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看設計   /  景觀  /  正文

讓城市歷久彌新——北京平安大街東段街道更新 | 澳斯派克

景觀中國 2022-09-23
原創(chuàng)

平安大街是條古老而獨特的街道,能夠參加它的歷史性的改造是件很榮幸的事,我們也非常高興它的建成獲得了市民、市政管理部門和各方面的普遍好評。隨著中國的城市建設進入存量發(fā)展階段,更新改造的問題突顯,在大家對人文、綠色等觀念不斷更新變化的時代背景下,平安大街更新的實踐范例非常有意義,整體的思維、多團隊、部門的合作、精細化的工作、市民參與的方式,將是正確的方法和寶貴的經(jīng)驗,可以使我們的城市歷久彌新、人民的生活更加幸福。


文章作者:李倫

澳斯派克(北京)景觀規(guī)劃設計有限公司 創(chuàng)始人/首席設計師

清華大學建筑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聯(lián)合景觀設計中心主任




引言


一條平安街,半部北京史。平安大街橫貫北京內(nèi)城,始于元朝,繁榮于明清兩朝,衰敗于民國,又以更加輝煌的姿態(tài)展現(xiàn)于今日。平安大街的名稱源于1998年的街道改造,由歷史上的多條街道組成,包括著名的鐵獅子胡同(后于1947年改為張自忠路)。它南鄰皇城、北依漕運,沿線有聞名于世的地安門、南鑼鼓巷、眾多王府故居、四合院等,人文歷史豐富。它見證了北京城的歷史變遷,也成為古都北京最精良的文化縮影。

2019年中央經(jīng)濟工作會議提出“城市更新”戰(zhàn)略。2021年,平安大街完成了歷史上又一次重大的變革,更新改造后得到了市民和各方面普遍的好評,我們作為設計單位有幸參與了這次更新建設,更體會了其中不斷變遷更新的生活和觀念。


2020改造前街景照片.jpg

2020改造前街景照片


2020改造設計效果圖.jpg

2020改造設計效果圖


2021改造后街景照片.jpg

2021改造后街景照片


微信圖片_20220928175157.jpg

微信圖片_20220928175202.jpg


一、契機與目標


有句古話:三十年河東 三十年河西,說的是滄海桑田的變遷,平安大街從上次的大改造到2021年基本完成的提升改造,是二十多年的光景。1999年完成的改造,主要是為了解決當時的城市發(fā)展主要矛盾:內(nèi)城區(qū)東西向交通通行能力不足的問題,拆除了一些建筑和胡同區(qū),完成了官園橋至東四十條橋約7公里長道路的改建工程,將原寬度為12.5~13.5 米的路面拓寬為28~33 米,拓寬成雙向6車道(局部7車道)的城市主干路。給市民們帶來了很大的交通便利,道路交通通行能力提高了約5倍。

1999年的道路貫通遺留了很多問題和詬病。首先,當初的街道拓寬受限于避讓眾多歷史文物保護建筑,使得街道的寬度并不統(tǒng)一,尤其是人行道從3.5米到2米不等,路上還有燈桿電箱等市政設施的阻礙。非機動車道窄的地方2.5米通行不舒暢,寬的地方時常被機動車占道堵塞。其次,由于道路拓寬,行人過馬路時常來不及完成,而被阻隔于道路中間很窄的隔離欄桿空間,造成很大的交通隱患。另外,由于拓寬道路,原來道路的寬高比擴大了一倍多,綠樹成蔭、灰墻坡頂、綠色慢行的古城街景風貌消失了,代之以滿眼穿梭的機動車、寬闊的柏油馬路、夏天的熱島效應和噪音灰塵。

2020年8月,北京市出臺了醞釀已久的《首都功能核心區(qū)控制性詳細規(guī)劃(街巷層面)》,里面清晰地界定了平安大街,隨著歷史的變遷,要從滿足機動車交通,轉為綠色出行為主的林蔭街道,從而恢復成符合北京內(nèi)城的風貌和首都核心功能區(qū)的定位。這成為20年來平安大街進行再次綜合改造的主要契機。


現(xiàn)狀1.jpg

過街斑馬線過長,缺少過街安全島(左圖);人行道寬度3.5 米,有設備占道現(xiàn)象,通行不暢(右圖)


現(xiàn)狀2.jpg

存在路內(nèi)停車帶,機非混行(左圖);非機動停車帶限定不明確,占用人行道(右圖)



