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首頁  /  發(fā)現(xiàn)   /  時事  /  正文

兩座世博會“水晶宮”的不幸命運

admin 2009-11-02 來源:景觀中國網(wǎng)
1851年5月1日,第一屆世博會在英國倫敦海德公園的“水晶宮”開幕。這座具有劃時代意義的新建筑占地7.4萬平方米,鐵結(jié)構(gòu)由3300根鐵柱和2300根鐵梁構(gòu)成,外墻和屋頂均為玻璃,玻璃使用量達9.3萬平方米、約29.3萬塊、總重400噸,整個建筑通體透明、寬敞明亮。
  世博會誕生于“水晶宮”,至少有兩屆世博會建有“水晶宮”,而這兩座“水晶宮”最終都毀于大火——這是世博會歷史上的一段不幸。

  1851年5月1日,第一屆世博會在英國倫敦海德公園的“水晶宮”開幕。這座具有劃時代意義的新建筑占地7.4萬平方米,鐵結(jié)構(gòu)由3300根鐵柱和2300根鐵梁構(gòu)成,外墻和屋頂均為玻璃,玻璃使用量達9.3萬平方米、約29.3萬塊、總重400噸,整個建筑通體透明、寬敞明亮。

  158年前“水晶宮”的出現(xiàn),既標志著工業(yè)革命在英國的突飛猛進,也成為世博會歷史上的標志性建筑,其新材料和新技術(shù)的運用,使其與以往建筑截然不同,在建筑史上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給人以極大震撼。

  倫敦“水晶宮”在世博會之后被拆除,后又重建,1936年最終毀于大火。但在其后數(shù)十年間的世博會以及歐美的多個城市里,諸多展館類建筑都仿效了“水晶宮”的玻璃框架結(jié)構(gòu),1853年在美國紐約舉行的世博會即是一例。

  作為美國舉辦的第一屆世博會,1853年紐約世博會的組織者原本想采用能夠體現(xiàn)美國特色的新型展館,但倫敦“水晶宮”的影響太大,最后仍決定“復(fù)制”一座“水晶宮”。這屆世博會持續(xù)時間達17個月之久,標志著美國作為一個大國正在西半球崛起,但作為主要展館的“水晶宮”卻出現(xiàn)了屋頂漏水等小失誤。

  至為不幸的是,1857年10月,已被出租出去舉辦一場展覽的紐約“水晶宮”突發(fā)大火,很快化為灰燼。

  雖然“水晶宮”生命短暫,但其放射出的光芒以及對未來的影響至今猶在。作為世博會上的經(jīng)典展館,“水晶宮”象征著創(chuàng)新、進步以及巨大的包容性。

11

發(fā)表評論

您好,登錄后才可以評論哦!

熱門評論

相關(guān)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