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址:北京市海淀區(qū)中關村北大街100號(北樓)北京大學建筑與景觀設計學院一層 Email:info@landscape.cn
Copyright ? 2013-2022 景觀中國(www.cncwe.org)版權所有 京ICP備05068035號 京公海網(wǎng)安備 110108000058號
" /> ">
國家會議中心
10月10日,奧林匹克公園公共區(qū)正式對外開放,自此,除了“鳥巢”與“水立方”仍需買票進入外,北京市民及前往旅游參觀的人們都能夠更便捷地近距離接觸奧運建筑,一睹其英姿。事實上,奧運盛會過后,這些曾經(jīng)在盛會期間聚焦世界目光的奧運建筑將投入改造,未來它們的角色如何轉(zhuǎn)變,是否會延續(xù)奧運的余波,將其存在于北京這一地域上的意義永久延續(xù)下去,是人們更為關注的重點。
與“鳥巢”、“水立方”相比,處于奧林匹克公園場館群中心、外表龐大的國家會議中心則低調(diào)內(nèi)斂了許多。但步入其中,側(cè)目其沿河岸而長跨距延展開來的龐然氣勢,又深受震撼。
這座縱向距離深長、體量龐大的建筑物給人以強烈的視覺沖擊。國家會議中心是整個奧運建筑項目中單體建筑面積最大的一個項目——總用地面積約12.22公頃,總建筑面積約53萬平方米,其中主體建筑面積27萬平方米,主體建筑地下2層,地上8層,高42米,長398米,寬148米,配套設施建筑面積約26萬平方米,包括酒店、寫字樓、商業(yè)等建筑。
奧運光環(huán)
在北京奧運會與殘奧會期間,這里是國際廣播電視中心(IBC)、主新聞中心(MPC)所在地,更是聚集全世界人們目光的關鍵節(jié)點。它也是奧運歷史上最大的媒體中心。曾有人說,國家會議中心建設好了,奧運會就成功了一半,因為IBC和MPC將會成為超過2萬名注冊記者、攝影記者和賽時轉(zhuǎn)播者們奧運期間的“家”,云集至此的世界媒體,直接檢驗著這項工程的好壞,感受中國的奧運設施。
比賽時,它同時也滿足著奧運會擊劍和現(xiàn)代五項的擊劍、射擊項目的比賽場館需求,并在殘奧會期間舉行輪椅擊劍和硬地滾球比賽。奧運會擊劍館位于主體項目南側(cè)包括地下一層至地上五層?,F(xiàn)代五項的擊劍和氣手槍的正式比賽大廳坐落在國家會議中心的四層,可容納大約5900人,有比賽劍道5條。擊劍比賽結束后,將進行現(xiàn)代五項比賽的擊劍和氣手槍項目,擁有10條比賽劍道和38個氣手槍靶位。另外,安保、場館運行和機房位于地下一層。首層宴會廳為擊劍訓練館,設有14條劍道。賽時管理用房位于二層。三層北側(cè)為擊劍館的熱身場地,擁有熱身劍道12條,同時設有運動員的休息及淋浴用房,南側(cè)則是用于電視轉(zhuǎn)播的功能用房。另外,商品銷售及上層看臺的觀眾疏散通道位于五層。
國家會議中心主體項目北側(cè)為國際廣播電視中心,賽時可為1.6萬注冊電視轉(zhuǎn)播記者提供場地。在西側(cè)附屬的項目配套建筑中,兩棟酒店可為記者提供880間住房,酒店的地下一層和地上一層、二層可作為主新聞中心(MPC),為5600名注冊文字記者和攝影記者提供服務。
奧運光環(huán)下的國家會議中心自然于建設時需要緊緊依托此次奧運的基本理念——綠色、科技、人文。在實際操作中,為配合“綠色奧運”的理念和要求,設計、建設等方面均取得了令人滿意的效果。恰到好處的綠色與環(huán)境設計、中央吸塵系統(tǒng),北京第一例真空垃圾收集系統(tǒng)、自然通風設計、大量新型建筑材料的使用.......都為中國綠色會展中心樹立了典范。例如,6萬平方米的屋頂巧妙地收集起雨水,再從處理系統(tǒng)流出時,直接灌溉室外下沉式花園里的植物,繼而幫助降低地面溫度;獨特的室外“下沉式花園”設計,可以為國家會議中心每年省電38萬度。