二、問題和對策


一條內(nèi)城街道,需要解決與更新的問題很多,但最重要的問題還是交通和街道風貌。由于軌道交通的建設,內(nèi)城的交通通行需求得到很大滿足。首都功能核心區(qū)的總體規(guī)劃定位,要求內(nèi)城疏解非首都核心區(qū)功能,“建設健步悅騎城區(qū),打造安全出行環(huán)境;推進林蔭街巷建設、強化特色風貌街巷塑造,描繪鮮活的生活圖景?!?《首都功能核心區(qū)控制性詳細規(guī)劃(街區(qū)層面)(2018 年—2035 年)》(以下簡稱《控規(guī)》)這就給我們提升改造工作提供了有力的規(guī)劃依據(jù)。


2.1 中央綠化帶的故事

如何積極有效地梳理好各級交通,創(chuàng)造綠色、高效、友好的交通出行環(huán)境,同時縫合這個古城肌理裂痕,實現(xiàn)控規(guī)目標,最重要的一步就是綠化帶的設計。


2.1.1綠化帶位置的探討

綠化帶方案設計過程中有許多爭論和探索,其中重要的不同方案是將綠化帶放置于機非隔離帶,設計理由是分離機非交通、避免路中央地下管網(wǎng)的限制,但問題是需要設置兩組綠化帶,靠減少車道數(shù)目來解決。而平安大街的交通流量依然是市民生產(chǎn)生活需求必不可少的,猛然減少車道數(shù)目將帶來很大不便,不是明智之選。同時路中央20多米寬的硬質(zhì)路面依然會裸露于綠蔭之外,難以成為林蔭大道,也不能彌合割裂的空間肌理。


剖面圖.jpg

地安門東大街管線與中央綠化帶剖面圖


設計團隊與規(guī)劃、交通、市政、園林等多部門論證后最終的實施方案,是保持現(xiàn)有的車道數(shù)目不變,通過合理整合道路斷面空間設計,適當縮小道寬,擠出平均3米寬的中央綠化帶。同時,做出450mm高的綠化臺,來規(guī)避對地下管網(wǎng)的影響,得以種植冠幅大的喬木,這樣從根本上改善了街道的“綠視率”(由原來的15%提高到25%),實現(xiàn)了控規(guī)要求,同時3米寬的緩沖空間做成安全島,也解決了過街斑馬線過長帶來的生活不變和安全隱患問題。



2.1.2綠化帶植物空間營造

中央綠化帶上大喬木的選擇,過程方案包括白蠟樹、玉蘭樹等,經(jīng)過了多部門、多輪次論證和示范段建設的效果比選,最終選擇與道路兩側現(xiàn)狀一樣的槐樹,有利于與內(nèi)城的種植風貌取得和諧統(tǒng)一?;睒渥鳛楸本┑氖袠洌沧钅芨鷥?nèi)城街巷的氣質(zhì)相符,對被割裂的內(nèi)城空間肌理是最適宜的粘合劑。

這一排中央槐樹帶的種植間距經(jīng)過反復推敲,參考了道路兩側現(xiàn)狀槐樹的平均間距,考慮近期效果和遠期植物生長習性,最后以7米為宜。同時,由于道路中央市政管線埋深的差異,中央綠化帶有些部分很難種植大喬,代之以海棠、白玉蘭等亞喬、花灌木,建成后高低錯落、色彩變化的街景效果更豐富,彌合效果更自然和諧。

中央綠化帶的下層種植設計上,我們結合平安大街各區(qū)段不同的歷史風貌,提出“府邸蘊玉 蘭棠富貴 民國氤氳 季色芬芳 古韻新生 林蔭慢行”的設計理念,選擇景觀效果與耐養(yǎng)護的花草地被相結合的形式。經(jīng)多方論證,最終以北京市花月季(攀爬月季和矮生大花月季)為特色植物貫穿整條大街(黃色、紅色、粉色為主),為使下層種植更加豐富和多樣,在中央攀爬月季花架兩側交替種植耐養(yǎng)護同時具有色葉變化的黃楊籬、金葉女貞籬及色彩豐富的宿根花卉如八寶景天、馬藺、萱草、玉簪等。同時,參考街道的設計車速50km/ 時, 實際車速平均30km/小時的視覺觀賞特點,景觀變化節(jié)奏的長度控制在30m-40 m左右。

在十字路口和過街人行路端頭位置采用品種相對豐富、低矮的地被花卉為主,一方面使得道路景觀色彩和形態(tài)有了節(jié)奏變化,另外,也是對十字路口“視距三角形”交通規(guī)范要求的回應,以保證行人車輛的交通安全。

