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址:北京市海淀區(qū)中關村北大街100號(北樓)北京大學建筑與景觀設計學院一層 Email:info@landscape.cn
Copyright ? 2013-2022 景觀中國(www.cncwe.org)版權所有 京ICP備05068035號 京公海網安備 110108000058號
河源發(fā)昌村
東江自北向南流經河源市區(qū),新豐江從西向東繞城而過,兩江在河源市區(qū)東面交匯,使得整個河源市區(qū)三面環(huán)水,因而得名河源,這里是廣東客家人聚居的地區(qū)。發(fā)昌村位于河源市紫金縣東北側,村里最有名的事跡大概是孫中山的族人早年到廣東曾經在這有過短暫的停留,村里為此建了中山紀念小學,是村里為數(shù)不多的公共建筑(另一個就是祠堂)。如今村里大多壯年都已外出城里務工,留下來的大多是老年人與兒童,這些人也成為新建的社區(qū)中心的主要使用者。
社區(qū)中心
布局
基地周邊地塊多為村舍和農田,地塊大致呈梯形,中間被東西向村路橫穿劃分為南北兩塊?;匚髂蟼扔行『?河的南側是半月塘和祠堂;西北側有山景,視野開闊;東側的村路是進入場地重要道路,村路與場地之間是一片狹長的綠地,綠地內有兩棵大樹和一排竹子,再往東就是中山紀念小學。我們把南北地塊作為一個整體考慮,南側、東側設磚砌矮墻,向西北側山體打開,形成場地空間界定。村路東北側磚墻與混凝土鵝卵石鋪地圍合出半月形廣場,考慮為露天電影放映等多功能活動使用。
空間
主體建筑置于西南側梯形用地中央,置于架空木地板的支座上,考慮到功能主要為老人和兒童使用木地板地面與室外場地無縫連接。東北側結合圍墻設置公共衛(wèi)生間,設置在主體建筑之外。社區(qū)中心主體4Mx4M跨柱網的正交框架3M高的使用空間,3M以上撐起1.5M三角形斜屋面,北向高側窗采光,均勻穩(wěn)定的光線進入室內,形成舒適的室內光環(huán)境
三角形低處設置200mmX200mm的“U”型鋼槽作屋面排水設施。屋面出挑1.5M開敞外廊挑檐空間,形成場地覆蓋。東北側留出一跨架空處理形成主入口;西側、南側留有較大挑檐空間,形成與這兩側室外庭院的空間過渡,南側檐口盡可能壓低與近景的竹子和遠景的山形成框景;東南側檐口空間與矮墻形成狹長圍合,透過鏤空矮墻,原保留的東南側的植物滲透進庭院內部,形成借景。室內空間劃分靈活,適應未來使用需求的不確定性。
材料
村野山水的基地特質,使我們采用了一種迥異于在城市的建造模式,轉而使用自然的材料邏輯——木、磚為主材,以一種融入“自然”的方式介入對場地的改造,為留守的老人、兒童創(chuàng)造一個溫暖的庇護所。建筑主體為木結構框架體系,選用南方松作為主材,為了減少建造的難度,我們規(guī)整梁柱截面尺寸,統(tǒng)一為200MMx200MM,桿件之間為榫卯交接。除了面向北側村路一層外墻為有局部凸出的青磚砌體填充墻外,其余均為玻璃木框門扇輔以木條斜紋填充。地面用素混凝土砌筑斜向格構(方向與建筑屋頂天窗方向同),內部填充深色鵝卵石,用水泥粘接。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權益請及時聯(lián)系,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
投稿郵箱:contact@landscape.cn
項目咨詢:18510568018(微信同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