐的建筑”。
via philly.com
安妮·廷
安妮·廷是20世紀著名的建筑理論家,她是路易斯·康恩的設計靈感源泉,并和他有一個女兒。
安妮·廷在1920年出生于中國,是主教傳教士的孩子。1942年,她成為了美國哈佛大學設計學院最早的一批女學員之一,她的導師正是著名建筑師格羅皮烏斯。
畢業(yè)之后,她輾轉(zhuǎn)于紐約的幾個設計工作室,之后前往費城加入了康恩的公司——Stonorov & Kahn。1947年,公司解散,但是廷仍舊為康恩工作。她從來沒有自己著手設計過一棟建筑,但是由于同樣對幾何結構相當癡迷,她總是能就康恩的設計提出自己的建議。很多人認為她是康恩的繆斯女神,巴克敏斯特·富勒則稱她為“康恩的幾何策略師”。在很多康恩的設計作品中都能看到廷的影響,例如特倫頓公共澡堂和耶魯大學美術館,甚至康恩的“城市大廈”大部分工作都歸功于廷。
via blackpast.org
諾爾瑪·梅瑞科·斯科拉里克
諾爾瑪·梅瑞科·斯科拉里克是首位獲得建筑師資格證的非裔美國女建筑師,并且是加利福尼亞首位資格證獲得者,她同時也是美國建筑師學會首位非裔美國女建筑師成員。
斯科拉里克于1926年出生在美國哈萊姆區(qū),盡管她持有哥倫比亞大學的學位證書,但是仍然難以在紐約找到一份工作。就像她說的:“他們不愿意雇用一位女性,尤其還是非裔,我不認為是工作本身不適合我。”最終,她在Skidmore Owings & Merill工作室獲得了一份工作。
1960年,她前往加利福尼亞,為Gruen Associates工作,在那里她又再一次感受到了性別和種族歧視帶來的壓力。盡管如此,她還是堅強地從打擊中恢復過來,并且通過努力快速地升職,在1966年被任命為公司主管。她的職業(yè)生涯讓她成為了一位聲譽斐然的建筑師,她總是定期完成一些巨大的項目,例如 洛杉磯國際機場1號航站樓、東京的美國大使館等,并且總是能夠在工期和預算控制之內(nèi)。
1980年,斯科拉里克離開了Gruen Associates,很快和別人合伙成立了Sklarek, Siegel and Diamond,這家公司之后成為了美國最大的只有女性職員的公司。
© Frank Hanswijk
丹尼斯·斯科特·布朗
丹尼斯·斯科特·布朗和她的伴侶羅伯特·文丘里對20世紀建筑設計的發(fā)展有著巨大的影響。她的評論被認為改變了很多建筑師和規(guī)劃師看待本世紀中葉的現(xiàn)代主義和城市設計的方式。1991年,她的丈夫羅伯特·文丘里獲得了普利茲克建筑獎,很多人對她沒有得到提名感到十分驚訝。
斯科特·布朗于1931年出生在當時的北羅德西亞,先后在南非和倫敦學習。1958年,她隨她的第一任丈夫羅伯特·斯科特·布朗移居費城,一年以后,丈夫死于車禍。
1960年,斯科特·布朗在賓夕法尼亞大學完成了她規(guī)劃專業(yè)的研究生學業(yè),并留校成為了一名教員,隨后她又獲得了建筑專業(yè)的碩士學位。也正是在這所大學,她邂逅了她的未來的丈夫和合伙人羅伯特·文丘里。
作為一名學者,布朗總是到處旅行,洛杉磯和拉斯維加斯這樣的新興城市總是能夠激起她濃厚的興趣。1967年到1970年,她在耶魯大學任教期間,設計了一門叫“向拉斯維加斯學習”的研究課程。斯科特·布朗和文丘里以及城市規(guī)劃學家史蒂芬·伊澤諾一起通過這些課題研究,撰寫了《向拉斯維加斯學習:被遺忘的建筑形式》一書,是20世紀設計領域開創(chuàng)性的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