建成后,平安大街由一條裸露干硬的機動車干道,華麗轉身為綠蔭掩映、鮮花滿路、生機勃勃的“景觀大道”。


中央綠化帶種植設計理念圖.jpg

中央綠化帶種植設計理念圖


中央綠化帶下層種植設計圖.jpg

中央綠化帶下層種植設計圖


中央綠化帶建成前后的對比.jpg

中央綠化帶建成前后的對比



2.1.3自行車道和人行道設施帶的個性化設計

除了機動車道,自行車道和人行道路也通過這次更新有了很大的改善:

自行車道由原來寬窄不一整治成平均3.5米寬,特殊路段不低于3.0米,保證自行車騎行的舒適性,同時避免之前過寬的路段反而會經(jīng)常被違章??康臋C動車堵塞,形成堵點和交通隱患的情況。之前對自行車通行有較大影響的公交車站,做成港灣式站點,自行車道路迂回順暢,避免去擠占機動車道帶來的通行和安全問題。


公交港灣改善了自行車出行的舒適和安全


人行道交通,是綠色出行的主體和重點,設計采取幾個有效措施:(1)疏通拓寬人行道空間,沿街兩側步行空間寬度3.5M-6.0M,狹窄地方做平接樹池篦子,以保證步行空間寬敞。(2)根據(jù)人行道寬度設置1.5米左右設施帶;保證步行通行寬度2M以上。設施帶綜合設置座椅、垃圾桶、非機動停車位、樹池綠化、設施桿、公交站等功能。(3)對影響人行的市政設施,如變電箱和燈桿,進行遷移或“箱體三化”和“多桿合一”等方式處理。


人行道設施帶效果圖.jpg

人行道設施帶效果圖


人行道設施帶實景照片.jpg

人行道設施帶實景照片


取消路內(nèi)停車帶、擴容十字路口人行空間和綠化設施帶前后對比圖.jpg

取消路內(nèi)停車帶、擴容十字路口人行空間和綠化設施帶前后對比圖



2.2 街頭綠地的更新:從市政空間到公共空間的蛻變

從古城的平面就可以看到:窄的街巷、被厚實的墻體界定,除了極少的幾個點狀的市集,開放性的公共空間很少。社會發(fā)展到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開放的觀念和生活方式蓬勃發(fā)展,但對城市道路上公共空間的影響還是慢了半拍。各個屬地單位的森嚴圍墻、街頭綠地的尖頭金屬圍欄,這些外在的形態(tài),似乎一直在提醒著我們這個矛盾的存在。

一個普遍的觀點是出于市政管理的原因:這些金屬欄桿不能缺少,否則市民會進入并對綠地造成損害。誠然這個理由很客觀和務實,但它同樣帶來一種僵化和尷尬的結果:街頭公園綠地,與市民在空間上被尖銳的欄桿隔離,進而在情感和文明上形成了一道裂痕并會持續(xù)下去。在平安大街的街頭綠地和小微公園設計中,我們做了嘗試來柔化黏合這道裂痕,希望更好地促進解決這個問題。


街頭隨處可見的市政圍欄.jpg

街頭隨處可見的市政圍欄


張自忠地鐵站的街角公園(簡稱雙亭公園)就是一個典型,綠地四周被擋土墻和金屬欄桿圍合起來,綠地中的雙亭(連體攢尖頂古亭)被一叢竹林遮蔽,從路上看不到,走進去則發(fā)現(xiàn)垃圾與飯盒散置在座椅后面。公園北側相鄰的社區(qū)人們在房屋邊的下棋等休閑活動與公園被一道短墻分割。

設計嘗試以一種柔和與悅人的方式來取代現(xiàn)有的“市政化”邊界,即以一條帶狀的分2-3層的臺地花園,替代原來的冷硬擋土墻。時令與多年宿根生的花卉地被,分層次種植其中。這樣,原本尖銳排斥人的消極邊界,被一個柔美悅人、花草繁茂的帶狀花園取代。公園內(nèi)小路邊及轉角處,我們也將原有的一條隔離性的綠籬帶做出曲線變化,使得市政感的綠籬“圍欄”,轉變?yōu)楣部臻g的邊界景觀。周邊來去匆忙的人們,被這美麗的花園和應季而生的花草所吸引進而感染,體驗生活中不止每日的奔波茍且,還有路上的花朵與風景……


雙亭公園.jpg

雙亭公園改造前(左圖);雙亭公園效果圖(右圖)


