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些設計單位采訪,常常能聽到建筑師們說,《建筑創(chuàng)作》盡刊登些粘人眼球的東西。找到近一年來的該刊一翻,果然如此。像“結構" />
  在一些設計單位采訪,常常能聽到建筑師們說,《建筑創(chuàng)作》盡刊登些粘人眼球的東西。找到近一年來的該刊一翻,果然如此。像“結構">
首頁  /  發(fā)現(xiàn)   /  時事  /  正文

突出學術特色注重建筑文化傳播

admin 2002-11-04 來源:景觀中國網(wǎng)
———二○○二年《建筑創(chuàng)作》學術觀點透視   在一些設計單位采訪,常常能聽到建筑師們說,《建筑創(chuàng)作》盡刊登些粘人眼球的東西。找到近一年來的該刊一翻,果然如此。像“結構
———二○○二年《建筑創(chuàng)作》學術觀點透視

  在一些設計單位采訪,常常能聽到建筑師們說,《建筑創(chuàng)作》盡刊登些粘人眼球的東西。找到近一年來的該刊一翻,果然如此。像“結構設計美學”專輯、“先行者的歌———記我國早期的幾位女建筑師”等選題的確很粘人眼球。在與該刊主編金磊的幾次交談中,記者感到,他們在努力把“立足建筑師、服務建筑創(chuàng)作、向公眾傳播建筑文化”的辦刊宗旨具體化為了一種與眾不同的學術品位。

  突出推薦重點工程設計

  他們對推薦重點工程的定義是:向國內(nèi)外建筑師推薦能代表國家水準的、在人民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的工程設計與方案。他們辦刊的關鍵集中在工程性和專業(yè)性上,獨到的工程實例及特有的細部設計是他們真正的學術特色。以上半年為例,如第一期以北京新建筑為題,共刊出中國國家大劇院、首都圖書館新館、北京城鐵西直門指揮中心工程等。第五期中國電影博物館國際設計競賽最佳方案,國家電力調(diào)度中心工程、新湖北劇場設計。第六期的廈門藝術學院設計。雖然重點工程推出的項目不多,但由于是精心選擇的,受到建筑師及高校師生們的歡迎。

  突出技術美學設計建筑是介于藝術與科學之間的學科,功能與美學的營造已是無法分割的。但由于諸多原由,日新月異的建筑高新技術建筑師并不掌握。他們第七期出版的“結構設計美學”專輯所刊載的文稿應該是代表了結構技術美學設計研究的最高水準。中國工程院院士馬國馨從建筑美學和技術美學的視角入手,研究了建筑藝術中的結構美。他在文章中系統(tǒng)地介紹了幾位國際大師:20世紀后半葉通過球形金屬結構穹頂而聞名于世的富勒有著眾多的頭銜,美國工程師、建筑師、數(shù)學家、發(fā)明家、散文家、未來學家等,他最主要的成績就在于幾何穹頂或稱網(wǎng)
格球形穹頂,這是在徹底簡潔的功利觀點下發(fā)明的一種輕量、高效并富有象征性的高技術空間結構。在對張拉膜或索膜建筑所表現(xiàn)出自然美和技術美結合的回顧時,不能不提另一位德國結構大師、帳篷式結構或索網(wǎng)結構的先行者福萊·奧托,他最著名的作品當屬1972年慕尼黑奧運會的帳篷式單層正交索網(wǎng)結構。他不是從純技術中尋求靈感,而更多地從自然中的發(fā)現(xiàn)來表達自己的目的。

  突出獨到的選題策劃他們在第二、三期合刊為充滿新意的大連城市設計與建筑做了專輯,深得大連規(guī)劃設計界好評。這不僅是品牌的力量,更體現(xiàn)了選題策劃的能力。再如第四期主題為北京·女建筑師,從某種意義講,填補了過去在介紹建筑師及其作品中不可或缺的一塊?!跋刃姓叩母琛浳覈缙诘膸孜慌ㄖ煛睂θ藗冎匦抡J識女建筑師及其作品,對比男性與女性建筑師的作品提出了新思路。

  為了向世界同行展示中國中青年建筑師的風采,他們借第21屆世界建筑師大會之際,出版了大型增刊,介紹了50余位北京的中青年建筑師,系統(tǒng)介紹了他們的成功作品,并特請有關專家分別從北京新建筑創(chuàng)作、北京歷史上的城市設計、北京現(xiàn)代城市布局等方面作了詳細論述,從而使該刊成為與海外建筑師相互溝通的窗口,投放到柏林第21屆世界建筑師大會上博得好評。

  突出權威的建筑論壇

  一年來,他們相繼推出了馬國馨院士的“建筑師應成為創(chuàng)造現(xiàn)代建筑文化的主體”,北京CBD規(guī)劃建設總顧問柯煥章談北京CBD發(fā)展的熱點及關鍵問題。專訪了設計大師、中科院院士齊康,刊載了原天津大學建筑系主任馮建逵教授談20世紀40年代北京故宮中軸線實測的經(jīng)歷等權威性的文稿及采訪錄,讓人們在感受現(xiàn)代、回味歷史中受到建筑科技與文化的熏陶。

  請專家論談,為行業(yè)發(fā)展服務,是該刊的一大特色。第六期在北京申奧成功一周年前夕,馬國馨院士的“悉尼奧運會的再思考”一文,從全新的視點,科學地分析了2000年悉尼奧運會場館建設的得與失,為2008年北京成功建設一流奧運場館提供了富有指導性的思路。在第七期刊出的《北京十大建筑設計》首發(fā)式上部分專家發(fā)言,不僅體現(xiàn)了老中青建筑師對精品建筑設計的執(zhí)著追求,更反映出北京十大建筑設計經(jīng)典的作用及感染力。同時還專訪了11位體育建筑設計專家,請他們談了參加不同時代體育建筑設計的感受,對今天北京的奧運建筑設計頗有啟示作用。
他們在第十期特別推出熊明設計大師的“漫議建筑原創(chuàng)性”和中國建筑學會副理事長竇以德的“新中國五十年建筑藝術發(fā)展概述”,從一定意義上講,這不僅為建筑界,也為藝術界提供了一份重要的文獻資料。

  突出建筑文化的格調(diào)

  早在去年10月,該刊主辦首屆全國建筑攝影大獎賽時便明確其意義之一是普及并向公眾傳播建筑文化。今年他們又成功地主辦了全國第二屆“建筑與文學”學術研討會。據(jù)主編金磊介紹,之所以如此關注建筑文化領域,不完全出于雜志社的興趣,更多地緣于服務社會的理性。作為一個志在面向全社會的開放型學術媒體,不僅要直接為建筑師及其作品服務,還要勇于透過文化層面去發(fā)現(xiàn)在建筑文化中值得關注的學術點及研究側(cè)面。僅以攝影為例,全國建筑師的二分之一持有相機,且能拍到較好的圖片。再以文學而言,國內(nèi)外也有一大批具有深厚文學修養(yǎng)的
建筑師,這不僅僅因為建筑與文學有諸多共通性,更在于建筑中有文字,文字可以更好地描述建筑。像他們刊登的“用攝影傳播建筑美學”、“蘇州河的夢想”等文章及“建筑師與筆”等欄目都在于此。
11

發(fā)表評論

您好,登錄后才可以評論哦!

熱門評論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