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址:北京市海淀區(qū)中關村北大街100號(北樓)北京大學建筑與景觀設計學院一層 Email:info@landscape.cn
Copyright ? 2013-2022 景觀中國(www.cncwe.org)版權所有 京ICP備05068035號 京公海網安備 110108000058號
該案例將雨洪管理與再利用結合在一起,收集校園內的雨水,積水而成為園中的水池,用于水稻的灌溉。 稻田在生產的同時,滿足作為校園的服務功能。
1.場地現狀和挑戰(zhàn)
沈陽建筑大學始建于1948年,經過五十多年發(fā)展,老校區(qū)原有基地不能滿足學校發(fā)展的需求,于沈陽市渾河以南的渾南科技開發(fā)區(qū)修建了新校區(qū)。
2002年初,設計團隊在新校園的總體規(guī)劃和建筑設計基礎上,受校方委托進行整體場地設計和校園環(huán)境規(guī)劃設計。“土人”團隊著手沈陽建筑大學景觀設計時面臨工期緊、預算少兩大難題。當時校園的建筑施工已經接近完成,花去了基建預算的絕大部分,用于景觀設計及建設的經費奇缺;與此同時,建設工期非常緊迫,校方希望在最短時間內形成新校園的景觀效果,迎接第二年新生入校。場地有著良好的生態(tài)環(huán)境現狀。新校區(qū)土地原本是農業(yè)用地,以種植稻禾為主,土地肥沃,為景觀作物的生長和繁衍提供了良好的基本條件;新校區(qū)近鄰渾河,地下水位較高,地下水豐富,形成了景觀作物生長和繁衍的又一必要條件(俞孔堅等,2005c)。
2.設計策略
基于以上的機遇與挑戰(zhàn),保留稻田并對其形式進行重新設計是最合適的戰(zhàn)略。東北稻米有150-200的生長期,觀賞期較長;稻田的建設和管理成本低,技術要求低,比傳統(tǒng)校園的花草管理,幾個普通農民就能很好完成從播種到收割的全過程,且有收入;稻田景觀見效快,幾個月內就可以形成有著四季交替的獨特稻田景觀;為學生提供了學習機休閑娛樂場所的同時,稻田景觀具有深刻的教育和文化意義,成為沈陽建筑大學獨特的校園文化?!皩鹘y(tǒng)的城市景觀空間賦予生產功能,意味著雙倍的生態(tài)效用,即省去了高額的維護費用,同時又有產出,進一步滿足人類的生存與生活需求。這是一種基于現實的景觀實踐,它重新定義了景觀建筑的新功能。 這種新的功能意味著景觀不僅僅是一個被動使用的空間,最終成為一個可以產出的機器。這超越了‘房屋是居住的機器’的現代主義的功能定義(孔祥偉,2007)?!?/p>
a.生產性景觀:稻田的設計
我國幅員遼闊,地貌類型多種多樣,田的形式也相當豐富。有平坦的形狀規(guī)則的方田,有層層疊疊的不規(guī)則的梯田,總體來講以方田為主。稻田景觀也是采取這種形式,由五組相同的長方形的稻田組成,每組稻田都被道路和田埂分割成大小不同的長方形,象征著農村分田到戶的政策。在每組稻田的中央都有一個正方形的讀書臺,它是“耕讀”思想在現代的全新演繹。除了分割稻田的道路之外,田中還有幾條斜穿稻田的道路,從形式上打破了方形稻田的嚴謹,從功能上確保了兩點之間的最近距離。
b.雨水收集與灌溉系統(tǒng)
收集并利用雨水來灌溉稻田,同時經由稻田來凈化雨水,雨水回歸生產,其中的營養(yǎng)物質最終化作累累稻米。場地的雨水儲存在稻田,并利用植物根系對其進行凈化,最后蒸發(fā)和滲入地下補給地下水。當雨水水量不能滿足稻田灌溉時,將中央水系的水由水泵抽到稻田西北側的水渠中,通過水管和埂道上的小孔流到田里,最后水滲回地下。當田間水量超過水稻需求時,多余的水由場地地勢較低的東南側的排水口排出,進入市政排水系統(tǒng)。稻田最大儲水量約7200m3,場地每年降雨產生的徑流量約9萬m3,絕大部分可以儲存在稻田,通過蒸發(fā)和下滲過程消耗掉。根據場地設計,當降雨強度小于700mm時,雨水可以全部通過稻田積蓄,超過700mm時,將通過市政管道排出。
c.植物配置及生長
水稻從種子發(fā)芽到收割,生長期約200天,其中秧苗期約50天,為種子發(fā)芽到拔秧時期,返青分蘗期約45天,此期間包括秧苗插秧后生育停滯、恢復生長和根、莖、葉,稱的營養(yǎng)生長期;拔節(jié)孕穗期約一個月,為幼穗分化開始到長出穗的時期;抽穗揚花期約5-7天,是指稻穗從頂端莖鞘里抽出到開花的時間;灌漿結實期為稻穗開花后到谷粒成熟兩個月的時間。稻田的生長特點能營造稻田景觀區(qū)四季截然不同的景象。
d.游憩設施