雙亭公園改造后照片.jpg

雙亭公園改造后


除了邊界,這個街角綠地對于城市還有更大的貢獻,以體現(xiàn)其應有的公共空間屬性:

一是這個雙亭與大街對面的貝子奕謨府遺存的單亭,應該遙相呼應形成平安大街的特色十字路口景觀,以使主路上來往的人和車,都能夠看到這對古色古香的景觀地標,所以我們將雙亭前遮擋的竹林移除,讓古亭展現(xiàn)于街景,并配植了春天開花的海棠樹、增補了場地上已有的紫葉李,如此,“春花秋葉何時了,往事知多少”的景觀意境就出來了。

其二,雙亭公園使用密度很高,每天通勤地鐵的行人、街對面放學的小學生們、公園北側的市民,都是它的使用者。我們保留了內(nèi)部原來通暢的小徑,將原來市政感強的殘舊水泥磚鋪裝,改換成立鋪的灰色筒瓦。通往雙亭的臺階,用現(xiàn)場原有的北湖石拼接打磨而成。北側在現(xiàn)狀擋墻基礎上,增加座凳、柔化邊界,并增種了一棵帶傘冠的白蠟樹,以為北側休閑居民夏季遮蔭納涼。經(jīng)過這些精細化的改造,一個精致樸實的街角花園脫穎而出,并成為公眾喜愛的公共活動空間。


雙亭公園內(nèi)部空間的更新改造效果.jpg

雙亭公園內(nèi)部空間的更新改造效果



2.3 古城內(nèi)有煙火氣(活力)的街道

雅各布斯說過,街道有生氣,城市才有活力。要將建筑景觀的更新與人民群眾的生活緊密結合起來,我們不只是做一條街道的美化,更是通過這條街道輻射到街區(qū)縱深,改善人們的生活質(zhì)量。

內(nèi)城的建筑密度相對較高,留給人們生活交往的公共空間很少,基本是沿著街巷的線性空間,我們梳理激活有限的街角旮旯的“閑散”空間,來為市民服務。


2.3.1建筑的改造與房前屋后的縱深空間相結合

以張自忠路8號院為例,除了對建筑形象的提升改造,我們將院前的空間以綠化劃分出兩個層次,人行道上過路的人們可以感受第一層景觀的優(yōu)美環(huán)境,第二層的空間則可以為8號院的居民生活服務,以解決當代四合院居住形式中公共空間缺乏的問題,形成了8號院居民的室外會客廳。


張自忠路8號院空間改造前后對比


2.3.2口袋公園的改造利用

皇城根遺址公園,這段明代遺存的紅色古城墻之前有一塊約1500平米的硬質(zhì)廣場,是這里難得的公共空間。

設計從對外對內(nèi)兩個層面一起入手,一是將公共屬性的遺址公園保護好、展示好:設計方案將城墻前打造一條帶狀的草坪,并于適當距離設置LED燈帶。將原來位于城墻對面的古跡“銘石”移到古城墻一側,城墻邊上幾棵碧桃也替換為更大更優(yōu)美造型的植物,來呼應和展示古城墻遺址的魅力。另一個層面,就是完善此公園兼做本地市民活動公園的功能和形象:我們重新設計了更舒適而有文化特色的長條座椅、增設了特色景觀草坪燈、替換了部分殘破的鋪裝、增加了垃圾桶等配套設施。經(jīng)過這些細致的微更新設計,放學后孩子們在夕陽古城墻下嬉戲奔跑的場景,成為一道優(yōu)美獨特的古城生活的風景,傳統(tǒng)的文化和現(xiàn)代的活力交融共生。


皇城根公園微更新改造后的效果.jpg

皇城根公園微更新改造后的效果




2.4 場所精神的挖掘和發(fā)揚

挪威建筑學者諾伯舒茲所著《場所精神——邁向建筑現(xiàn)象學》一書中主張藝術作品的概念系生活情境的“具現(xiàn)”(concretization)。人的基本需求在于體驗其生活情境是富有意義的,藝術作品的目的則在于“保存”并傳達意義。從這個論述中,我們可以體會到文化藝術品包括建筑和場所、歷史古跡,它們既有藝術品本身保存并傳達的意義,同時也應滿足人們在功能和精神上的需求。

平安大街全線共有38處區(qū)級以上的歷史文物景點,這些寶貴的“場所”資源,需要更好地融入到市民生活中。比如玉河遺址(澄清中閘和東不壓橋)始建于元代,距今已有七百多年歷史,元代時是大運河漕運起點,是北京漕運重要的標志物,但其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卻一直沒有得到充分展示。

