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發(fā)現(xiàn)  /  思想  /  正文

國際視野下的中國園林研究

景觀設計學 2022-06-16 來源:景觀中國網(wǎng)
原創(chuàng)
中國園林研究日益獲得國際景觀設計行業(yè)的廣泛關注。面對卷帙浩繁的國際學界,如何把握中國園林研究學術潮流則成為促進中國景觀研究發(fā)展和講好中國故事的關鍵所在。本文旨在對《園林與設計景觀史》和哈佛大學敦巴頓橡樹園這兩個引領國際學術潮流的期刊和學術機構基金項目進行歷時性考察,探討21世紀以來國際景觀設計視野下中國園林研究的動態(tài)趨向。

注:本文為刪減版,不可直接引用。原中英文全文刊發(fā)于《景觀設計學》(Landscape Architecture Frontiers2021年第2持久性景觀???。

獲取全文免費下載鏈接請點擊此處


21世紀以來國際視野下的中國園林研究

——基于《園林與設計景觀史》與敦巴頓橡樹園的歷時性考察

Chinese Garden Research in the 21st Century International Academia

—A Diachronic Analysis of Journal Studies in theHistory of Gardens & Designed Landscapes and Dumbarton Oaks Library and Collection

 

張亦弛

奧斯陸大學人文學院文化研究與東方語言學系博士后研究員

王珺哲

北京城市學院城市建設學部副教授


1 研究背景

近年來,已有學者分別從景觀規(guī)劃、園林歷史與理論、景觀生態(tài)等方面入手對國際景觀設計學界的研究動態(tài)進行了深入解析。盡管如此,中國園林——這一業(yè)已成為國際景觀設計學界的研究熱點和關注對象,且在中國具有極大優(yōu)勢的研究方向卻未并未引起中國學界足夠的重視;既有研究往往僅從史學流變、環(huán)境史等專題視角出發(fā),較少系統(tǒng)性地關注這些動態(tài)的歷時性整體變化。因此,如何在卷帙浩繁的國際文獻中明確把握中國園林研究的學術潮流和動態(tài)趨向則成為進一步促進中國景觀研究的關鍵所在。

在眾多景觀設計學期刊和研究機構中,《園林與設計景觀史》(Studies in the History of Gardens & Designed Landscapes)和哈佛大學敦巴頓橡樹園(Dumbarton Oaks Research Library and Collection)無疑是最為突出和引領國際學術潮流的兩個。

《園林與設計景觀史》,原名《園林史學報》(The Journal of Garden History),由國際園林史泰斗和美國園林史研究奠基人約翰·迪克遜·亨特(John Dixon Hunt)創(chuàng)辦于1981年,旨在關注世界范疇內特定場所的設計,及其在社會文化史、地理、美學、技術及保護等語境下的解讀。多年來,一直憑借其專業(yè)性和權威性著稱于國際景觀學界。

1.jpeg

《園林及設計景觀史》封面 ? Studies in the History of Gardens & Designed Landscapes

敦巴頓橡樹園位于美國華盛頓,隸屬哈佛大學,是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園林和景觀設計學研究機構。自1956年推出首項景觀研究基金以來,其每年都會設立數(shù)項基金推進園林研究?,F(xiàn)在活躍于國際學界的具有影響力的學者幾乎無不有著該機構的研究經(jīng)歷。

2.jpeg

敦巴頓橡樹園 ? 張亦弛

3.jpeg

敦巴頓橡樹園古籍室內景 ? 張亦弛

因此,無論是在《園林與設計景觀史》發(fā)表文章,還是獲得敦巴頓橡樹園的研究基金,都不僅是對學者個人研究的高度肯定,還是被景觀設計國際學界認可的一種標志。有鑒于此,本文嘗試借由文獻計量法對2000~2020年《園林與設計景觀史》的刊載論文和敦巴頓橡樹園的基金課題進行歷時性考察,以揭示中國園林研究在國際景觀設計研究中的學術脈絡、發(fā)展趨向、演進動態(tài)和范式轉變,從而為中國景觀研究的發(fā)展提供新的啟示。

 

2 載文類型及變化趨勢

《園林與設計景觀史》每年出版4期,每期包含47篇學術論文,以及評論、雜論、編者按若干。從2000年第1期至2020年第4期,總計發(fā)表文章548篇,包含學術論文422篇(占比77.01%)。通過逐一檢索,發(fā)現(xiàn)其中以中國園林為主題——即以中國”“中國園林、中國某地(如蘇州)、中國某園林(如獅子林)、及中國某專著(如《園冶》)為研究對象——的文章共計32篇,占學術論文總載文量的7.8%。