在“科技奧運”上體現(xiàn)于各項材料的先進性、科技性、智能化之中,而“人文奧運”則更多是在中西方文化交融上的體現(xiàn),包括建筑語言、景觀設計等方面,盡可能通過西方的眼睛來感受中國的文化,再創(chuàng)造出自己理解之后的文化,此外也包括一些人性化的設施配置,如為殘奧會服務的無障礙通道設計等。
變身進行中
也許“國家會議中心”對很多人來說還比較陌生,因為“新聞中心”的影響力已先入為主地生根在眾人腦中,而事實上褪下了奧運光環(huán),“國家會議中心”才是這一建筑最根本的職能。在完成為奧運會服務的使命之后,它也將進入一段時間的改造,回復到本身職能上來,以滿足會議中心的運營要求。
據(jù)了解,此次改造于2008年9月開始,預計于2009年底結束,在一年的時間里,這龐大體量的建筑要如何進行改造?擔任此次設計的外方英國RMJM公司設計師之一的田先生在接受《樓市》記者采訪時透露了其中玄妙。
“整個國家會議中心的占地被劃分為了兩個地塊,當中還有一條市政規(guī)劃路穿過,因此在設計時,將一樓部分保持了原有的市政路,一樓之上則全面連接,并分為南北兩區(qū)域?!北眳^(qū)為展覽區(qū),其中包括一個2.4萬平方米的大型展覽廳,凈高10米,僅僅3根立柱,可靈活分割成四個獨立的展廳,樓體的最北端則設置為辦公樓。南區(qū)主要為會議區(qū),會議中心內(nèi)共有大小不等的會議室近100個,配備了最先進的會議視聽設備,能最大限度地滿足從20人到6000人不同規(guī)模的會議、宴會、演出、新品發(fā)布、公司活動等多功能服務需求。其中最大的會議室6400平方米,可容納6000人,大宴會廳4860平方米,可接待3500人的宴會。
事實上,在奧運比賽期間,北區(qū)主要為IBC所在地,因為電視媒體需要有足夠大的空間放置設備,所以2萬余平方米的超大空間恰好方便媒體使用,同時根據(jù)各自需求可以再劃分為不同的小空間;南區(qū)則為比賽場館,可以靈活調(diào)整為擊劍館和射擊場等。而從比賽場館到會議室的轉(zhuǎn)化,是依靠眾多的軌道隔斷,以及可以靈活設置的坐椅組成,從而實現(xiàn)空間不同需求的組合。
在交通組織上,前期規(guī)劃時必須對賽前賽后的使用透徹分析。因為比賽期間,無論運動員還是政府官員、媒體、觀眾都有自己的獨立性甚至是安全性考慮,因此在交通布局上做了一定的分流:觀眾從東面進入,運動員和政府官員從南面入場,而媒體則以北側(cè)與西側(cè)為主要交通道。比賽結束后改造為會議中心時,在交通上,內(nèi)部交通將更為集中,而市政路上方的平臺設置能夠很好地起到中轉(zhuǎn)交通的作用。
國家會議中心另一重要配套設施,是擁有443間客房的豪華四星級酒店——國家會議中心大酒店,連廊步行僅需三分鐘,足不出戶即可往來會展區(qū)與酒店客房。
改造完成后的國家會議中心,將完全承擔起運營會議的職能,包括承辦各類大中小型會議及展覽等。
對于這樣一個龐大的建筑,一個需要在不同時期承擔不同角色,進行角色轉(zhuǎn)化的建筑,其在設計時必然要經(jīng)受多方的壓力和考驗,譬如由于其業(yè)主身份的特殊——由國企來投資建設,而比賽期間又由奧組委來進行控制,這必然要產(chǎn)生諸多臨時的改動,像安全系數(shù)、地面的荷載系數(shù)等在比賽期間要求較高,而賽后恢復為會議中心時又并不需要這樣高的標準,因此如果保留比賽時的設計必然會造成日后的浪費,必須在初始設計時就充分考慮好日后的調(diào)整。
中西合璧
如前所述,國家會議中心的設計是通過西方的眼睛來感受中國文化后的再生表達,它凝結著中西方文化的精髓。承擔此項目設計的團隊由中方的北京市建筑設計研究院和外方的英國RMJM公司共同組成。從方案到具體設計由外方公司主導,從施工圖到實際施工則由北京院主導,在中西方建筑設計者們的和諧配合下,國家會議中心得以誕生。
外方主設計師曾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明確表示,他們認為建筑就像時裝,設計得太另類很容易過時,而他們的設計向來是尊重當?shù)匚幕覈乐數(shù)?,在國家會議中心的設計上也盡量呈現(xiàn)出該建筑的中國特色。