設計重點就是要把這個場所的精神和價值挖掘并展示出來,只有經(jīng)過了人的眼睛和身體的感受互動,才會有心靈和情感的共鳴,場所的精神也就生成并歷久彌新。

我們將原來封閉保護這塊場地的臨街綠籬打開和降低,使路上行人方便看到遺址場地和石碑,并沿場地四周開辟貫通四面八方能觀賞玉河遺址基地的環(huán)線,將這寶貴的歷史文化場所,融入到新的時代和人民的生活場景之中。同時以一道簡潔造型的玻璃欄桿替換原來陳舊的木制欄桿,以保護這個國家級文保景點不被侵入損壞。


玉河遺址更新改造策略.jpg

玉河遺址更新改造策略


玉河遺址更新改造前后對比



2.5 “微創(chuàng)型手術”與精細化設計策略

平安大街的改造非常復雜,是牽一發(fā)而動全身的系統(tǒng)工程,包含市政設施、交通改造、園林景觀、建筑提升、牌匾統(tǒng)一等內(nèi)容,涉及的管理部門、土地權屬單位很多,需要區(qū)市和各部門領導的支持和協(xié)調(diào)統(tǒng)籌。同時它不是一條街道涂脂抹粉式的面子工程,是包含道路兩側街區(qū)縱深空間,深入解決市民生活、文化展示的系統(tǒng)工程。再者,由于它是市中心承載著交通和生活功能的主要道路,無法進行休眠式改造,只能在保持其基本功能運轉下進行微創(chuàng)式手術,而任務卻是調(diào)理整個系統(tǒng)的大手術。

例如:平安大街交通流量很大的特點,設計方案論證時,我們和交通局等部門進行了交通數(shù)據(jù)的細致分析和實地的車輛數(shù)據(jù)采集驗證,不是粗放的大拆大建模式。像在地安門東大街、張自忠路相對東四十條交通壓力較大,早晚高峰東西向社會車輛最高流量1700pcu/h,接近主干道一級服務水平飽和狀態(tài)?;诮煌üδ苤匾裕O計維持原車道數(shù)量不變。

而根據(jù)核心區(qū)控規(guī)要求適當降低道路限速并縮減機動車道寬度,在滿足通行能力需求的基礎上,設計速度50公里/小時,車道寬度調(diào)整為3.25-3.5 米,局部最小可調(diào)整為3-3.2 米。再以東四十條西口平面優(yōu)化為例,設計以多措施并舉:(1)適當縮窄渠化段寬度,取消路內(nèi)停車帶,還路于民,擴容街角空間;(2)渠化段車道數(shù)量適當減少,進口道寬度為3M,出口道寬度為3.25M; (3) 縮小并統(tǒng)一轉彎半徑;(4)設置過街安全島,保障行人過街安全。這些改造措施的選擇是在經(jīng)過論證和實地測試后實施,建成后都很順利達成目標。


微信圖片_20220928175052.jpg現(xiàn)場用水馬圍擋方式測試渠化段改造對車流影響


“微創(chuàng)手術”模式是應對舊城改造的有效方式,但工作強度和困難很大,比如建筑改造,整條街道的建筑年代、類型和權屬差異都很大,針對的改造方式也不同。

平安大街東城段從西向東分為:地安門東大街、張自忠路、東四十條三大路段,建筑風貌呈現(xiàn)明清傳統(tǒng)風貌、民國府邸、四合院民居、直到現(xiàn)代風格的辦公樓商業(yè)的演變,三者既有連續(xù)又有各段特色。建筑設計團隊首先根據(jù)不同時代、類型的建筑制定了詳細的建筑風貌改造導則,然后就是與每個建筑權屬單位、個人進行耐心細致有效的溝通和引導,既要保持整條大街的風貌統(tǒng)一性,也要避免簡單生硬的一刀切情形。以地安門大街為例,建筑風貌改造提升包括住戶26戶、商鋪71戶、單位15個、院門28處、圍墻16處、公共衛(wèi)生間3處;重新設計更換牌匾66處等。只有通過設計師各個專項的精細化的工作,才能呈現(xiàn)出總體風貌統(tǒng)一協(xié)調(diào)、個體自然豐富的城市景觀。這種微創(chuàng)型手術+精細化工作的策略,是推動城市更新改造的科學方法。