敦巴頓橡樹園每年設立近10項基金,其中相對固定的基金包括35項研究基金、24項夏季基金,以及12項青年基金。此外,還設立有各類非固定基金,如訪問學者、梅隆城市景觀基金、花園考古專類基金等。在2000~2020年,敦巴頓橡樹園所設立的194項基金中,以中國園林為對象的基金共計19項。

 

3 研究范式轉變分析

本研究主要借助KH Coder軟件對《園林與設計景觀史》發(fā)表論文和敦巴頓橡樹園基金項目進行內容分析。通過歸納,發(fā)現(xiàn)國際學界對于中國園林的研究聚焦于江南園林、皇家園林、近現(xiàn)代園林、跨國影響等主題。此外,運用KH Coder的編碼功能將這些主題與其發(fā)表年代進行對應分析,發(fā)現(xiàn)隨著時代的發(fā)展,中國園林在其研究范式上分別展現(xiàn)出從古典到近代、從單一到多元、從中國到跨國三個方面的轉變。

從古典到近代

20世紀30年代以來,中國古典園林已成為學界的關注對象,并先后于20世紀408090年代在中國和國際景觀學界中引發(fā)多次學術浪潮。進入21世紀后,《園林及設計景觀史》與敦巴頓橡樹園都延續(xù)了這一研究熱潮,分別從各個層面對中國古典園林進行探討。

8.jpeg

研究:The jing of a perspective garden ? Hui Zou

與此同時,越來越多的學者則將注意力投入到中國近現(xiàn)代園林。在眾多近現(xiàn)代園林的議題中,最受矚目的當屬城市公園。這不僅歸因于城市公園是中國園林歷史發(fā)展的一個標志,還緣于這些公園的大小、形式、布局等與社會、經(jīng)濟、政治因素緊密相連。于是,越來越多的學者開始借助城市公園這一窗口探討中國近現(xiàn)代城市的變遷。例如,高磊等人通過考察20世紀北京皇家壇廟改造為公園的歷程揭示出信仰和意識形態(tài)的轉變;吳小凡等人則通過對偽滿洲國時期(1932—1945)長春公園的研究分析殖民文化與城市規(guī)劃間的相互關系和社會控制。

9.jpeg

研究:From landscape of gods to landscape of man: Imperial altars in Beijing? Lei Gao, Jan Woudstra

此外,一些學者還關注到近現(xiàn)代園林背后的推力現(xiàn)代化。20世紀以來,西方學者往往將非西方國家的現(xiàn)代建筑和城市景觀視為西方發(fā)展的延伸,并未給予足夠重視。但隨著20世紀70年代末薩義德(Edward Said)《東方學》(Orientalism)一書的出版,越來越多的學者開始留意非西方國家在現(xiàn)代化過程中所展現(xiàn)出的混雜性與復雜性。例如,趙紀軍等人深入探討了中國現(xiàn)代化歷程中綠化祖國運動對國家身份的建構;唐克揚也借由亨利·K·墨菲(Henry K. Murphy)的燕京大學校園規(guī)劃案例,嘗試在現(xiàn)代化的架構外提供園林校園的框架以對校園建設進行理解。這些研究不僅為中國現(xiàn)代化歷程的探討提供了歷史依據(jù),還為國際上現(xiàn)代建筑批判歷史的理論研究給予了文本基礎。

從單一到多元

由于明代江南園林研究在中國園林研究中的主體地位,既有研究往往以其作為探究中國園林的出發(fā)點。但近年來,中國園林研究的多元性不斷提升。一方面,這體現(xiàn)在跨學科研究視角上,越來越多的學者嘗試將建筑學、文學、經(jīng)濟學、社會學、人類學等學科與景觀設計研究相整合。例如,趙穎之基于文學視角將冒襄的樸巢與文學及書畫研究相關聯(lián),以檢視17世紀中國社會歷史背景下的文學美學與景觀美學;魏瑞明(Stephen Whiteman)則從圖像史學角度出發(fā),力圖將避暑山莊視為歷時性的研究資源以探討康乾統(tǒng)治。

11.jpeg

研究:From Upper Camp to Mountain Estate: recovering historical narratives in Qing imperial landscapes ? Stephen H. Whiteman

另一方面,學者們不再滿足于將某座園林視為一個整體進行研究以解讀中國園林,而是著意于通過小而精的研究來推進對中國園林整體的理解。例如,鄭雨珍(Jung Woo-jin)則檢視了竹屏在中國傳統(tǒng)園林中的使用和內涵的變遷。與此同時,一些學者試圖將研究對象拓展到花園及公園以外的其他景觀形式。例如,安東尼奧·梅茲庫·洛佩茲(Antonio Mezcua López)討了宗教、美學、政治等因素是如何塑造了飛來峰從元代到清代的景觀變遷;而吳欣則通過對岳麓書院的研究論述了書院景觀是如何成為宋明理學教育的組成部分的。

