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樓曾是明代南京城的報時中心
admin
2011-01-05
來源:景觀中國網
“鼓樓今年要大修,我很高興,不知道貴報能不能給讀者說說南京鼓樓的歷史和價值?”上月29日,揚子晚報A43刊登的《600多歲鼓樓春節(jié)后揭頂大修》,引起了許多“老南京”的關注。記者從鼓樓公園管理處了解到,在沒有鐘表計時的古代,鼓樓是南京城的報時中心,催促文武百官勤于政務,提醒百姓辛于勞作,也用作迎王、接詔書、選妃等重大慶典,堪稱是明代首都之象征。
上世紀30年代的鼓樓。 鼓樓公園管理處提供
“鼓樓今年要大修,我很高興,不知道貴報能不能給讀者說說南京鼓樓的歷史和價值?”上月29日,揚子晚報A43刊登的《600多歲鼓樓春節(jié)后揭頂大修》,引起了許多“老南京”的關注。記者從鼓樓公園管理處了解到,在沒有鐘表計時的古代,鼓樓是南京城的報時中心,催促文武百官勤于政務,提醒百姓辛于勞作,也用作迎王、接詔書、選妃等重大慶典,堪稱是明代首都之象征。
曾有24面鼓,按節(jié)氣設置
1365年,朱元璋在南京設太史監(jiān),專門觀天象,而古時的觀天象與國家政治緊密關聯(lián),地位非常高,明太史監(jiān)首任太史令,就是朱元璋身邊著名的謀臣,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劉基。次年,南京明城墻開始建造,據史書記載,“上命基補新宮于鐘山之陽……故筑新城五十余里”,專家認為明城墻由明太祖朱元璋親自參與設計,劉基正是城建規(guī)劃的總設計師。南京明城墻有內十三、外十八之說,即內有十三座城門,外有十八座城門,現(xiàn)存南京明城墻為應天府即京城,城門計有13座,而鼓樓就建在城市的中央。
鼓樓始建于明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年),古代里坊制城市實行宵禁,早晚擊鼓為啟閉坊門的信號,每過一時段就擊鼓,擊鼓時先快擊十八聲,再慢擊十八聲,俗曰:“緊十八、慢十八、不緊不慢又十八”,快慢相間計六次,共一百零八聲,因為古人以一百零八聲代表一年,所以擊鼓要定為一百零八聲。據史料記載,鼓樓用于定更所用之鼓共二十五面,一面主鼓,二十四面群鼓,依中國農事二十四節(jié)氣而設置。
傳說13匹馬控制城門開關
朱元璋為了在全城統(tǒng)一時間而修建了鼓樓這個報時機構,由掌管報時的官吏專門掌控。全城時間的統(tǒng)一,利于統(tǒng)一政府各個機構的辦公時間……使這個城市井然有序。
“老南京”對“暮鼓晨鐘”有著許多美妙的傳說:浮想那時的黃昏和黎明,隨著鼓樓的擊鼓聲響,在城中央的鼓樓,將有十三匹快馬朝著不同的方向,向十三個城門處飛馳而去,控制對城門的啟閉。渾厚悠揚的鼓聲傳遍大街小巷,城中居住的百姓按鐘鼓聲起息勞作。
堪稱明朝標志性建筑的鼓樓,到了清代,只遺留下城闕,直到康熙皇帝南巡時,在此登臨四望,地方官才在鼓樓基座上樹碑建樓,并更名為“碑樓”,故鼓樓有“明鼓清碑”之稱。
民國時被辟為城市公園
民國12年(1923年),鼓樓就被辟為城市公園,在全南京人的心目中,就是南京政治和文化的中心區(qū)域。鼓樓曾一度設有測候所,以后又作為中央天文研究所臨時辦公場所,紫金山天文臺建成后,天文研究所即遷出。民國24年(1935年)7月,建兒童娛樂園。民國26年(1937年)底,侵華日軍占領南京后,偽政府設鼓樓公園辦事處,兼管莫愁湖、五臺山、清涼山及街道行道樹。民國35年(1946年)5月,國民政府還都南京。
南京解放后,鼓樓公園又曾作為消防部門的瞭望哨。1957年,“鼓樓”被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959年10月1日國慶十周年之際,鼓樓公園正式對外開放。1966年“文革”開始,公園停止對外開放,遭嚴重毀壞,文物、古玩擺設大多流失。1974年,南京市政府開始鼓樓公園恢復工作,包括鼓樓、鼓樓西亭(“樂之亭”)、鼓樓廣場及四周綠化。1979年10月1日,鼓樓公園恢復對外開放?!?/div>
發(fā)表評論
熱門評論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