繁重而精細化的城市更新改造工作



三、街道更新的難度與經(jīng)驗教訓


平安大街更新改造帶給我們很多經(jīng)驗,總結有這樣幾點:

一是要有政府領導的決心和信心、各主管部門的大力支持和積極的統(tǒng)籌協(xié)調(diào),這樣才能解決很多復雜問題,避免留下很多“三不管”傷疤。

二是城市更新項目涉及規(guī)劃、交通、市政、建筑、園林、文保等諸多分項,需要綜合的設計團隊緊密合作,精細化工作,這樣才能解決很多“接口”類的問題,比如本次更新中對于電箱的改造就非常典型,以前的各自為政,制造了很多人行道上的路障,這次都系統(tǒng)地以“箱體三化”的方式移位、景觀改造。

三是城市更新類似“微創(chuàng)手術”,甚至比微創(chuàng)手術更復雜,它需要中醫(yī)的系統(tǒng)思維、科學的工作方法、西醫(yī)心臟搭橋手術式的精準細致,而且“病人”在手術過程中依然需要保持清醒和基本功能的運轉。

四是更新改造的風險控制,尤其是北京內(nèi)城的平安大街,各方面都非常關注,為了確保實施效果,采取了“示范段”的方式,即張自忠路約300米道路先期實施,在得到了市民、市區(qū)領導和各部門的認可后,再推廣到整條平安大街。以此方法,使得整條7.4公里長、跨越東城西城兩個行政區(qū)的大街實現(xiàn)了一體化的林蔭大道的歷史轉變,也得到了市民們的歡迎。

改造存在的遺憾:

南鑼鼓巷原本是個改造重點,這個著名景點的牌樓立在馬路邊緣,很多游人打卡照相會擁堵到街道中間來,非常危險。設計改造方案是將牌樓后移,與周邊用地整合出一個文化小廣場,留出網(wǎng)紅打卡地。牌樓東側的停車場,方案也是希望改造成立體停車場,疏解平安大街停車難問題;可騰讓出臨街空間,補植槐樹以形成連續(xù)的街道林蔭。但由于土地權屬等問題,很遺憾沒能實施。

南新倉節(jié)點是街道向縱深空間延續(xù)的重要節(jié)點,設計方案希望改善現(xiàn)有元代遺存的倉廩建筑群的周邊環(huán)境,一方面改造原來的綠化空間給更多的戶外商業(yè)活動空間,另一方面以傘冠型喬木弱化倉廩建筑對面的高大現(xiàn)代風格商業(yè)樓對它形成的壓迫感及違和感,并通過傳統(tǒng)內(nèi)涵現(xiàn)代感設計的石材鋪裝、座椅、景觀燈等加大傳統(tǒng)文化建筑的場所感和外延影響,實現(xiàn)傳統(tǒng)和現(xiàn)代的結合。同樣,也是因為建筑權屬、投資等問題,沒能一起實施。

 

南新倉林下改造前.jpg

南新倉現(xiàn)狀照片


南新倉林下效果圖.jpg

南新倉 文化建筑場所感的更新營造方案



項目信息

業(yè)主:北京市東城區(qū)城市管理委員會

設計單位:中國建筑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一合建筑、澳斯派克(北京)景觀規(guī)劃設計有限公司、建設綜合勘察研究設計院有限公司

項目負責人:于海為、李倫

城市空間結構及規(guī)劃研究:劉晏晏、穆靈君

景觀設計及道路交通設計:程剛、翟麗娟、隋艷華、李薇、李少華、郭月秋、穆靈君、鄭淼、胡小燕、盧易德、趙紅麗、歐鷗

建筑立面更新導則及界面設計:劉晏晏、程剛、許躍、黃啟東、龐天一、肖沖、杜超、李兵、姚玉龍

建筑工程施工圖設計:王賓波、金璞、馮曉輝、蔡勇、李俊卿、李俊鵬、張京、程媛媛

交通設計顧問:趙光華、杜倩雨

主要設計咨詢單位:北京市東城交通支隊、北京市東城區(qū)園林綠化局、東城區(qū)文化和旅游局、北京市燃氣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北京市熱力集團有限公司東城分公司、北京排水集團第一管網(wǎng)分公司、北京市電車公司

設計時間:2020—2021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請勿以景觀中國編輯版本轉載。如有侵犯您的權益請及時聯(lián)系,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

投稿郵箱:info@landscape.cn

項目咨詢:18510568018(微信同號)

1

發(fā)表評論

您好,登錄后才可以評論哦!

熱門評論

相關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