此外,中國古典園林的造園文獻也日漸成為學者們的關注對象。夏麗森(Alison Hardie)、菲利普·沃森(Philip Watson)、鄧肯·M·坎貝爾(Duncan Campbell)分別將明代袁黃的《坐隱先生環(huán)翠堂記》、李格非的《洛陽名園記》,以及鄭元勛的《影園自記》譯為英文。此外,學者們還致力于從更廣闊的視角重新解讀《園冶》這一經(jīng)典著作,比如李曉東等人就通過《園冶》的解構探討了古代中國的知識生產(chǎn);而李世葵也結合經(jīng)濟和政治結構,從美學角度出發(fā)對《園冶》進行了審視。

從中國到跨國

雖然學界一直以來就對以中國作為整體進行論述存在若干爭論,但無論如何,多數(shù)研究依然基于中國這一地理框架展開探討。隨著2009年英國《城市史》(Urban History)推出跨國城市史專刊,建筑學、城市規(guī)劃領域紛紛對跨國研究給予了廣泛關注,這也促使越來越多的學者開始將中國園林納入跨國研究的研究對象。

具體而言,學者們開始有意識地將中國園林放置在東西方文化交匯的背景下進行探討。較早開展相關研究的學者當屬碧昂卡·瑪利亞·利那迪(Bianca Maria Rinaldi),其早在2004年就以耶穌會傳教士眼中的中國園林為題完成了博士論文。隨后,她將研究對象擴展至商人、外交官、探險家和植物獵人等早期訪問中國的旅行者,并借助敦巴頓橡樹園的駐地研究機會,分析出西方旅行者是如何認識和傳播中國園林,又如何在17、18世紀使中國文化對歐洲的文化和品味產(chǎn)生重大影響的。

18.jpeg

碧昂卡·瑪利亞·利那迪《中國園林思想》一書封面 ?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Press

較之西方對傳統(tǒng)中國園林的認識,通商口岸內的近代園林則吸引了更多學者的關注。作為近代中國最早開放的城市,通商口岸也促進了西方與中國在文化、思想、觀念、經(jīng)濟等方面的碰撞。越來越多的學者嘗試從不同空間尺度出發(fā),考察中國園林背后的文化碰撞:周向頻借助上海的張園分析了中西混合式的造園特征;莫非和李若蘭(Josepha Richard)分別檢視了上海美租界和嶺南地區(qū)受英美影響而形成的建成環(huán)境。

此外,東亞內部的跨國互動也是國際學界的研究焦點。中國宗教、繪畫、園林等文化藝術形式曾在亞洲各國,尤其是日本、韓國兩國廣為傳播。但是,相對于通商口岸中的園林作為西方文化的接收者而言,中國園林在東亞諸國中則是施動者?;谶@一視角,理查德·布倫(Richard Bullen)研究了中國哲學和文學對16、17世紀日本茶室設計原理的影響。

19.jpeg

研究:Chinese sources in the Japanese tea garden ? Richard Bullen

 

4 結論

通過對21世紀以來《園林與設計景觀史》期刊及敦巴頓橡樹園研究基金的考察,本文發(fā)現(xiàn)在以歐美學者為核心的國際景觀史學界,中國園林研究一直占有一席之地。21世紀以來,中國的園林史研究也經(jīng)歷了“長達十數(shù)年的實踐和理論大激蕩”,中國景觀學界也先后涌現(xiàn)出一大批視角新穎、見解獨到、立論扎實的研究。因此,如何將中國的研究優(yōu)勢與國際研究范式相結合也成為進一步促進中國景觀研究的關鍵所在。

 

本文引用格式 / PLEASE CITE THIS ARTICLE AS

Zhang, Y., & Wang, J. (2021). Chinese Garden Research in the 21st Century International Academia—A Diachronic Analysis of Journal Studies in the History of Gardens & Designed Landscapes and Dumbarton Oaks Library and Collection. Landscape Architecture Frontiers, 9(2), 50?59. https://doi.org/10.15302/J-LAF-1-020045

 

編輯 | 田樂

翻譯 | 張亦弛、田樂

制作 | 顧薌、田樂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請勿以景觀中國編輯版本轉載。如有侵犯您的權益請及時聯(lián)系,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

投稿郵箱:info@landscape.cn

項目咨詢:18510568018(微信同號)

打賞
  • 給Ta打個賞

0

發(fā)表評論

您好,登錄后才可以評論哦!

熱門評論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