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首頁  /  發(fā)現   /  時事  /  正文

廣西少數民族文化遺產保護更趨理性

admin 2010-01-15 來源:景觀中國網
中國壯鄉(xiāng)百色靖西縣,被譽為“繡球之鄉(xiāng)”,然而,如今已很難找出會用“堆繡”繡出栩栩如生立體畫的繡手;在舞臺上表演“四五人千軍萬馬,六七步穿州越國”壯鄉(xiāng)提線木偶戲的,只剩下了平均年齡50多歲的老人們;崇左寧明縣,民族文化遺產花山巖畫也遭受著風雨的剝蝕……
  中國壯鄉(xiāng)百色靖西縣,被譽為“繡球之鄉(xiāng)”,然而,如今已很難找出會用“堆繡”繡出栩栩如生立體畫的繡手;在舞臺上表演“四五人千軍萬馬,六七步穿州越國”壯鄉(xiāng)提線木偶戲的,只剩下了平均年齡50多歲的老人們;崇左寧明縣,民族文化遺產花山巖畫也遭受著風雨的剝蝕……  

  幸運的是,2009年,少數民族文化遺產的“脆弱”引起了世人的警醒,對它們的保護與傳承開始趨向理性:靖西縣繡球協(xié)會稱將盡快把“堆繡”手藝傳給年輕人;靖西縣民族局已開始建提線木偶戲培訓基地;寧明花山巖畫一期保護工程也已進入實體修復階段……  

 ?。玻埃埃鼓辏保苍拢常叭?,中國少數民族非物質文化遺產搶救與保護論壇在南寧舉辦。中國民間文藝家協(xié)會分黨組書記羅揚在論壇上,通過實施遺產搶救工程,中國一系列少數民族民間文化得以保護和傳承。  

 ?。玻埃埃鼓辏保苍拢溉?,廣西花山巖畫實質性保護一期工程在寧明縣啟動。廣西壯族自治區(qū)博物館研究員藍日勇介紹,位于花山巖壁上的巖畫至今已有1800-2500年的歷史,是戰(zhàn)國至東漢時期壯族先民駱越人的巫術文化遺跡。  

  由于受到自然、地質環(huán)境及人類活動等影響,近一半面積的巖畫本體出現脫落,一些巖畫表層的顏料層褪色剝落。一期工程核心是對巖畫所在的開裂巖體進行搶救性粘結加固保護。  

  工程請了來自上海、武漢等地的多名地質學、建筑學教授作為科研顧問,力求科學地復原受損巖畫,并重新規(guī)劃花山巖畫的旅游價值。有專家提出,花山巖畫可申報“世界文化遺產”,或申請“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對其加以理性地利用。  

  在廣西這片具有濃郁民族風情的地方,對少數民族文化遺產的保護從未間斷。2009年10月,第11屆南寧國際民歌藝術節(jié)期間,南寧市舉行盛大巡游活動,耕作情景的“春牛舞”、壯鄉(xiāng)迎親場面的“壯族八音”、香火龍舞等進入廣西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的傳統(tǒng)文化項目紛紛亮相,集中展示了壯鄉(xiāng)豐富多彩的民俗民趣,在被現代化浪潮占領的城市中央,呈現了一場質樸的本民族經典文化“秀”。
11

發(fā)表評論

您好,登錄后才可以評論哦!

熱門評論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