稻田景觀中設置了多種休憩設施,主要包括步道和座椅。稻田中的步道有兩種:一種是道路中間有嵌草帶的道路,這種道路兩側有挺拔的楊樹,中間有嵌草帶,它是以我國北方的防護林體系為原型,增強了稻田景觀的田野氣息。道路中間的嵌草帶是專門留給鄉(xiāng)土植物的,這既能體現農業(yè)景觀的鄉(xiāng)土氣息,又能減少外來物種入侵的可能性。另一種是沒有楊樹也沒有嵌草帶的道路。座椅有兩種:一種是道路邊緣的座椅,木質綠色長椅,是從沈陽建筑大學老校園搬來的;另一種是圍合讀書臺的座椅,大理石材質的灰色座椅。這些休憩設施給教職工和學生提供了在稻田穿行、散步、休憩、讀書等活動的空間。
3.建成后效果及評價
a.供給、調節(jié)和生命承載系統(tǒng)服務
根據氣象資料,沈陽地區(qū)年均降水為6904mm,則場地每年降雨產生的徑流總量為93204 m3;2000年至2012年期間,日降水量超過700mm的次數僅6次 ,絕大部分降水可以通過稻田儲存并加以利用。雨水收集后用于灌溉稻田,水中的營養(yǎng)物質被水稻吸收而最終轉換成糧食,潔凈的水則能夠回補地下水,水在自然界所參與的循環(huán)-凈化-生產過程在一個建設區(qū)內經由生產性景觀得以恢復和重塑。同時,農田生態(tài)系統(tǒng)的保留為生物活動提供了棲息地。校園的稻田在秋天收獲時, 有意保留了兩塊未收割的稻田,引來上千只麻雀覓食,成為麻雀自然保護區(qū),羊群也會來此覓食;春夏季節(jié),稻田成為了青蛙、淡水蟹、魚蝦以及螳螂、蟬、瓢蟲、蜜蜂、蝴蝶等昆蟲的棲息地;荷花池內投有魚苗,有大人和小孩到池里抓魚玩。
b.文化與社會服務
稻田景觀建成近十年來,已經成為沈陽建筑大學校園文化中很重要的一部分。稻田作為文化象征寫入了校歌“風吹稻香,沁染書香”,傳統(tǒng)的“耕讀”文化在這里有了新的演繹。每年的插秧節(jié)和豐收節(jié)越辦越豐富,從最初讓學生直接參與稻田勞動,發(fā)展到現在融入了詩歌、繪畫、書法比賽等等豐富課余生活的元素,成了沈陽建筑大學除了校慶之外特有的節(jié)日。稻田景觀為約5萬名在校師生提供了解循環(huán)的農耕文化的機會。在大城市的學校里里,對大多數來自城市的學生來說自然和耕作是遙遠和陌生的,稻田景觀讓他們有機會回到真實的土地接觸和了解農作物的播種、管理,感受收獲的喜悅。(俞孔堅等,2005c)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曾題詞:“育米如育人,稻香飄校園?!?/p>
賈會敏2008年春季做的調研報告中,通過問卷調查得出稻田景觀深受師生和游客喜愛:受訪的197個使用者中177人表示對稻田景觀的喜歡;90%以上的受訪者認可農業(yè)景觀元素在校園景觀中的應用。使用者對稻田的插秧和收割等勞動的關注程度較高。85%以上的使用者知道稻田的相關勞動,其中7.3%的使用者參加過勞動,25%的使用者觀看過勞動過程。約75%的使用者表示“非常愿意”或“愿意”參與稻田的勞動。很多使用者強調稻田的安靜舒適的氛圍吸引人,在這里能夠放松心情,稻田景觀提供了“愜意的學習環(huán)境”,是“精神上的休息地”。
這種文化影響不僅僅局限在校園內。據遼沈晚報報道,該報社和沈陽建筑大學合作提供給中小學生一種“十一”新過法:帶孩子體驗“城市稻田”,張福昌書記親自為學生們講了一堂“稻米與人生”的課。 2006年1月,校園稻田曾成為沈陽國際園藝博覽會博覽園的一個部分,被稱為“沈陽世界園藝博覽會景觀稻田”(世園田)。
c.經濟效益
稻田景觀的經濟效益主要體現在三方面:1)因為尊重場地和地鄉(xiāng)土物種,直接節(jié)約了建設成本。稻田景觀建設成本約為151萬人民幣,約每平米112元人民幣。相比之下,普通的景觀造價每平方米造價大約600元人民幣。2)生產性景觀能夠直接生產產品,創(chuàng)造直接經濟收益。稻田年產量受溫度降水等因素影響,每年收成情況有所浮動,基本維持在3000-3500kg左右,脫殼后約2000-2300kg ,市場上作為禮品的精裝東北有機大米的價格約為20元/kg 。則校園稻田每年收獲的水稻價值約5萬元人民幣。每年收割后的秸稈為校園的茅草屋提供了修葺所需的材料。3)管理維護成本低,稻田景觀往年每年的總體維護費用約60000元左右,即每平米大約5元,由于人工費漲價,2011維護管理費用漲到約65000元人民幣。稻田景觀與人工草坪相比每年可節(jié)約維護管理費用約12萬,人工草坪的維護管理費用是稻田的3倍。
供稿:土人設計新媒體中心
編輯:盧玉潔
設計:李飛鴻
策劃:馬哲