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需要怎樣的住區(qū)文化 掃描京西人文變遷
admin
2003-03-14
來源:景觀中國網
西山晚霞輝映下的皇家園林與私家車高速奔馳的四環(huán)路、出入高樓大廈的白領男女與販賣盜版光盤的外地民工、聽不夠的講座看不完的書以及同樣鏟不盡的辦證小廣告……對立抑
西山晚霞輝映下的皇家園林與私家車高速奔馳的四環(huán)路、出入高樓大廈的白領男女與販賣盜版光盤的外地民工、聽不夠的講座看不完的書以及同樣鏟不盡的辦證小廣告……對立抑或和諧,正是他們生動地組成了京西獨特的生態(tài)群落。
3月7日晚上,由北大新青年文化傳播機構和北京萬科企業(yè)有限責任公司聯(lián)合舉辦的“京西何兮———京西群落生存記錄展暨住區(qū)文化論壇”正式拉開帷幕。座上嘉賓則是張永和、柏蘭芝、秦暉、張頤武、陳丹青、俞孔堅等建筑學、社會學和藝術界知名人物。
生活在海淀:凝聚夢幻的棲息地
位于京西的海淀一直是上風上水的代名詞,自然成了房地產開發(fā)商爭奪的要地。背靠西山,坐擁皇家園林,深厚的歷史文化背景,這些都是廣告詞里強調的核心。北京大學建筑學研究中心主任張永和教授認為,海淀的歷史有幾個變化,第一個變化是消滅荷塘。以前這里的稻田、荷塘非常的多,后來漸漸地少了。到上個世紀六十年代,首都體育館蓋起來,就完全沒有了。第二次發(fā)展是消滅生活,消滅了生活,只有工作。
在臺灣長大、又在美國住了多年、現(xiàn)在北大教書的柏蘭芝教授則完全是懷著對北大浪漫的幻想來到海淀的。但是來到北大后,她看到的是很多企業(yè)論壇,三角地張貼的是很多廣告,當然也有很多很棒的學生。也許,“發(fā)展”真的是硬道理。關于“希望生活在一個怎樣的海淀”這個問題,她援引了給她理發(fā)的一個外地小伙子選擇海淀的可愛的理由:“海淀,就是海在這里沉淀?!彼粺o傷感地發(fā)問:海真的在這里沉淀了嗎?
開發(fā)商:不應只是單純的掠奪詩意
在座談會上,矛頭都指向了對詩意過去進行“掠奪”和“破壞”的開發(fā)商。萬科集團工程總監(jiān)、東南大學結構工程博士吳有富坦承。社會發(fā)展有這樣一個需求,開發(fā)商要做的就是如何把土地開發(fā)得更好:第一要解決社會功能問題,第二解決好產業(yè)問題,第三是配套設施的問題,第四是怎樣把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結合起來。在這樣的情況下,作為一個發(fā)展商的社會使命就是:一,要為子孫后代留下文化遺產而不是垃圾;二,要為社會大眾服務;三,要把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結合一致。
世界級的中關村:需要友善的社區(qū)
中關村地區(qū)作為現(xiàn)在經濟全球化的一個點,在參與全球化進程的同時,它又是我們的家園,北大教授張頤武說:所謂文化的問題就是對這片地域的除了欲望以外的剩余的要求。我認為這種要求包括兩點:一是要求有非常友善的社區(qū),社區(qū)里的人相互之間非常信任,對每個人來說都是有生命有記憶的地方,建立一種相互信任的文化。二是需要一個更好的更適宜人生存的環(huán)境,不僅有高科技,還有情感,讓人覺得這是一個和諧的有詩意的社區(qū)?,F(xiàn)在我感覺到中關村的夜晚寫字樓都關著燈,如同幽靈一般,那么我們應該如何用文化來激活這個地區(qū),這個文化究竟在哪兒,希望和各位再繼續(xù)探討。
單純的拷貝并不能夠制造國際化
曾經參與過國家大劇院設計的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教授吳耀東在泛中關村地區(qū)做了兩個社區(qū),一個是風林綠洲,一個是誠品建筑,他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能夠改善人們的生活環(huán)境,甚至文化上的東西,但是并不是特別理想。他認為,清華的變遷可以說是京西變遷的一個縮影,現(xiàn)在清華的建設量是歷史上最大的。但是在短短一個時期內,做這么大的住宅,你只能不斷地去copy,而他認為文化一定要帶有原創(chuàng)性?,F(xiàn)在開發(fā)商大量地請國外的設計師來做設計,甚至包括園林設計。但是文化直接移植是不可能的,不屬于你的東西永遠不屬于你,屬于你的東西怎么屬于你呢?其實文化的東西就在日常生活里,而不是去談一些宏觀的概念。人是為了追求幸福生活而活著。如果要嚴肅地談文化這個話題,首先應該讓自己的身心平和下來,回到一個凡人狀態(tài),一個DAYLIFE狀態(tài)。關于“住和思”的關系。買房子的時候人們通常只關心樓里面的東西,什么戶型單元,門外的東西一概不關心。他總覺得應該把視野放遠一點,比如看看電梯間好不好,庭院怎么樣等等。多關注一些公共空間,應該多提倡市民參與意識。
居住模式的改變會帶來經濟的提升
萬科的代表周昆介紹,三年前萬科在圓明園的西邊頤和園的北邊拿了一塊十萬平方米的地,但是一直沒有做,因為感覺到一定程度上一些經濟行為與當?shù)氐奈拿}會產生沖突,所以萬科花了三年時間來思考這個項目。我們和陽光衛(wèi)視合作的一個欄目叫《居住改變生活》,在合作中我們有一個共同的看法就是,現(xiàn)在開發(fā)商似乎已經成了一個可怕的力量。成了經濟體系中的不良分子?,F(xiàn)在應該說居住模式變化很大,北京1994年的時候根本沒有房地產這個概念,1996年才有局或廠礦集體購買,而現(xiàn)在97%是個人買房。居住模式真的是改變了,居住模式的改變帶來了經濟模式的改變。比如萬科在朝陽區(qū)最窮的一個鄉(xiāng)開發(fā)了一個項目,把那個鄉(xiāng)變成了當?shù)囟愂盏谝坏泥l(xiāng)。居住模式的改變又帶來了社會結構的改變。所以說開發(fā)商實際上是承擔了文化上的使命。具體來講,就是應該向大家提供一個很好的居住和交流環(huán)境。中關村的發(fā)展趨勢既不是城市化也不是郊區(qū)化,我們覺得中關村地區(qū)有三個最主要的群落:學院、企業(yè)、風景名勝區(qū)。我們也在和海淀區(qū)政府探討如何保護居住區(qū)。(周春林)
發(fā)表評論
熱門評論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