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發(fā)現(xiàn)   /  時事  /  正文

觀點碰撞:誰有權評選“中華名山”?

admin 2003-01-24 來源:景觀中國網(wǎng)
   泰山、黃山、峨眉山、廬山、珠穆朗瑪峰、長白山、華山、武夷山、玉山和五臺山等十座名山被推選為“中華十大名山”——由中國國土經(jīng)濟學研究會、《今日國土》雜志社主
   泰山、黃山、峨眉山、廬山、珠穆朗瑪峰、長白山、華山、武夷山、玉山和五臺山等十座名山被推選為“中華十大名山”——由中國國土經(jīng)濟學研究會、《今日國土》雜志社主辦的“我心中的中華名山推選活動”正式在北京人民大會堂揭曉。

   據(jù)悉,中華名山推選活動在我國歷史上尚屬首次,為保證推選方式、方法的客觀性與科學性,此次評選活動采取了“群眾投票、專家評議、媒體參與”的評選方式。

  組委會首先確定了統(tǒng)一的推選標準,即社會知名度、傳統(tǒng)文化、生態(tài)環(huán)境、景觀特色、科學價值與管理建設;隨后提出了42座候選名山供社會各界投票參考。截止到去年10月,組委會共收回11465張有效選票。10月22日,在群眾推選的基礎上,包括6名院士在內(nèi)的21名評委經(jīng)過充分醞釀和激烈討論,最終從群眾推選的前15名中推選出了中華十大名山。

評說鏈接:

《南方都市報》: 誰有權給“中華名山”排座次? (作者:艾君)


五岳之尊 泰山
  中國自古就有“五岳”、“三山”之說,而且已經(jīng)舉世聞名了,是不是住在那里的山民就已經(jīng)富裕起來了呢?我老家就在中岳嵩山腳下,離少林寺僅僅數(shù)公里路程,可那里目前還是國家每年都要財政補貼的貧困地區(qū)。如果評上“名山”就能脫貧,國家早可以評了。

 據(jù)報道,這“十大名山”是由來自全國各地的11465張群眾選票選出的。12億多人口,只有1萬多張選票,說實話,我連所占的百分比都懶得算,因為這實在代表不了民意,就我的老家所在的縣就有70多萬人,如果讓他們來投票,收到萬余張選票跟玩似的。在這樣的基礎上選出的結果,竟然也敢拿出來公之于眾! 

  主辦人也留了一手,說在群眾投票的基礎上,又經(jīng)過了專家的評議。這次評選“名山”是“以社會知名度、傳統(tǒng)文化、生態(tài)環(huán)境、景觀特色、科學價值與管理建設6項內(nèi)容為基本推選標準”的,但不知是否請到了社會學專家、歷史文化專家、環(huán)保專家、旅游專家、管理學專家等一齊出場?不過,最后結果是“評委根據(jù)群眾推選名單的前15名圈定10座名山”的,既然專家們就可以“圈定”,還搞民間投票做甚?  兩個主辦單位都是搞“國土”研究的,“國土”的范圍廣矣,這次評出了“十大名山”,接下來“十大名河”、“十大名樹”、“十大名花”等等大約都要相繼開評了吧?我們不妨翹首以待,看看后面還有多少熱鬧玩意兒! 


人民網(wǎng)網(wǎng)友:哀悼那許多逝去的名山 (作者:曹林)


黃山 迎客松
  “中華十大名山”選出來了,但意外的結果不得不引起人們的許多思考:廣為人知的“五岳名山”中僅“兩岳”當選,“四大佛教名山”中半數(shù)出局,曾經(jīng)讓多少人流連忘返的張家界也含恨而歸。照這樣的“流失速度”,假以時日,十年后再評選一次,僅存的碩果還有幾座?今天選出來的“十大名山”又能“名”存多久?是什么在讓那許多曾經(jīng)嫵媚的“名山”失去純真而美麗的面孔?

 據(jù)報道,這次的“中華十大名山”評選有條規(guī)則,就是淡化旅游特色排斥經(jīng)濟價值,所以許多遭到過分商業(yè)開發(fā)的“名山”自然被逐出局——名山“二難困境”的矛盾在這條規(guī)則里就明顯地暴露出來。你說不開發(fā)吧,俗話說,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名山”一般都在“窮山惡水”之間,山民不靠山靠什么呢?在這種思路下,沒有統(tǒng)一合理規(guī)劃的對“名山”的開發(fā)是盲從的,對于山地資源是毀滅性的。

  沒有產(chǎn)權實體導致人見人采,有了產(chǎn)權實體是人見人賣,人見人采的結果是名山的荒蕪,人見人賣的結果是名山的“繁榮”,“名山悲劇”就是在這樣的“采”與“賣”之間展開——在這樣困境中的“名山”能不流失,能不枯竭嗎?沒有有效的法律和制度的到位,這樣的悲劇會不斷地上演,名山會不斷地落馬,不斷地消失在人們審美的視覺歷史中。


人民網(wǎng)網(wǎng)友:評“十大名山”,是為了保護山本身(作者:肖虎)


長白山 天池
   評選以“社會知名度、傳統(tǒng)文化、生態(tài)環(huán)境、景觀特色、科學價值與管理建設”等標準打分,其實參加評選的大多是從新聞中獲得信息,真正實地考察,有感性認識的有幾人?新聞報導是客觀的但不是全面的,近期有負面報導出現(xiàn)的單位是肯定上不了“名”,還不是最后“靠”專家評定?這樣的評選有多少真實性、合理性值得商榷。

  評選“十大名山”有何用意,有何作用?是為了向世界介紹,還是要去爭世界遺產(chǎn)?現(xiàn)在評“名X”,都是有很大功利性的活動。還不是捧了幾個,壓了一批,加上媒體一咶噪,不知多少未能評上的單位要倒霉了。我國稱名山的都有其人文內(nèi)涵和歷史積淀,如三山五岳、佛教名山、道教名山等等,都是經(jīng)千百年的篩選留下來的,當然也不是今天不在十大之列就不“名”了。


《中國青年報》: 不出名的八大“訣竅”(作者:陳魯民)

   這年頭,啥怪事都有,一不留神就出了名的事也時有耳聞。為了使那些不想出名、害怕出名者也能遂心如愿,在下總結出不出名的八大訣竅,供有志于此者借鑒。

   一、拒絕入選名人辭典。二、不與權威泰斗合影。三、不請名家大師寫序題詞。四、不三天兩頭出席新聞發(fā)布會、作品研討會,不忝列“到會者還有×××”的名單,也不接受電視臺的專訪,不參加名人說美食、名人論旅游之類有增名氣之可能的無聊節(jié)目。用錢鐘書先生的話來說,就是決不做那種“吃些不干不凈的飯,說些不痛不癢的話,花些不明不白的錢,見些不三不四的人”的事。

   五、既不請朋友甲在報頭批評自己,又不請朋友乙激烈反擊,更不請朋友丙進行爭論總結。打筆墨官司,惡意炒作,以引起公眾注意,落入人稱“××現(xiàn)象”的窠臼,想不出名都難。 六、不濫發(fā)名片。 七、不故意找名家碴兒,雞蛋里挑骨頭。八、不互相吹捧,亂戴高帽,牛皮千遍也能讓人信以為真,說不定真會吹出大名,所以此亦為怕出名者之大忌。
11

發(fā)表評論

您好,登錄后才可以評論哦!

熱門評論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