其東立面的4個下沉式廣場相互連通,在西方人眼里,這是一個“胡同建筑”,而在東方人看來,它卻并非一個開放式空間,如果非要給其一個定義,那大概可以稱為“變性的中國胡同”。
而其外部形態(tài)的設計上則更能體現(xiàn)中國元素的充分融入,整個東立面400米的延長線,曲線是設計的主元素,弧狀線條與建筑物前月芽形彎曲的河流相呼應。抽象而出后這“飛檐”形態(tài)的坡屋頂曲線與水中倒影的曲線合為一體,設計師們加入了水的元素并提煉,賦予了它一個很有意思的稱謂——唇。這既是和諧地糅進中國元素,也是一種建筑語言的表達——形式上的以及“唇”這一延伸意義上的。
一根根的廊柱則被運用到會議中心的外立面設計中,延展開的立面在廊柱的襯托下,配合著屋檐的曲線,形似中國傳統(tǒng)的拱橋。“這種橋梁的形態(tài)也暗示著我國在世界上的地位就如一座橋梁一般連通世界各國,體現(xiàn)人文、信息的溝通和交流。同時在縱向的歷史上也有了一種跨越性,面向未來?!痹O計師解說道。此外,他也向記者透露,其實早在設計之初,室內(nèi)細節(jié)上也有一些部分運用了中國元素,譬如柱子的裝飾圖案、吊頂部分、用青銅器圖案做墻飾等,后來因為考慮到與整體功能的協(xié)調(diào)而未被采用,只在材料上選用了中國傳統(tǒng)的銅、石材、卵石甬道等。
北京城的記憶
國家會議中心占據(jù)著優(yōu)越的地理位置,它地處京城北四環(huán),亞奧商圈的核心,距首都機場26公里,驅(qū)車僅需30分鐘,交通極其便利。由國家會議中心到天安門、頤和園、長城、十三陵觀光游覽或到東三環(huán)商務區(qū)、北京站、中關村都非??旖荨_B接市中心、火車站和機場的地鐵奧運支線在國家會議中心設有車站,更有多條公交線路經(jīng)過國家會議中心。改造完成后,國家會議中心將會對外正式開放,屆時,作為中國最大、最新、地理位置優(yōu)越、周邊配套完善的會議中心,國家會議中心將成為具有世界一流水平,能夠滿足大型會議、展覽、多種公共活動和酒店客房需要的大型會展中心。
用設計師自己的話說,整個國家會議中心的設計“很低調(diào)”,但這樣的設計又必然是在國際上走在前沿。它是一個讓東西方文化在此碰撞的產(chǎn)物,體量不小卻并不讓人感覺壓抑,不張揚,又蘊涵和諧的元素于其中。在設計師眼里,好的建筑一定是要符合使用的建筑。而國家會議中心設計的初衷便是滿足日后眾多會議會展舉辦場所的功能需求,能讓日后使用它的人們感覺舒適滿意,則它必定會在北京這一城市里留下記號,被人們記住,不僅因為它的龐大體量和外形,更是因為它所提供的使用價值。
“它耐看又具有很強的功能性,對于我們的設計而言,更多的是希望能夠參與到北京的城市建設中來,而非僅僅是營造一個標志物,但因為國家會議中心設計的成功,它未來必定會為人們所認知。”設計者如是說。
設計師解讀
不管是否承擔了奧運建筑的功能,國家會議中心的地理位置、體量、建筑形態(tài)及所擔當?shù)纳鐣巧紩顾诮ǔ芍蟪蔀橐惶帢酥拘缘慕ㄖ『檬沁@一奧運會期間所要提供的多方面功能給我們的設計工作帶來巨大挑戰(zhàn),賽時、賽后如何對功能進行布局,是我們面臨的難點,需要周密地分析空間、組織及設計。對此我們從以下方面進行了考慮:
首先,需要清楚一點,它最終的主要功能是會議、展覽中心,因此交通組織、空間布局、結構設置等都要合理,無論是大至2萬平方米還是小至幾十平方米的空間,每一個空間的使用一定要有效率;其次由于它在奧運會期間具有獨特的功能,必須要在設計中讓其前后產(chǎn)生對比,在轉(zhuǎn)換空間時能夠自由轉(zhuǎn)換。此外,除了建筑功能上的考慮,我們也思考了建筑形式的表達,因為是西方設計師所設計的中國的建筑,要如何表達中國的元素于其中,是一大關鍵。
——國家會議中心外方設計者英國RMJM公司設計師田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